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蛇不会轻易咬人,它要咬人,我都不在了,2002年我在四川壁山,碰到过一条蛇,头有小桶粗,呈三角形,菜花时节当时它从田里过来,菜花,豌豆两分自然分开,我停下脚步,看到它,吓得都不知道动了,它吐着乌黑的信子,和我对视了三四秒,从我前面十几米远的地方走了,蛇身也粗又长


曾彩平


蛇在农村地区非常常见,我小时候放牛时经常会碰到蛇,甚至曾经有一次赤脚踩蛇的经历。幸运的是我吓了个半死的同时,蛇也吓了个半死。它飞快的钻进了草丛,而我则呆坐在地上,半天没反应过来。后来我跟爷爷说起这件事情,爷爷告诉我,“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

我一开始并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爷爷告诉我,其实意思比较简单,见到蛇的时候,如果你不去打它的话,可能会有三分罪过。如果你选择打它却没有打死的话,那可能会升到七分罪。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打它不死罪过加等呢?

见蛇不打三分罪

在农村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有些蛇是有毒的,有些时候是无毒的,但是普通人并不一定能分辨出来哪些是有毒哪些是无毒,所以在见到蛇的时候尽量将其打死,以免伤到自己或者别人。

如果自己不忍心下手的话,很有可能给别人或者自己带来伤害,那这就是一种罪过,这种罪过可以称得上是三分罪。因为你不忍打它,是因为你有慈悲之心,所以罪过相对来说还比较轻一点,只有三分。

打若不死七分罪

为什么不将其打死的话,反而罪过会上升呢?这是因为蛇是报复性非常强的一种动物。大家还记得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好心的救了蛇,却被蛇误以为是要杀自己,反而将其农夫杀死。

我小时候也被家里长辈警告,打蛇的话一定要将其打死,不能让他它一口气,也不能让它逃掉。否则的话,蛇的尾巴会自动断下来跟在我身后,等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钻进鼻孔,将我身体里的血都吸干。这个恐吓非常吓人,至今回想起来,我仍然毛骨悚然。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太多的实际作用,但对于幼小的我们来说还是非常害怕的。且其意思也是告诉大家,打蛇一定要将其打死。

因为如果你不将蛇打死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它反咬一口,甚至会逃走攻击别人,蛇的毒性很大,如果被其反咬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打蛇的时候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不然罪过就大了,从三分直接上升到七分。其实能人也是通过这个俗语告诫众人,对于坏人坏事要制止的话一定要坚决到底,不能虎头蛇尾,否则的话必然后患无穷。

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补充。有喜欢我答案的朋友,请多多点赞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止茶


我们这里是平原,难得见到蛇。

如见蛇过路,天一定下雨,俗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见蛇不打三分罪……可能指山区,我的三次经验证明:蛇有灵性,最好放走,我每次打死蛇都有一场不小的灾,仅举两例:在戈壁滩上到处野鼠洞,我走着碰到蛇吃鼠,我发善心救鼠,用石头砸蛇,结果全死啦,当天迷失在森林里差点要了命。另一次,生意刚开业,机器一震动,厂房上掉下一条小蛇,我打死扔在屋上,生意一年不利。

平原无毒蛇,最好别打,它吃老鼠,是益虫。


霜月飞鸿


我妈特别怕蛇,看到蛇就腿软大叫走不动路,电视里面放新白娘子传奇那种假的不行的蛇都怕,小时候只要看到的蛇全部被我弄死了,各种残忍的死法,有的用火烧了塑料袋烫死,有的乱刀砍死,有的用砖头砸死,总之令人发指。

也许是它们的童子劫,也或者是我作孽。但是总不能看着我妈吓那样,不去管吧。

再后来大一些,很少看到了,遇到的话也是躲开让它自由就好。

现在回想,还是有很深的罪恶感的,当时大人也没人教我,让我戒杀生。

如果这些是有灵的,有罪都算我一人身上吧。


又见一鸣


农村俗语大多数是关于农耕、民俗方面的,关于蛇的倒不是很多。“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这句话的意思倒是很明显,看见蛇之后如果不打它,那么就有三分罪过,如果去打了,但是没打死,那就是七分的罪过,这句话大家就觉得有道理吗?反正我觉得没什么道理。


见了蛇之后不打就有罪过,那么打了反而就没罪了,这又是什么道理。对于这句农村俗语我不是很赞同,如果是我看到蛇之后,躲都来不及,肯定不会去打它们。当然了,不去打蛇一则是因为自己本身就害怕,不敢去打人家;二则是因为觉得我们也有保护动物的义务,不能随便伤害动物,哪怕是看起来有几分可怕的蛇。

夏天是蛇最容易出没的时间了,今年我还在草里看见了条蛇,那是前几天去山上粘知了的时候,走到了一处被草能没住腿的地方,就看着远处一条蛇,滋溜滋溜钻走了,吓得我的头发毛都站起来了,还好我们互不干扰,它逃它的,我跑我的,一秒钟功夫我就从草丛里闪走了。说实话,我可不敢去惹恼蛇,敢去打它的都是真英雄,我宁愿有“三分罪”,也不想得罪了蛇族。



因为小的时候就听姥姥说,蛇是群居动物,他们当中如果有一条蛇受到了伤害,那么“七大姑八大姨”都会来替它复仇。尤其是上手就打了蛇,但是没打死的,那它一定会逃回去,而且会清楚的记住是谁打的,然后有机会回来找你寻仇。所以老人们才说对待蛇,要么不打,打一定要打死,可能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吧。

至于遇到蛇之后该不该打它,要不要打死,这个就不需要听从这句老话说的了,还是多以己度人,善待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品小十六


农村俗语:“见蛇不打七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有什么含义!

在我们农村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俗语,大到婚殇嫁娶,盖房迁坟,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虽然我们大多说老辈人文化知识不高,但是通过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句组成的俗语,即使流传到现在,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下面这句俗语说的就特别现实!


见蛇不打三分罪:蛇大家都认识它,尤其是在南方的的农村,夏天的时候非常多见。田野,路边,甚至房子里面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为什么要说见蛇不打七分罪呢?那是因为蛇是冷血动物,有很多蛇还有剧毒,对我们人类和家畜造成很大的危害,不光咬伤人类,还会偷吃家畜,偷吃我们人类的食物。


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蛇,很多人看到蛇也会产生恐惧感。所以在古时候,人们看到蛇都是要消灭掉的。那个时候在人们眼里,蛇可是个不祥之兆,如果见蛇不打,那就是三分罪,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的意思就是提现蛇是个大害虫的意思!

打若不死七分罪: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是因为老辈人们常说,蛇这种动物比较记仇,你如果打它就要把它打死,不然它还会回来找你算账的,而且特别阴险,往往在人们床上休息的时候,去袭击危害你。所以看到想打的话,就要一定打死,要不就不去招惹它。不然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当然这里的七分罪只是个夸张的说法。主要的意思就是提现蛇的危害性!


那么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如果你有接触过蛇,对它有一定了解的话,你就会明白这句老话,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就是对蛇性格的一个最好的见解。而且在我们现实中也发生过很多被蛇咬伤的案例。所以这句俗语即使放到现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野生蛇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很多蛇现在也成了保护动物,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蛇,也尽量不要去招惹它们。以免惹上一身的麻烦!毕竟也是一条生命吗!


卖柚子的小伙子


大实话:这是人类在生存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和文明进化。

如果大家留心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么一个事情,那就是无论一个人之前有没有见过蛇,在他第一次见到蛇的时候都会感到害怕,当然,也会有一少部分人是例外。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如此,而这种现象就叫做基因记忆,是经由几千年的人类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天然自我保护意识,即大家骨子里就知道蛇是对自己有危险的。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人会怕黑,怕水等等,这都是一种基因记忆。

不过,这种基因记忆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的,比如说,现在的枪或者汽车那肯定是比蛇或者黑夜更具有杀伤力的,但是,很多人却不怕,就是因为基因里从来没有过这些东西。在这个前提认知下,我们再里解释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逻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见到蛇却不打,那么就是有罪,但是,打了却不打死,那就是更大的罪过了。”

首先,就前半句来说,这主要就是出于人类的自我保护,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识当中,蛇就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东西,说直白一点就是天然的敌人,那么,如果你看到了,却不打,那就是放任这有威胁来危害其他人,那这可不就是有罪嘛。毕竟,在道德观念的制约下,该做好事而不做,是肯定要受到批判的。

然后就后半句而言,其实相当于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蛇的生命也是生命,在众生平等的观念下,人又需要对自己所做的坏事进行一种自我救赎。毕竟,你要是打了蛇,但是,却没打死,那么它在自然界也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一方面来说自然界蛇的天敌也不少,另外打了却不打死,那它基本上也是活受罪。而这个活受罪的过程在一些人看来是痛苦的,当然,在我看来这就是他们的伪善。毕竟,不还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嘛。

所以啊,这句话反应最多的还是在倡导人见到蛇之后一定要直接打死,以保证人类的生活安全。当然啦,在现在这个美好世界里,我们还是要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的。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农村俗语“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我们知道,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观念是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的,就拿本文题目里提到到的“蛇”来说,人们关于它的说法就有很多。也许一些农村朋友曾经听过关于“农村五大仙”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农村五大仙”呢?其实农村的“五大仙”就是指“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这五种动物,分别被称为“狐仙”、“黄仙”、“白仙”、“柳仙”、“灰仙”,合起来就是“灰黄狐白柳”。

为什么要提“灰黄狐白柳”这个迷信说法呢?其实啊,并不是在所有农村地区都对“蛇”这种动物那么仇视,相反人们还对“蛇”存在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因为在有些地区,人们认为“蛇”是象征“财运”,哪怕是“蛇”跑到了家里,也不能伤害它,更别提去打“蛇”了。尤其是在一些地区,人们把“蛇”称之为“屋龙”。

其实啊,村郎并不赞同“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这个说法。因为大部分蛇是不会主动去招惹人类的,除非是它感觉受到了威胁,如果真的是在农村地区遇见了蛇,躲开就好了,实在不行就找棍子挑开。在我看来,我们没必要去伤害蛇,记得以前的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会贮存一些粮食,有时候老鼠特别猖獗,如果家里出些蛇,人们都会去打扰,因为蛇可以减轻鼠害。


一只电影人


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对人类威胁相对比较大的生物,其行踪出没往往难以琢磨,很难确定的知道其具体的出没规律。真实可见的危险人们往往可以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未知的危险往往是最恐怖的,你不知道何时何地会遭遇到它们的攻击和影响。在我们自然界已经知道的蛇的种类大概有三千多种,有毒蛇占了所有蛇类的2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遇到的蛇里面对人类有威胁的是占了相当一大部分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蛇类都是具有非常强攻击性的,且其是属于冷血动物,基本上只要遇到蛇都需要尽量避开的。当然了,在我国的一些南方地区人们也会有吃蛇的习惯,这和当地的民俗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


“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这句俗语的意思比较简单,如果在野外遇到蛇的时候不打死它们,那你就可能有三分罪过;如果在野外的时候遇到蛇打了但是没有死,那你就会有七分罪过。其实在笔者看来这句俗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毒蛇其实就如同我们在社会上遇到的很多坏人,对待这些坏人就需要像对待毒蛇一样。在对待坏人的时候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其承担其应该承担的后果,如果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给坏人留了发展和进步的余地,那就有可能让其有可趁之机。社会中有很多坏人是非常记仇的,给他们翻身的机会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无穷的后患,这会让问题变得非常糟糕。


对蛇的话其实也没必要太过抵制,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多数蛇类其实是无毒的,它们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影响微乎其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层面来讲,蛇类其实也是我们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生物,蛇类的彻底消失会给生态系统带来比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某种生物的过度繁衍,蛇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人们对蛇会有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蛇的外貌相对丑陋。蛇的整体外貌是比较恐怖的,它会让人产生害怕和抵触的心理。二是蛇类是有毒性的。只要是对人类有威胁的生物往往都是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上,人们内心已经将蛇类视为了敌人。



蛇类也是需要我们保护的,相关研究显示每年都会有很多种蛇类消失,这对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不利的。“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这句俗语只是以前社会人们片面的理解,其没有充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及蛇类消亡以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有新的认识,即使是对蛇类,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保护意识的。在野外遇到蛇类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毒蛇伤害到自己,不然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不要试图去伤害蛇类。


老农民说事


“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若不死七分罪”,这句话出自陈荫荣《兴唐传》106回“常言说见蛇不打三分罪,你不打死杨林,他反过来还要杀死义军,祸害百姓。


蛇,爬行动物,农村“五毒“之一,喜欢潮湿、阴暗的地方,在白天一般人经常活动的地方见不到它,夜间出来活动觅食。人们都知道它的存在,但见到它的人不多,偶像见过一次,常常伴随着自然灾害,多数认为是不祥之兆,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很难分得清楚,有毒还是无毒,看到蛇首先想到把它打死,以确保家人安全。

“打若不死七分罪”,古代寓言“农夫与蛇”告诉人们,农夫好心的救了蛇,却被蛇误以为是要杀自己,反而将其农夫杀死。听老人讲这五毒都有,再生的能力,打蛇一定要打七寸,打其它部位,根本打不死它,打成二段的话,它也会自动接上,满血复活。至今想起来,仍然毛骨悚然。当然具体怎样,没有见过。其意思也是告诉大家,打蛇一定要将其打死。

我觉得这句话,核心观点是鼓励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当我们遇到坏人,做坏事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时,就是一种纵容行为。毕竟社会道德要求,鼓励人们去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这样才会利于大众的安居乐业。如果只是顾全自己,放纵身边的坏人坏事,最终也会自食恶果的。


但是有界线,一定要看得清楚,现在是法制社会,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受法律法规的制约,你个人既不是专政机关,也不是执行机关,武林争霸,除爆安良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