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每天一本书


《规矩和爱》

原著 | 王涛

解读 | 梅叶挺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规矩和爱》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作为家长,都会面临教育孩子的苦恼,有的管得太多太严,不断给孩子立规矩,结果造成孩子压抑,叛逆;有的又崇尚所谓的自由开放,放任孩子天性,过于宽容和溺爱,结果造成孩子无法无天没有规矩情商低。


想让孩子既守规矩又能自由成长,似乎是一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但事实就是如此吗?


正如今天为大家分享这本《规矩和爱》给出了答案,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本书作者王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学习和研究长达三十年。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对中国父母的教育和培训,迄今已培训超过5万名中国父母。


《规矩和爱》就是他这些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发现中国父母在如何立规矩上并不擅长,因此他用自己和国内外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典型案例向我们传授了实用可行的教育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如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贯彻好规矩和爱,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懂得规矩也懂得爱人的孩子。


教子是父母一生的至要,为人父母既无可替代,也不能重来。生下孩子并不保证我们就具备了为人父母的教养能力,因为教养孩子是一门需要学习的专业。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父母都有爱子女的本能,却没有立规矩的本能。规矩是给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一本儿童绘本里,孩子问妈妈,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妈妈说,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孩子又问,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妈妈说,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真正的爱离不开规矩,而真正的规矩也离不开爱。有效的规矩必须建立在理性爱的基础之上。


规矩的核心就是爱。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而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


立规矩要趁早,或许有的父母会说孩子还小,在这些事情上让孩子说了算,也没什么吧。殊不知父母这样无原则的妥协会让孩子的自我无限膨胀,而这就会成为孩子将来不幸人生的开始。


除了以爱为原则和趁早原则,规矩还要一致。


孩子一不小心打碎一个盘子,爸爸会说,不要紧,宝贝小心手啊。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小心把爸爸珍藏的一个昂贵的古董打碎了,这时候,有的爸爸不由分说地一个巴掌就打上去了。


这两种情况孩子行为的动机可能没有两样,但是爸爸因为自己对行为的感受不一样,处理起来截然不同。


对于父母本身来讲,前后的规矩都要一致。而对不同教育者来说,做到一致性就更为重要。


对家里有祖辈参与教育的家庭,祖辈老人只能是家庭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能代替父母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


而父母之间也会出现规矩不一致,因为父母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价值观,取得一致的关键是二人怎样配搭,怎样包容。


规矩是为了约束,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但规矩里必须要有爱,只有爱参与的规矩,才能让规矩充满力量直接进入孩子的内心。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给予孩子无私而有规矩的爱


中国自古以来对爱的表达比较含蓄,强调自我克制,这对父母有特别的警醒。


因为很多父母正是在爱的名义下对孩子的思想情感进行非爱的掠夺。不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是随心所欲地凭着自己的思想情绪管教孩子。


那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


在孩子疲倦、饥渴、害怕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予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在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孩子能和父母有高质量的玩耍和其他社会互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环境更有兴趣,也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环境的动力。


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玩乐高,妈妈问孩子,搭什么呢?不如搭建一个城堡吧。孩子就同意了。


这其实是典型的命令式提问。搭建过程中,孩子不想要门,可是妈妈马上就说没有门就不是城堡了。


这个妈妈不管语言还是思维都是在命令各否定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最后会引发孩子思维和情绪的对立。



当孩子问搭什么的时候,有的妈妈会直接给出建议,其实会让孩子习惯于跟随妈妈的想法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的妈妈会说你想要搭什么就搭什么,这个回答看上去很尊重孩子,但是感情比较细腻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对这件事情并不在乎。


有个妈妈做得很好,她问孩子你在想要搭什么。这个回应既肯定孩子已经开始的主动思考,也自然地为孩子提供了思考的时间,鼓励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


爱是生命一切发展的基础。


父母对孩子合理的爱能让孩子发展出影响一生的安全依恋,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身体上的接触,以孩子为中心的高质量亲子互动是建立深度的亲子依恋的有效途径。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融合了规矩和爱的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规矩和爱如同太极中的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又互相融合。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统一规矩和爱的关系。


融合了规矩和爱的教育将会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情商比智商重要,是因为情商不仅影响外在的成功,还影响内在的幸福感。


美国一位被称为马语者的美国牛仔蒙迪·罗伯茨,他不仅可以读懂马的语言,还创立了蒙迪驯马法,即通过马语的交流让桀骜不驯的野马顺服地戴上马鞍,接受骑手的驾驭。


驯马是一项技术活,传统方法都是暴力和虐待,使马被迫屈服。从小跟着父亲驯马的蒙迪非常不认同这样的方法,他开始寻找人道驯马方法。


为了和马交流,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马匹对他产生信赖,最终达到驯服的目的。


后来蒙迪凭着这样的信念决定尝试教育最难教育的孩子,他和太太前后一共收养过47名问题青少年。


这些叛逆的孩子谁都管不了,但蒙迪和太太对这些孩子视如己出,用爱心去坚持每一个规矩。


蒙迪认为教育孩子和驯马在原理上是一致的,都要在爱的基础上来立规矩。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每个孩子都可以改变。


我们用规矩和爱去教育孩子,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给身后的世界留下一个怎样的生命,也会影响这个生命怎样教育影响他的孩子和其他人。


好的教育,是规矩和爱并存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完整精华讲解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教育的艺术就是爱与规矩的合一。


每个父母都会凭着本能去爱孩子,但却不得不逼着自己逆着本能去给孩子立规矩。关键是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他身上一定是体现着家庭教育的规矩,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对世界对他人的宽容和爱护。


有爱才能有规矩,无爱的规矩往往失去效力。有规矩才能真正有爱,无规矩的爱会流于私爱。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矩,孩子才能感受到规矩是爱的一部分。


人生如逆旅,我们有幸陪孩子走过人生的一段,希望我们给予的不仅是父母无私的爱,还有责任和担当,还有对自己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所以,规矩和爱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也是一个未来的世界。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文:梅叶挺,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出版有《岛上故事》,新书《西游新世相》热销中。个人公号:丫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