“女性的力量,不論芳華也無問西東”

​節日最大的意義是為了不忘卻,不忘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記憶,人們記住女性的貢獻,以這一天用來紀念三月八日,年年只有這一天;女性力量,卻時時刻刻都未缺席。

“女性的力量,不論芳華也無問西東”


“婦”字在古時曾作為“服”的通假字。《說文解字》就這樣記載:“婦,服也。從女,持帚,灑埽也。會意。謂服事人者。”意思是,“婦”之本意即為手持掃把、服侍他人。而3月8日國際婦女節,緣起於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曾經被定義的女性,從那一年的3月8日開始不再被定義。

疫情之下,今年的婦女節和以往一樣,卻又顯得與眾不同。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24歲的小姑娘,報名前往武漢加入救援工作。第一批選派的是重症監護室和呼吸科的護士,她沒有放棄,又再次請戰加入第二批醫療隊。


還有一個小姑娘,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節約穿防護服的時間,在投入一線工作前剃光了及腰的長髮。報道里附上了一張她曾經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笑靨如花,長髮飄飄。

“女性的力量,不論芳華也無問西東”

有人說頭髮對於女性的意義無異於年輪之於樹木。它記載著女性點點滴滴的成長,每一根髮絲都是回溯的記憶。可小姑娘卻說:頭髮沒有了可以再長,首要問題是保護好自己的同時,盡力量去救更多人。


她們都在向女性的刻板印象宣戰著。

長髮飄飄是女性身份的美好,剃掉的光頭又何嘗不是;

你笑我孑然一生,這卻成了我向病魔宣戰時無堅不摧的盾牌;

刻板印象只是抄近路向世人介紹自己的方式,而在疫情之中的女性並沒有因此自我設限。

年齡、婚姻、外貌等這些被世人用來形容女性的詞,變成了勇敢、頑韌、堅不可摧。所謂女子,從來不是為母才剛,堅強、智慧、勇於擔當都是沒有性別的詞,它們同屬於女性。


年齡不是女性的阻礙,73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個小時,帶領團隊為戰勝病毒不斷努力。當她嬌弱的身體包裹在寫著大大的“武漢加油”的防護服裡;當她帶著“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遊走在病患之間;它打破了眾人對女性婀娜纖細的幻想,打破了亞洲普遍的少女審美,但望向這背影,無人不肅然起敬。

“女性的力量,不論芳華也無問西東”

在特別的時期,女性天生的生理機也並非v弱於男性,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內科護士長譚榮歡發的朋友圈。她說自己一天抬了8個氧氣罐,還笑稱希望老公之後還能給自己擰瓶蓋。這個前幾天還在家裡撒嬌的小公主,一夜之間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成為了咬牙扛起千斤鼎,眉頭都不皺一下的女戰士。無論是什麼樣的標籤,都能在這次的疫情大考裡,從女性身上被揭開。


“女性的力量,不論芳華也無問西東”

在微博上,還看到一位90後女軍醫瞞著家人隨部隊支援湖北,卻在和媽媽交談時失言道:“媽,我沒有來湖北。”媽媽平靜地指出:“你應該說去而不是來。”媽媽曾是參加過非典戰疫的醫護人員,她早已猜出女兒來了武漢。但同為醫者,母親對女兒的行為唯有理解和支持。


疫情面前,女性做出了共同的選擇,無論是媽媽還是女兒。她們盡母職、盡女職,卻用無聲的舉動地告訴人們,為國效力,不分性別。


胡適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要看他們怎樣看待女人。”我們的媒體很少報道職業女性在“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上的優秀,而且喜歡在“外形”“相貌”“體態”方面大做文章。


一線女性工作者挺身而出,投入戰“疫”工作。她們堅守崗位,迎難而上,不事張揚,這樣的力量溫柔、堅定而又飽含韌性。勒緊的口罩和護目鏡後,是內心的篤定和堅強。致敬女神節,不分西東,不問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