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对联都有什么规则呢?怎样才算好联?

数智风


写对联的规则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一致、词义相关。同时符合上述规则,语句工稳而生动的就是好对联。

举一个不是名联的对联,说说所谓好对联:

夜雨敲窗惊妾梦

春光照榻动君心

这个对子上下联互为因果: 因为夜雨敲窗惊妾梦,所以春光照榻动君心; 之所以,夜雨敲窗惊妾梦,是因为春光照榻动君心。 “夜雨敲窗”另有所指,“春光照榻”亦令人玩味。

下面简略分析对联的规则:

1,下联和上联,字数相等。字数一样多,不能长短不齐。

这个要求意思明确,比如“文革”中,无处不在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当时常常当对联使用,但上下两句字数不一,不能称之为对联。

2,下联和上联词性相同。

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池中濯足水 门外打头风

上下联都分别是名词、方位词、动词、名词、名词。

3,下联和上联平仄相对。

仄声对平声,平声对仄声。

蒌蒿满地芦芽短 平平仄仄平平仄

正是河豚欲上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对联的基本句式,有两个。

一是仄起式: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是平起式: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种句式都能生出许多变化的句式,但无论千变万化,对句只注意平仄相对就行。

平仄相对有个地方可以放松,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谨记。

至于平声和仄声的区分:

古汉语汉字分“平、上、去、入”四声,除了平声外都是仄声;现代汉语汉字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4,下联和上联结构一致。

举例说明:

鲜花/美酒/良宵/夜 偏正/偏正/偏正/正

才子/佳人/好/夫妻 偏正/偏正/偏/ 正

很明显,“好夫妻”与“良宵夜”对不上。

一般来说,这个问题都是从对联的节律上来要求,实质上,所犯的毛病,是句式结构不对。所以,我用“结构一致”来要求。

再看我开始对的对子:

上联:夜雨敲窗惊妾梦

下联:春光照榻动君心

夜雨/敲窗/惊/妾梦 偏正/动宾/动 /宾

春光/照榻/动/君心 偏正/动宾/动 /宾

这就没问题。

5,下联与上联词义相关。

比如: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下联与上联字字相关。

当然,对对子,不能以词害意,主要是要求下联与上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结论:写对联的规则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一致、词义相关。同时符合上述规则,语句工稳而生动的就是好对联。


初晓兒


对联起源于秦代,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多在过年或者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写在纸张贴,以前也写在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

对联的句式比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等等。主要讲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上玩彼此对应,内容上相互关联,才能呼应“对联”一词。

我们一般对对联有“仄起平落”,“上仄下平”的说法,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讲究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在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多为一(阴平)、二声(阳平)为平,三(上声)、四声(去声)为仄。



1、对对联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典故、古语、古人及其对应的事件等;

2、对对联难留心生活现象,即使把握出对方的情境,体会出对人的心情,所处环境,社会背景等;

3、多思考,多练习,这样能快速反应是拆字联、是合字联,是谐音联,是回文联,是玻璃联,是数字联,是同义联,是反义联?只要喜欢,对联还是很有意思的,博大精深,不要怕闹笑话,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我就对不好但是我想对好,所以我坚持,总会有对好的时候!


广土湘


想知道对联规则得先了解几个概念:

(1)上联和下联

上联:一般把前一组句子叫上联。上联也叫上边,上比,上片。上联一般以仄声收尾。

下联:相应的把后一组句子叫下联,相应的下联也叫下边,下比,下片。下联一般以平收尾。

(2)分句

组成一副对联的小句子就叫分句。单边(上联或下联)由几个句子组成就是几分句成联。

(3)句脚

组成一副对联的分句每个句子最后一个字叫句脚。

(4)张贴规则

上联贴面对方向右手边,下联贴左手边(一般都是这个规则,极个别不是,特殊的不用管)。



然后现代人在《联律通则》总结出了六要素和几个对联禁忌,当然,《联律通则》很多地方也不太科学,不过作为入门还是可以了解一下。

联律通则六要素:

字句相等,词性对品,结构相应,节拍和谐,平仄对立,意境相联。

基本就这六要素,具体啥意思很容易能百度到。

不过后面深入学习,可不能揪着词性什么的不放,毕竟古人是用“虚实死活”的字类相对规则对仗的。

联律通则里面还提到了几个禁忌,什么“合掌”啊,“不规则重字”啊,还有“三平尾”和“三仄尾”啊之类的。

对于“合掌”和“不规则重字”肯定是要注意的。

合掌,就是上下联同一位置的主要词意思一样,造成笔墨浪费。比如“千秋”对“万代”(当然还得看具体语境),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而已,往往会合掌。

不规则重字,一般都戏称“虫子”,就是你一个联上下不同位置有相同的字,这一般也是不允许的,写完联尤其长联,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上下联有相同的字出现。

相同位置有时候一些无意义的虚字可以宽,比如“之”“而”等。

至于“三平尾”不是特殊写法一般就不要出现了,格律诗中也是不允许的。至于三仄尾,其实古人的诗和联中都大量存在,不是必须要禁忌的,有时候三个仄音还能起到顿挫作用。


最后再说说长联,几分句的长联主要是要注意气脉,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协调,多看看古人的作品体会,可以先练习几个固定句式,有点感觉了然后再慢慢拓展。

比如可以先练习547句式之类的。

至于长联的格律,每个分句都可能会有领字,还有意断和音断需要结合,意断之后的各个部分最好做到遵守音步规则。

说到这里,还得说说这个音步,在格律诗中两个字为一个音步,一个句子音步之间要符合平仄交替原则,对句音步平仄对立,具体去了解格律诗规则。

意断就是在意思上和领字上把一个分句断开。

意断之后的各个部分就用音步的原则来套平仄。

长联每个句脚的规则呢,初学参考余德全教授的“马蹄韵”学说,也就是每两个挨着的句脚平仄相同,比如五分句句脚可以是仄仄平平仄。

当然,并不是说长联一定要符合“马蹄韵”,但是初学运用这个可以帮助快速找到感觉。


浓缩起来基本就这些吧。篇幅有限,说起来比较笼统(毕竟楹联知识太庞杂),可能有些地方你也未必能一眼看出来说的是啥。如果方便,欢迎到深圳南山京基百纳的“趾离书院”找我们交流。


一兮清风qq


对联在今日头条网络平台上,算是个很火的板块儿,深受大家的喜爱。我是个对联爱好者,也可以说对联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忙里偷闲,对下对联感觉挺好!转眼间,我伴随今日头条也有几年了,关注最多的就是对联。从当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懂皮毛,对联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我认为,对联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种汉字游戏。简单的几个汉字,通过巧妙的组合排列,就可以成为一个美好的故事或美好的画面。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对对联最重要的大概有几点: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2.上下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尽量避免三仄尾和三平尾的出现。3.上下联有关联,相对应的汉字,词性要相同。简单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实对实、虚对虚……等等。尽量挑选那些文雅的汉字使用。我认为,对对联时掌握这几点,就可以对出相当不错的对联了。必定今日头条就像个百姓舞台,是供大家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对联的一知半解,有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最后,祝联友们在对联中收获到开心快乐!回答完毕。



小坐水云间


对联要写得好,一是要对仗工整,即词性相对。二是要讲究平仄,上下联平仄相反,最起码也要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防止三仄尾和三平尾。下联尾字一定要落在平声上。三是要富有诗情画意,用词不能俗气。四是切忌合掌,即上下联意同字不同,或是不同字词描述的是同一个事物,意思重复。当今街上卖的春联,多数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太俗气,有的不对仗,有的类似标语和顺口溜。如求子得子xxx,求财发财xxx;出门求财财到手,在家创业业兴隆;……


泉村山人


对联的规则比如:

字数对等和谐 上下句字数相等

上下联相对的词语中相同位置的词语属性相同比如白墙红瓦可以对青山绿水

结构要对应上下联词语的陪合排列顺序修辞的运用彼此对应平等

节律对等语流节奏一致确定 可以按节奏尾数位次其节奏点在最后一字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排平交替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平声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表达内容统一

对联定义是汉族传统文化写在竹子 木头 纸上对联字剂工整 平句协调 是一字一音对联在早期并没有明确规则 都是一些约定喜庆的东西 在清朝时搞文字 于是就出了对联的规则比如天对地 风对雨要内容相关 上下衔接 但又不能重复 这就是对联基本规则


带刺梅瑰82


对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讲究的是平仄关系,像《声律启蒙》中的云对雨,风对雪,晚照对晴空……就是一种简单的平仄关系

在对联当中还包含了很多词汇,音节,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一副对联的好坏不仅仅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还需要作者深入的理解平仄规律。

对联常见的基本框架有以下几种

1.四字联

2.六字联

3.七字联

4.八字联

5.九字联

6.十字联

……

总得来说,写一副好的对联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要熟悉掌握平仄规律以及基本框架。


cooppc


写对联是有规则和讲究的。

我是一个对联爱好者,谈点肤浅看法。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上下词语对仗(名词对名词、虚词对虚词等)、声律跌宕押韵(俗称平仄对应),忌上下联重字、忌孤平孤仄、忌三仄尾、三平尾。这些便是写好一副对联的基础要领,当对联基础要领掌握了,再用丰富的文学知识填词,一副好联就必然应运而生了。一副好对联来自作者丰富的文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这个道理。


巧看世间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意境相通,

平仄相对。

好联的意境最重要。

我认为最好的一字联:

出句:墨

对句:泉

放一个千古绝对:

个个孔明诸格亮

上午最好的对句,堪称绝对孤句


李丽宁86749195


有景,能联想;有情,能动人;有格律,朗朗上口。

特别注意,现代社会重实质而轻形式,一来,不要用过于生僻的典,二来,以情为重,景次之,而格律,再次之,即是因为口音改变古今有异,也是因为格律是用于弹唱的,而大多数格律今天都与谱曲脱离了,所以,保持读起来顺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