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传奇:乞伏氏数次隐忍投降,寻机建立西秦国

十六国传奇:乞伏氏数次隐忍投降,寻机建立西秦国

十六国传奇:乞伏氏数次隐忍投降,寻机建立西秦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乞伏氏是鲜卑人居住在陇西的一支,最初也曾居于漠北,后来,“南出大阴山”(见《晋书》),辗转迁徙到今天的宁夏甘肃一带。乞伏述延做部族首领时,“侵并邻部,士马强盛”(见《资治通鉴》)。后来,又攻灭鲜卑莫侯部,“降其众二万余落”,占领了苑川(今甘肃榆中),在凉州有了一席之地。到述延的孙子乞伏司繁时,部族更加壮大。可惜,天不遂人愿,此时的前秦正以锐不可挡之势,横扫北国。为避战祸,乞伏司繁率部族迁往度坚山(今甘肃靖远县西)。然而,既使这样,也未能幸免于难。面对强大的前秦,还稍显稚嫩的乞伏部根本没有反抗之力。乞伏司繁壮志未酬,也只能发出“智不距敌,德不抚众”(见《晋书》)的慨叹了。

投降前秦,乞伏司繁并非心甘情愿。按他的思路,不过是想学习当年的匈奴王呼韩邪,以暂时的委曲求全,来谋取将来的更大利益。让乞伏司繁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不久,这个愿望很快便由他的儿子乞伏国仁完成了。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年轻的西秦政权很快灭亡。他的另一个儿子乞伏乾归,为了复兴大业,又使用了和他如出一辙的办法。

对于前秦王苻坚来讲,他对乞伏部的表现是满意的。归降后的司繁,被苻坚封为南单于,后来,鲜卑的另一个部族叛乱,苻坚命司繁“将军以讨之”(见《晋书》)。司繁不负重托,很快将其平定。在苻坚心中,也许早就把乞伏部当做自己帝国的一份子。然而,这也只能是他的一厢情愿,就像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待如上宾的慕容氏,有一天也会背叛他一样。事实上,乞伏部应该是最早反叛苻坚的力量之一。乞伏司繁死后,乞伏国仁子继父业,继续为前秦效力。淝水之战时,乞伏国仁为前将军、领先锋骑,属于苻坚信任的先遣部队。苻坚志在南下,没想到后院起火,乞伏国仁的叔父乞伏步颓,率先在陇西反叛。于是,苻坚将国仁从前线召回,去平定他叔父的叛乱。

和苻坚后来同意慕容垂回到前燕旧地一样,苻坚第一次犯了放虎归山的错误。国仁与叔父汇合后,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反叛前秦的大旗。苻坚哪里知道,表面忠心耿耿的乞伏国仁,内心实则一刻也没有忘记父亲生前的遗愿。应该说,乞伏氏的建国是选对了时机的。淝水之战,苻坚惨败,帝国很快瓦解,国内的叛乱此起彼伏,让苻坚应接不暇。乞伏国仁趁着这个乱乎劲儿,“招集诸部,有不附者,讨而并之”,连吓带哄,一时间“众至十余万”(见《晋书》),成为西部一支强劲的军事力量。孝武太元十年(公元385年),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年号为建义,建都勇士城。这便是西秦国。

中原再次大乱,就给了西秦以发展的机会。志得意满的乞伏国仁拼命扩张。先是鲜卑匹兰“率众五千降”,南安诸羌“三万余户降于国仁”。实力大增之后,乞伏国仁又率兵征讨鲜卑的密贵、裕苟、提伦三部。“三部震惧,率众迎降”(见《晋书》),可以说,一路所向披靡。接着国仁又兼并了鲜卑的越质叱黎部,终于完成了西秦的原始积累。乞伏国仁于公元388年病死,因为其子乞伏公府年龄尚小,部众便推举他弟弟乞伏乾归继位。

乞伏乾归继承了哥哥的武功,帝国继续东征西战。“声振边服”(见《晋书》),在西陲的影响力很大。乞伏乾归还打败了仇池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大巴山以西)之地”,疆域进一步扩大。然而,乞伏乾归继承了哥哥的武功,却没有承继哥哥的运气。西秦的征伐顺畅并没持续多久,因为它遇到了实力更为强大的后凉。面对后凉国主吕光,咄咄逼人的十万大军,乞伏乾归不得不“称藩于光”(见《晋书》),并把儿子送去做人质。但很快乾归便后悔了,又拒绝向后凉称臣。西秦与后凉的矛盾就此形成,双方之间战事不断。

如果单只一个后凉,西秦虽然稍显单薄,但还是能抵挡一气的。况且,后来乞伏乾归又与南凉秃发氏和亲,共同对付后凉,所以,在战事上并没有完全处于下风。可是,后秦的突然介入,让西秦措手不及,形势也就急转直下。与后秦的关键一战,西秦主力全失,再也无力支撑门面了。于是,乞伏乾归携妻率子,投奔了南凉,西秦第一次被灭国。

乞伏乾归在南凉寄居的时间并不久,便又转而投奔了后秦,被姚兴封为归义侯。“尽以其故部众配之”(见《资治通鉴》),让他继续镇守苑川。乾归讨叛羌、攻仇池、大破吐谷浑,为后秦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一来,姚兴怕乾归太强盛了不好控制,就又把他召回长安,留在身边做了主客尚书,让其子乞伏炽磐代替他统领旧部。

西秦的复国机会,依然来自中原的战乱。大夏国赫连勃勃与后秦相攻伐,姚兴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部边防。“力未能西讨”(见《晋书》),这便给了乞伏炽磐以可乘之机。炽磐于是“招结诸部”、“筑城于嵻崀山以据之”,又攻克枹罕(今甘肃临夏),重新获得一片根据地。之后,炽磐又悄悄把父亲乞伏乾归迎接回来。公元409年,乞伏乾归复称秦王,改元更始,“置百官,公卿已下皆复本位”(见《晋书》)。西秦再次以一个独立政权的姿态,雄踞于西部边陲。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