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如花美眷,也有知己红颜,为何却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一个谜一样的男子,他的一生如流星一样短暂,只给世人留下了惊鸿一瞥。

他出身满清贵胄,他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的权相;他少年科第,二十二岁授进士;他是皇帝爱重的贴身侍卫;他为名重一时的江南名士们倾心结纳;他有才貌双绝的红颜知己;他有相敬如宾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羡于一身。却在三十一岁,郁郁而终。

他自诩淡泊名利,不喜荣华富贵,曾经发出了”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叹。

他自诩情比金坚,却在妻子死后写下了”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词句。

《西风独自凉》是台湾作家朴月的作品,主要写的是纳兰容若的感情故事。据说《西风独自凉》在国内的出版颇为曲折,有很多喜爱纳兰词喜欢这本书的人,通过网络与朴月老师取得了联系,经过他们和朴月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得这本书终于在几年前得以在国内出版。

他有如花美眷,也有知己红颜,为何却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纳兰容若与表妹佩蓉相恋,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皇帝听闻佩蓉的才名招她进宫聘为公主师,容若奉父母之命娶妻婉君。他听闻皇上喜欢上了佩蓉要册封于她,遂出言试探,佩蓉为明心志,自绝生机郁郁而终。纳兰容若为情所苦,未曾察觉妻子婉君的好,等到他醒悟想要补偿时,婉君却又患病而终。

有人说这本书与《红楼梦》有很多类似,纳兰容若就是贾宝玉,佩蓉是林黛玉,婉君是孽宝钗,我却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纳兰容若自诩多情,但在感情的处理上他不如贾宝玉。贾宝玉自始至终只爱过林黛玉一人,他是在林黛玉去世之后,才奉命迎娶了宝钗,但他从未爱上过宝钗。

或许佩蓉高洁的品质、满腹的才华与黛玉相似,但婉君却跟宝钗完全不同。

宝钗是在秀女落选之后,才把心思放到了宝玉身上,她对宝玉的感情并不纯粹。而婉君却是心里眼里都只有纳兰一人,为了纳兰,她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无怨无悔地为他付出,她的宽容大度即使是宝钗也无法做到的。

纳兰容若是个多情的人,却也是一个不懂爱的人。

他有如花美眷,也有知己红颜,为何却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对表妹佩蓉,他是情根深种,明知不可为也不愿意放手。

纳兰容若虽然也很爱表妹佩蓉,可他却在她进宫之后,奉父母之命迎娶了婉君。他自己已经成亲了,却在听闻皇帝可能要册封佩蓉之时,在惊慌恐惧猜疑的驱使下写了昭君怨传递给佩蓉,提醒她别忘了他们的誓言。纳兰容若用他的痴情编织了一张网,把佩蓉困在了网中,前进不得,后退亦不能,佩蓉的死更多的是为了向他明志。

不得不说,纳兰容若有他自私的一面,他深爱佩蓉,却在自己已经娶妻,两人结合无望的情况下不肯选择放手。看起来是情深到了极致,却也体现了他薄情的一面,因为他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考虑,而没有体谅佩蓉的处境。

那个年代谁能违抗圣旨,皇帝对佩蓉动了心,佩蓉如何能逃得掉,她本就在痛苦挣扎之中,纳兰容若却用“梦承恩”这样的词句来刺她的心,佩蓉的死多多少少是因为纳兰的私心。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并不懂得什么是爱,真正爱一个人不是占为已有,而是应该以她的幸福为念,哪怕两人不能在一起,只要她能够好好的活着就够了,而不是只想让她成为自己的私有物。

他有如花美眷,也有知己红颜,为何却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对妻子婉君,他从未付出真心,却在她死后追悔莫及。

因为与佩蓉的感情太过强烈,他从未留意过自己的妻子,他们的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在得知纳兰与佩蓉的那份感情之时,婉君没有去妒也没有去恨,而是对他更加的温柔体贴,她深爱纳兰容若,为了这份爱她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不求占有,只求能在纳兰的心里赢得一席之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

其实婉君才是纳兰真正的知己,他痛苦时她为他开解,陪他伤悲;他欢笑时,她为他诗酒唱和,赌书泼茶。她默默地付出被纳兰容若视为理所当然,她就是在这样的理所当然中被他轻视、被他忽略了。

直到有一天,纳兰在他给佩蓉写的《饮水词》中发现了泪痕,她从未在他面前哭过,他终于醒悟到自己的薄情,体会到身边原来也有幸福。他想要用心弥补,病魔却在此时夺去了婉君的生命,老天连补救的机会也没有留给他。

痛悔之余,他写下了很多悼念妻子的词句。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他有如花美眷,也有知己红颜,为何却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枉自深情,却不懂得如何去爱,纳兰容若与幸福擦肩而过。

上天对纳兰容若是眷顾的,不仅有显赫的家世,还有红颜知己与如花美眷,本应幸福潇洒地过完一生,却因为不懂得如何去爱,把自己变成了“古之伤心人”。

为什么有的人寻觅一生,却落得结局凄惨,为什么有的人望断天涯,却不知道幸福其实就在身边。不幸从来都不是你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而是你不懂得爱和珍惜,缺乏爱人的能力,只能徒劳地发出“多情自古空余恨“的感叹。

纳兰容若对佩蓉,缺少理解和包容,用自己以为是爱的方式,实际却是伤人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惶恐不安,以至间接造成了佩蓉的死亡。在明知不可得时,他没有学会放手,而是一味的强求,最后痛失所爱。

纳兰容若对婉君,从来都是只知索取而不知体谅,他沉浸在与佩蓉的深情里,却没想过婉君默默付出的背后,是怎样的隐忍与难过。他从不曾花费心思去了解婉君,他的幸福一直都在他的身边而他却视而不见,最后只能在婉君去世后才来追悔自己的薄情。

如花美眷,知己红颜,别人求一而不可得,而他两者兼得,却因为不懂得如何去爱,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古之伤心人”。

所以小说的最后,纳兰容若的好友对他说,“上天并未薄你,是你把自己的福气给辜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