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林徽因


明天女神节。

所有女神们都会收到节日的问候,包括被称为“好男不娶”的福州女神们。

福州的女神们真的如此不堪吗?

其实,“好男不娶福州女”只是一个历史性的误会,因为这句话还搭配有下半句,那就是“纵得功名也枉然”。

然而,因为搭配不及时,福州女神们蒙受千古不白之冤,坏了千年名节。

好在,近代以来,福州优秀的男人们,一直用优异的表现证明了福州女神们的清誉。

他们是林森、林觉民、陈绍宽,他们用非凡成就证明了何谓“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的道理。

璎洛先生写了《林森、林觉民说: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一文,让我们知道了其中的由来。

且看原文(有删节)。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冰心


不许纳妾的国府主席林森

林森是民国国府主席。他出生在闽侯县(属福州辖区)凤港村七星厝,但他父亲为了谋生,在麦园路上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楼下开益美鞋店。林森自幼在仓山区生活、读书,为人处事力求完美。他在婚恋上也是有极高的道德标准。

胡适曾撰文《国府主席林森先生》赞美他,文中写道:“枯岭的路上有林主席捐造的石磴子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八个字。”这八个字似乎不只是刻在石头上,而是尖刻地刺进了当时某些纳妾的男人心中。

林森为何这样做呢?林森年轻时为了革命事业,与新婚妻子聚少离多。后来听说妻子病重,他回家看望,才知道妻子是相思成疾。他便请假一年,和妻子朝夕相处,谈事业谈理想,发现与妻子志同道合,十分恩爱。他便四处求医问药,希望妻子能恢复健康。两个人的恩爱之情愈发浓厚,可惜天不遂人愿,一年多后,妻子过世了。妻子过世前,林森伤心欲绝,对她发誓从此不复娶。

1900年,他在台湾向兴中会交会费时出人意料地交了双份。经办人杨心如问起,他想着亡妻,无限深情地说:“先室与仆形影不离,不可让她留在会外,宣誓我也要双料。不过她的名册可以不填。总会不必发给她凭照持执,毕竟她已不在人间七年了,也只对我是死而未亡罢了。”辛亥革命成功后,林森更加感到无限遗憾,因为年轻时不懂爱情,失去了爱妻。此时他周围有很多美女,但他毫不动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也益发加剧。他担任民国国府主席,事业成功后更是唏嘘不已,自己无子嗣,只好收养了弟弟的儿子作为养子,可惜养子又总是惹是生非,最后只能断绝关系。他此时更是哀叹,纵得功名又如何?那个深爱的人早已化为烟云去了……

网络有不少版本谣传林森有个心爱的表妹,由于不能成婚而为林森自杀殉情。林森回乡掘墓盗取表妹头骨,并装在手提箱里经常随身携带出门。不出门时,他把骷髅头放在书房写字台上。林森在世时此骷髅头如白玉,林森过世当天就变为血红色。这绝对是谣言。林森当时作为一个特立独行又高居官位的当权者,自然会引起嫉贤妒能者传播小道消息来混淆视听。林森性情沉着稳重、内敛低调、淡泊超然,又有宗教信仰,慈悲为怀,绝不可能做如此愚蠢之事,不仅让人质疑其心理、行为是否正常,还授人把柄以耻笑天下。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胡适高度赞美林森,正因为林森言行举止太得当了!

林森于1943年8月1日病逝,毛主席亲自致唁电:“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国民党对他的评价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自此以后至林主席逝世,十二年间,中枢政制不再更改。这种稳定的局面,对于我国长期抗日的政策是极有功效的。”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庐隐


痴情司令陈绍宽

大家只知道陈绍宽是民国海军司令,却少有人知道他和林森一样,是十足的痴情男子。陈绍宽的妻子是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人士。他们婚后也很恩爱,但陈绍宽常年在外奔波忙于事业,不能带着爱妻。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导致妻子相思成疾,后病重难返,终于撒手西去。陈绍宽和林森一样非常内疚,便一直不舍得把妻子下葬,把她的棺椁停放在胪雷村家对面山上的停尸房里。而停尸房就正对着陈绍宽的卧室窗口。他从海军任上卸职回到老家后,每天有空都要去山上停尸房里陪伴亡妻一会,以示弥补他内心当年亏欠她的爱和时间。但无论怎么弥补,陈绍宽的内心都感到无限痛苦,当年为了事业不顾一切,后来纵得功名又如何?那为之奋斗的理想,在这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也已破碎。

他一生只为抗击外敌、保卫国家而战,因拒绝内战而得罪蒋介石,被免去海军司令一职,最后竟被接任的陈诚以武装接收海军的方式驱逐出海军总司令部。这对陈绍宽而言不啻是一种羞辱。他没有任何抗议,想起1932 年淞沪战争中被迫“秉中央意旨”,“不准还击”,被社会各界批判为“海军贪生怕死”的事,气愤地收拾了几箱书,毅然决然地归隐福州老家胪雷村。

1946年11 月27 日,民国《中央日报》刊登一则发自福州的消息:“海军名宿陈绍宽卸职回故里后,蛰居胪雷乡,息交绝游,杜门谢客,至今足迹未至福州。省府委员有往拜会者,均尝闭门羹。”1949年蒋介石来福州召集残兵败将,让宋美龄去胪雷村请陈绍宽同去台湾。宋美龄面对冷若冰霜的陈绍宽无计可施,后朱绍良又送来蒋介石的亲笔信,陈绍宽严词拒绝道:“若逼我去台,定从机上跃下,葬身闽海波涛之中。”就是这样一个刚毅、正直的伟男子一生只爱、只娶一个福州女。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方君璧


严复、陈宝琛爱才女

再论证民间这句打油诗肯定不是清朝时出现的。因为朱熹的闽学强调女子要为亡夫殉节,所以福州地区自明朝到清朝,福州女子地位十分低下,经常有女子被逼迫去为亡夫殉节换取贞烈牌坊,为家族争光。而且竖立贞节牌坊的家庭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这驱使不少民间势力家庭不把媳妇当人看,搭台围观,逼着她自杀殉节。

福州毕竟是省府城市,自古人物衣冠最胜,书香门第多,重视对女儿的栽培,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诗人、砚台藏家黄任曾在《十砚轩随笔》中记载:“吾闽闺秀多能诗,更有结社联吟者……每燕集,各拈韵刻烛,或遣小婢送诗筒,无不立酬者。女士立坛坫,亦一时韵事也。”但福州才女群体的出现并闻名于世,主要在清末。

五口通商后,福州已经快速进入近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生了一批有远见卓识、学贯中西、才兼文理的学者和改革家。这些思想文化精英在近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主导社会发展的作用。比如戊戌变法时期的林旭、启蒙思想家严复、外交家兼翻译家罗丰禄、陈季同,文学家兼翻译家林纾、科技专家与工程师魏瀚、詹天佑等,海军将领萨镇冰、陈绍宽,天文学家高鲁、辛亥革命人物林森、林文、林觉民、方声洞,五四运动中的林长民,七七事变的王冷斋等。他们的成就不仅载入史册,而是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当时严复、陈宝琛、林觉民等精英,受到了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后,强烈呼吁女子应和男子一般接受教育。他们的进步思想极大地开发了福州民智,促进了福州女学的发展。

1906年,螺洲陈宝琛的夫人王眉寿在丈夫的支持下,随后创办了“女子师范传习所”,同时作为“女子职业学堂”的学监,倡议福州女性加入妇女解放运动,接受高等教育,自立自强。这也是后来有人造谣福州女性不贤淑的缘故,正源于福州女性是福建女性中最早有独立解放思想的。但其实福州女生的老师们太厉害了。他们是严复、陈宝琛、何振岱等一批近代中国知名学者。

当时真正有时间、精力去引导福州才女群体走上才学自强之路的是何振岱,而且他的女儿和两个女生为了学艺术终身不嫁。思想开放的何振岱都给予鼓励支持。

于是福州女子在严复等精英的影响下,也颇有成就,走到了全国女性的前列。中国第一个参加国际妇女大会的是福州才女许金訇(1897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她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医学博士、福建省第一个医院女院长;第一个成为中国《女报》主笔的是福州才女薛绍徽;第一个参与辛亥革命的是福州女子方君瑛;第一代在北京参与学生示威游行,抵制日货,声援“福州惨案”的福州才女程俊英、王世瑛。民国期间出版的《五四以来的诗词选》当时入选的女作家全国仅24位,福州就有六个。她们都是何振岱的女弟子。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一些男子对思想解放独立、已经参加社会工作,能自食其力的福州知识女性是十分难以容忍的,因为彼此的三观差别太大了,若要共同生活,更是难以驾驭这些有才学和思想的才女。他们更习惯于女子守在家里操劳家务,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民国时期,福州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里优秀才女一批又一批,至今看图仍令人艳羡。

那时福州普通家庭的女子只要入了基督教会学校,都有机会越洋出国留学,何况像状元王仁堪的两个女儿,个个都留学美国,取得博士文凭回来,担任学校校长,敢要求男人平起平坐。这岂不是无法无天了吗?于是,某些男子就把“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只截取了前半句,丢了后半句。其实福州女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思想和经济独立的福州才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小人会造谣、传谣。无知愚昧者才会不加分辨地相信谣言。谣言止于智者,聪明的你不会傻到被谣言蒙蔽,被小人利用。福州女也罢,闽南女也好,日本女也行,不论哪个地区都有优劣品种,即使非常优秀完美,也不一定适合你。所以,不要以狭隘的地区论来挑选一生伴侣,而是多考量彼此的性情和三观、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所谓门当户对,是真理。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中国护士之母”伍哲英


福州女所剩无几

除此以外,对于打击福州女性的人还需要了解福州的历史情况,福州自古就是移民城市,是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省府城市。省内其它县区的人口为了谋生会移民到福州,而福州自民国以后大量人口跟随黄乃裳去了东南亚开垦新福州,或在建国初期留学、移民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去了。这导致如今三代以内都是福州籍贯的的福州家庭已经所剩无几,多数是移居来福州的外地人。

福州与外来人口结婚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包括福建省内其它地区也是如此,三代内都是本地户口的家庭已经很稀少。现在福州女子很少了,就是笔者本人也是客家人和福州人结合的后代。而且一个人出生在哪里不重要,而是成长在哪里,受哪里文化影响更重要。比如来自闽南地区的人在福州生活,女儿出生成长在福州,长期受福州文化影响,她究竟是福州人还是闽南人?或者福州人出国定居,受外国文化影响,她还是福州女吗?世界大移民的时代,再用狭隘的地域观来作为婚恋的选择标准,是否不科学明智?

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终究已成为民国的一个独特社会现象。而且好男人林则徐、林森、林觉民、陈绍宽的母亲和妻子都是福州女呢!

好男不娶福州女?其实福州女神比窦娥还冤

抗日女英雄李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