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講述人:趙章鎖(87歲)

閆小紅(74歲)

釆訪人:餘鸞

整理:王國成

慄莊村,座落於燕子河​東岸,是斯水邁出自家門口經歷的最後一個行政村,隸屬汝南街道。它北望汝河水,東依趙溝河,趙溝河東邊的高地上,不知何年何月,留下了一座富有傳奇的古墳,一座撲所迷離的老廟。

古墳坐落於趙溝河東岸與餘莊新村西邊不遠的交界處,坐東南向西北,傳說是個皇姑墳。皇姑墳所葬何代何人,沒人知道,今年87歲的趙章鎖和74歲的閆小紅老人告訴我們,在他們的記憶中,皇姑墳是個高大土崮堆,佔地面積約三分左右,墳頂端有一小洞,從洞口丟進石子、土粒後,側耳聽它墜落時間很長,估計墓穴不會太淺。 墳前的皇姑廟,廟門亦朝西北,門前有對石獅子,逢年過節,附近還有不少人過來燒香者。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當問到皇姑墳有沒有傳說時,趙老說道,最有名的傳說​是皇姑墳外借餐具。不知從何時起,皇姑墳附近村莊住戶,遇到紅白喜事需要大量餐具的時候,只要到墳的小廟前一燒香,報出所用餐具數,然後一百八十度轉身向後走上百步,待回頭時,所需餐具悉數擺在墳前。使用後再完成燒香,報數,轉身動作後,餐具就收回去了,據傳很是靈驗。後來,此事越傳越遠,使用者也越來越多,其中難免魚龍混雜,某些人用罷後,幹起了更換餐具的勾當,日久天長,皇姑失望,墳中的餐具再也不外借了。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還有一個傳說更有趣,說是有個人正在皇姑墳邊犁地,忽然不知從哪裡出來只老母雞,帶群雞娃跟著犁跑來跑去。牛把覺得犁地礙事,怕牛踩死它們,隨便用鞭稍一撩哄,不曾想撩死了一隻雞娃,老母雞突然跑來照他腿上猛啄一口便無了蹤影。犁地人當時覺得奇怪,等耙地時,他在撩死雞娃的地方,拾了一個50兩重的大元寶。回到家裡,腿上被母雞啄的傷口潰爛了,於是四處求醫問藥,直到他將元寶錢用完,腿傷才正好痊癒。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當問他皇姑墳毀​於何時,趙老回憶,聽說皇姑墳毀在豫西師管區司令部之手,民國二十年(1931年)前後,河南軍管區成立,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洛陽成立豫西師管區司令部,陳士虎任司令,不久因日軍佔領黃河以北,威脅洛陽安全,豫西師管區司令部連同所屬11個補充營全部遷移臨汝,陳士虎手下為了撈財,戒嚴幾天,將皇姑墳扒開了,至於有沒有挖出東西,老百姓也不清楚。只知道部隊撤後,皇姑墳面目全非,變成三個磚券大洞,最大的一個約二間堂屋大小,三個洞合起來,相當於現在打的一處宅子。墓洞口安有石門,裡頭冬暖夏涼,暑伏天村民們晌午頭常常進去納涼休息,農閒時還成群在裡邊打撲克、下棋、擺方和說瞎話,上世紀學大寨平整土地,才把洞填住。隨後,閆小紅老人還冒著寒風,引我們到皇姑墳遺址實地觀察。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至於撲朔迷離的老廟,並非前文提到的皇姑廟,而是慄莊村南邊一座已經扒毀了八十多年的廟宇。由於時間久遠,這座廟的名字現在很難確定,僅留下音為“玉前廟”這一口頭稱呼。不過當地還有一種說法,稱這座廟為”玉泉廟”,說是廟前趙溝河裡原有一股長年噴湧的一個泉眼,叫玉泉,廟名以泉水而取。因為廟扒毀的時間太長,時過境遷,現在很難尋覓到與該廟有關的史料,再者講述人當時的年齡也都小,記憶糢糊,若想弄清該廟的情況,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汝州訪古      汝南街道慄莊村的“皇姑墳”和“玉泉廟”


據趙章鎖講述,他七八歲時,廟宇雖破,但整體規模還在,廟內有石碑,還有柏樹,有大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山門三間,東西山牆還各連一小間,加上其他房舍,廟內共有三十多間房屋,總佔地面積約一畝還多,有廟產幾十畝,舊址大體在慄莊現在南北路東邊約150米,楊虎路北邊約30米處。玉泉廟先後被毀兩次,一次發生於清未修寨牆時,這次僅挪走了院中石碑和小房木材,老日來前,修寨牆炮樓時,算是把廟徹底毀了,只剩下一片石頭根腳。當時慄莊歸餘堂鄉十保管轄,保長是當年小李悅打三屯拱圪針牆活著回來的餘得勝,玉泉廟被毀後,廟裡人走光了,幾十畝廟產全歸餘得勝掌握。民國動亂幾十年,廟址慢慢的變成了莊稼地,解放後不興敬神,玉泉廟就再也就沒人提了。前幾年,村裡幾個老太太牽頭收錢蓋了間廟,又塑了新像,但不知怎的,現修的小廟門額寫得是“玉仙廟”。

當他話音剛落,我忙問:“您說到底哪個廟名正確,是“玉前廟”,還是“玉泉廟”?”老人哈哈一笑說: “我也弄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