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感知时间然后发明了哪些装置来计量时间?这些装置能达到怎样的精度?

Immeraike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花样有很多的。

第一,日晷。

最常见的,就是日晷。

太阳不会骗人,日晷是很准确的计时工具。

依靠太阳落在日晷上指针投影的变化,能够准确确定时间。

古代的时间是12个时辰,由日晷进行计算。即便是阴雨天,太阳也是有的,只有晚上不能观察而已。

第二,沙漏水漏。

顾名思义,水和沙的流速是固定的。

只要按照标准制作沙漏水漏,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时间。

古代有专门用于计算时间的沙漏水漏,大多数是官府和富人家使用。

这主要作为日晷的补充,用于大雨天或者夜晚。

第三,烧香。

香点燃以后,燃烧速度也是比较恒定的。

通过烧香也是可以计算时间的,一般用于夜晚。


以上3个基本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

白天大家可以去看太阳,古人都有识别太阳的本领,能够估算出大体的时间。

同时城镇中人多的地方,往往也设有日晷,看一看就知道几点了。

到了晚上,古代城镇都有官府专门雇佣的人,负责敲梆打更的更夫。

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天也快亮了。

这基本都是古代的城市,而农村也有别的办法。

农民的时间观念相对简单,家里都养着报晓鸡,鸡叫了就起床下地干活,一般干到天黑回家。

古人很少点灯,吃完晚饭直接上床睡觉,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时间点。


古代中国是没有钟表的。

直到满清中后期,钟表还是比较昂贵的东西。

康熙时期背景的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钟表的描写。这并不是随便写写的,而是说明贾府的富裕。在当年,钟表绝对是高档奢侈品。

比如:第四十五回,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

这块金表恐怕就价值连城,体现了贾宝玉的受宠和贾家的富裕。

还有:第六回刘姥姥来到王熙凤的房间: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不要小瞧这个钟,肯定是从西洋进口而来,非常昂贵的。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给贾母准备寿礼缺钱,只得卖了钟表“我是你们知道的:那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

知道56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吗?


由此,清末洋人和中国人接触,总抱怨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大家约好的时间,中国人往往会迟到很久。呵呵,没有钟表,想要准时也困难。


萨沙


1、我们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准确计量时间的工具,只是以太阳升降来判断时间的早晚。比如在我们小时候的乡下,我们白天要去地里劳作,没有手机,也没有戴手表,我们就根据太阳照到地上的影子来判断大概的时间。比如当人照到地上的影子只有小腿那么长,那么就说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11点多了,这个时候可以准备回去做饭或者吃饭了。我们小时候经常这样来判断时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但是这样也只能够计算一个大概的时间,并不是很精确,不过对于地里的农民来说,这就够了。


2、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十二时辰”,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我想这也是个很伟大的发明。

3、在古代,人们可以根据早上鸡打鸣的规律或者频率来判断早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在早上天还没亮,或者刚刚亮时是比较准确的,不过在白天也不是很精确。


当然在古代也还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仪器,比如日晷、月晷、刻漏等,不过一般的老百姓是用不到的。除此外,老百姓还有油灯钟、蜡烛钟等一些简单的计时工具。17世纪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入,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分享,我是【老皮读书】,欢迎大家的关注!


Excel皮先生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对于这类问题有着5年以上的研究,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农历

夏历、汉历,我们从名字当中就可以看出,作为农耕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度,很早以前中国就有农历诞生。农历是劳动人民长期总结的经验,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阳历结合月相变化周期的阴历相结合,总结出来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个节气就这样确定)

不要小看,个人觉得,这项发明意义绝对高于四大发明,因为,它让人类更好的认知了自然,更科学的进行种植,填饱了肚子。

2、日晷

“午时已到,斩!”

“大人,你怎么知道是午时了?”

“哼,我这里有日晷!”

“原来如此,在我们古代判断时辰,就是根据日晷来进行判断的。根据日晷上影子的长短以及方向,就可以判断出季节和大致的时辰,就问你,服不服?反正我是非常佩服!”(白天时辰确定)

“就你话多,开斩!”

“啊……”

3、刻漏以及沙漏

没有影子的夜晚怎么办?说好要三更集合部队去偷袭,没有电子表,岂不是要玩完?


没关系,古人还有刻漏以及沙漏,说白了就是根据漏了多少水、多少沙,判断出大致的时刻。为什么有了水还要用沙?咳咳咳,那是因为古代文明中心在北方,水冬天容易结冰,所以沙漏就被发明了。(晚上时辰确定)


你要问到底有多精确?民间自己用的大概15分钟左右的误差。当然,官方的材质、工艺更精致,误差可能会控制在5分钟以内。

4、一炷香

是的,如果你需要计时器,不是看时辰,也可以用香来计时。古代香的规格、材质其实很多还是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各地误差也比较大,你要问具体误差有多大,呵呵,我用一张图表示:仔细看人们手里的香以及香炉里的香,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世界渔乐资讯


首先是一年分四季,这个是四,然后是月亮的盈亏是28天一月,然后是12月一年,有12月一年细分,每天12时辰


兆海18


苏颂钟水力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