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感知時間然後發明了哪些裝置來計量時間?這些裝置能達到怎樣的精度?

Immeraike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花樣有很多的。

第一,日晷。

最常見的,就是日晷。

太陽不會騙人,日晷是很準確的計時工具。

依靠太陽落在日晷上指針投影的變化,能夠準確確定時間。

古代的時間是12個時辰,由日晷進行計算。即便是陰雨天,太陽也是有的,只有晚上不能觀察而已。

第二,沙漏水漏。

顧名思義,水和沙的流速是固定的。

只要按照標準制作沙漏水漏,就可以比較準確的計算時間。

古代有專門用於計算時間的沙漏水漏,大多數是官府和富人家使用。

這主要作為日晷的補充,用於大雨天或者夜晚。

第三,燒香。

香點燃以後,燃燒速度也是比較恆定的。

通過燒香也是可以計算時間的,一般用於夜晚。


以上3個基本能夠滿足實際的需要。

白天大家可以去看太陽,古人都有識別太陽的本領,能夠估算出大體的時間。

同時城鎮中人多的地方,往往也設有日晷,看一看就知道幾點了。

到了晚上,古代城鎮都有官府專門僱傭的人,負責敲梆打更的更夫。

更夫通常兩人一組,一人手中拿鑼,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時兩人一搭一檔,邊走邊敲。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個時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時俗稱五更天,這時天也快亮了。

這基本都是古代的城市,而農村也有別的辦法。

農民的時間觀念相對簡單,家裡都養著報曉雞,雞叫了就起床下地幹活,一般幹到天黑回家。

古人很少點燈,吃完晚飯直接上床睡覺,第二天重複前一天的時間點。


古代中國是沒有鐘錶的。

直到滿清中後期,鐘錶還是比較昂貴的東西。

康熙時期背景的小說紅樓夢中,有很多鐘錶的描寫。這並不是隨便寫寫的,而是說明賈府的富裕。在當年,鐘錶絕對是高檔奢侈品。

比如:第四十五回,寶玉聽說,回手向懷中掏出一個核桃大小的一個金錶來,瞧了一瞧,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忙又揣了,說道:“原該歇了,又擾的你勞了半日神。”

這塊金錶恐怕就價值連城,體現了賈寶玉的受寵和賈家的富裕。

還有:第六回劉姥姥來到王熙鳳的房間: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大有似乎打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

不要小瞧這個鍾,肯定是從西洋進口而來,非常昂貴的。


《紅樓夢》第七十二回,王熙鳳給賈母準備壽禮缺錢,只得賣了鐘錶“我是你們知道的:那一個金自鳴鐘賣了五百六十兩銀子。”

知道560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嗎?


由此,清末洋人和中國人接觸,總抱怨中國人沒有時間觀念。大家約好的時間,中國人往往會遲到很久。呵呵,沒有鐘錶,想要準時也困難。


薩沙


1、我們常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是以太陽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比如在我們小時候的鄉下,我們白天要去地裡勞作,沒有手機,也沒有戴手錶,我們就根據太陽照到地上的影子來判斷大概的時間。比如當人照到地上的影子只有小腿那麼長,那麼就說明時間已經到了中午11點多了,這個時候可以準備回去做飯或者吃飯了。我們小時候經常這樣來判斷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但是這樣也只能夠計算一個大概的時間,並不是很精確,不過對於地裡的農民來說,這就夠了。


2、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了“十二時辰”,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我想這也是個很偉大的發明。

3、在古代,人們可以根據早上雞打鳴的規律或者頻率來判斷早上的時間。這個時間在早上天還沒亮,或者剛剛亮時是比較準確的,不過在白天也不是很精確。


當然在古代也還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先進的儀器,比如日晷、月晷、刻漏等,不過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到的。除此外,老百姓還有油燈鍾、蠟燭鍾等一些簡單的計時工具。17世紀後,西方更為精密的鐘表傳入,人們逐漸放棄了原有的計時工具。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分享,我是【老皮讀書】,歡迎大家的關注!


Excel皮先生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對於這類問題有著5年以上的研究,下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農曆

夏曆、漢歷,我們從名字當中就可以看出,作為農耕文化非常發達的國度,很早以前中國就有農曆誕生。農曆是勞動人民長期總結的經驗,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陽曆結合月相變化週期的陰曆相結合,總結出來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個節氣就這樣確定)

不要小看,個人覺得,這項發明意義絕對高於四大發明,因為,它讓人類更好的認知了自然,更科學的進行種植,填飽了肚子。

2、日晷

“午時已到,斬!”

“大人,你怎麼知道是午時了?”

“哼,我這裡有日晷!”

“原來如此,在我們古代判斷時辰,就是根據日晷來進行判斷的。根據日晷上影子的長短以及方向,就可以判斷出季節和大致的時辰,就問你,服不服?反正我是非常佩服!”(白天時辰確定)

“就你話多,開斬!”

“啊……”

3、刻漏以及沙漏

沒有影子的夜晚怎麼辦?說好要三更集合部隊去偷襲,沒有電子錶,豈不是要玩完?


沒關係,古人還有刻漏以及沙漏,說白了就是根據漏了多少水、多少沙,判斷出大致的時刻。為什麼有了水還要用沙?咳咳咳,那是因為古代文明中心在北方,水冬天容易結冰,所以沙漏就被髮明瞭。(晚上時辰確定)


你要問到底有多精確?民間自己用的大概15分鐘左右的誤差。當然,官方的材質、工藝更精緻,誤差可能會控制在5分鐘以內。

4、一炷香

是的,如果你需要計時器,不是看時辰,也可以用香來計時。古代香的規格、材質其實很多還是有統一標準的,但是,各地誤差也比較大,你要問具體誤差有多大,呵呵,我用一張圖表示:仔細看人們手裡的香以及香爐裡的香,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世界漁樂資訊


首先是一年分四季,這個是四,然後是月亮的盈虧是28天一月,然後是12月一年,有12月一年細分,每天12時辰


兆海18


蘇頌鍾水力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