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先后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平江的龙门厂、浏阳的白沙、东门市等地。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敌强我弱,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新收编的第四团在战斗中又临阵叛变,致使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起义军何去何从?是执行中共中央原来的决定,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继续进攻长沙以避免背上“逃跑”的罪名,还是从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必要的战略退却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9月14日,毛主席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当机立断,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

文家市转兵,实现了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转变,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毛主席在那个革命生死攸关时刻的关键抉择,无不展现了他伟大的求实精神和勇于坚持与担当的英雄气概。

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秋收起义时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二连当班长的赖毅(后来的开国中将)回忆: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转兵途中,毛主席一直在思考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多次找人聊天,交换意见。他找得最多的,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的连指导员何挺颖。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何挺颖

何挺颖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很强,他所在的连队政治气氛浓,连队没有一个逃兵。

何挺颖对毛主席说:“部队接连打了一些败仗,军力锐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队伍失去党的领导,最重要的问题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现在部队中党的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抓不住部队。要把党组织建到每一个连队。”

毛主席又与宛希先、张子清、陈浩等干部交流意见后,遂决定要把党组织建到连一级,坚定了打造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决心。

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原有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只剩下不足1000人和48匹战马。

第二天,毛主席就在三湾村协盛和杂货铺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个:一、整编部队。将原来的一个师缩为一个团,即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二、党支部建立在连上;三、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后,军队面貌大为改变。从此,一群成分复杂的旧军人,被改造成了有革命理想的人民子弟兵。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亲历过秋收起义的罗荣桓元帅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总结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如果不是这样,红军“即使不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也只能变成流寇”。

三湾改编时,原来的一个师缩为一个团,即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是陈浩,党代表是何挺颖(还兼任着第三营党代表)。

可见何挺颖当时的地位之高。

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张宗逊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作为黄埔五期毕业生, 二十四师新兵营被编为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第三营后,任第十连副连长。所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未成, 转入江西修水,升任第十连连长。9月9日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9日三湾改编,我任第一团团部参谋,继续南移;10月3日进宁岗县城,调任第四连(即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副连长,24日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大井村。此时,何挺颖任第一团党代表”。

张宗逊后来是开国上将,他与何挺颖同为陕西人。张宗逊是渭南人,何挺颖则是汉中南郑县人。何挺颖要不是过早地牺牲了,开国授衔时至少应该是大将。

鲜为人知的是,何挺颖还曾是毛主席的搭档。

1928年3月,正当井冈山根据地日益巩固之际,湖南特委派出一个叫周鲁的特派员来到井冈山,批评毛主席“行动太右”、“烧杀太少”,宣布取消前敌委员会,撤销了毛主席的前委书记之职,更令人震惊的是,周鲁居然宣布开除毛主席的党籍。

据周鲁讲,他来时看了中央文件,中央决定开除毛主席党籍,他是来执行的。由于在特殊年代,一般没有绝对把握不随身携带文件,多靠口头传达。

毛主席被开除党籍后,又不能不安排职务,因为他在党内、军队内,特别在井冈山根据地群众中享有无可替代的威望。迫于形势,只得安排毛主席担任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师长,何挺颖被任命为师党委书记,也就是后来的政委。

我们都知道,战争年代,毛主席在军队中的职务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此时他的搭档,就是比他小12岁、生于1905年的何挺颖。

连党支部会议也无权参加了,毛主席的痛苦可想而知。

毛主席仍然执行湖南特委的命令,率部从江西进入湖南,支持那里的暴动。4月上旬,毛主席在湖南却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原来特派员周鲁对中央文件作了错误的传达,文件是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由瞿秋白主持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的决议——“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未“开除党籍”。

1956年9月10日,毛主席在“八大”预备会上曾谈起这一段难忘的往事:“‘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我这个人当师长,就不那么能干,没有学过军事,因为你是个党外民主人士了,没有办法,我就当了一阵师长……中央开除了我的党籍,这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只能当师长,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后头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1928年4月底,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部队近万人,到达了宁冈龙市,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十、十一、十二等三个师。

其中十一师的党代表,就是何挺颖。

何挺颖参加了井冈山历次“反围剿”斗争,亲自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为保卫井冈山根椐地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929年1月24日,何挺颖在江西大庸岭战斗中身负重伤,时因环境险恶,作战频繁,在一次夜行军转移中受敌军阻击而牺牲,年仅24岁。

牺牲前,何挺颖的身份是红28团的党代表,是团长林彪的搭档。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大学生共有16人,他们是:北京中法大学的陈毅,山东青岛大学及武昌中山大学的罗荣桓,北京大学的李却非、伍中豪、邝鄘、谭衷、刘霞,北京师范大学的邓贞谦、北京私立国民大学的朱亦岳,上海大同大学的何挺颖,上海复旦大学的游雪程,南京南方大学及上海法政大学的谭梓生,重庆中法大学的徐彦刚,湖南益阳信义大学的曾士峨,上海持志大学的王良,湖南南华大学的周鲂等。

这16人中,除陈毅、罗荣桓2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外,其余14人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何挺颖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有41名黄埔军校生曾在井冈山斗争中叱咤风云,他们是卢德铭、张子清、余洒度、苏先俊、伍中豪、徐彦刚、陈浩、陈毅安、张宗逊、谭希林、陈龙鹤、范树德、曾士峨、游雪程、刘型、王良、陈伯钧、吕赤、徐恕、黄子吉、王尔琢、王展程、朱云卿、杨至成、刘之至、林彪、唐天际、戴诚本、肖劲、朱舍我、段辉唐、袁崇全、陈东日、邝鄘、李天柱、陈俊、曹福昌、刘铁超、资秉谦、邓萍、贺国中等。

这41名黄埔生,解放后幸存的仅有8人,他们是林彪、杨至成、张宗逊、陈伯钧、唐天际、谭希林、刘型、范树德。(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