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贪官和珅

乾隆做了60年的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很有作为,觉得意得志满,骄傲起来,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一个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了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这个人就是和珅。

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外出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帝十分生气,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听到皇帝责问,吓得说不出话来。有个青年校尉在一旁镇定地说:“管事的人不可推卸责任。”

乾隆帝侧脸一看,是个眉清目秀的校尉,乾隆帝心里高兴,忘了问黄盖的事,问这个校尉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说叫和珅。乾隆帝又问他一些其他的问题,和珅对答如流。

乾隆皇帝十分欣赏和珅,马上宣布让他总管仪仗,以后又让他当御前侍卫。和珅是个非常凌厉的人,乾隆帝要做的事情,他件件都办的得皇帝的心;乾隆爱听好听的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就把和珅当作了亲信,和珅从此步步高升。和珅是个善于拍马迎合之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已是高官厚禄,但一旦听到皇帝咳唾,便迅速以溺器进之。以一个红顶大臣的身份去干一些下等奴才干的事情,本应为人不齿,但乾隆却认为他“多称上意”,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升他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同年,又御赐其子名为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附。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权势就更加显赫了。

和珅掌了大权,别的大事他没心思管,只对搜刮财富感兴趣。他不但接受贿赂,还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还明抢。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他的手。和珅先挑最精致稀罕的玩意留给自己,挑剩下的再送到宫中。好在乾隆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越来越大。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的搜刮民脂民膏,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摸清了他的脾气,就使劲搜刮珍品去讨好他。大官压小官,小官又向百姓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过了。

和珅与皇后内侄福康安勾结在一起,将福康安推荐到军机处。和珅的姻亲苏凌阿昏庸无能,却被和珅提为大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人刘全“服用奢侈,器具完美,苟非侵冒主财,克扣欺隐,或借主人之名目,招摇撞骗,焉能如此”,但被同乡侍郎吴省钦偷偷告诉和珅。和珅马上指使刘全转移赃物,安排妥当之后,反诬曹锡宝。乾隆对和珅深信不疑,将曹锡宝革职留任,曹锡宝气愤而死。

和珅还利用乾隆年老昏庸的思想,欺上瞒下。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官员尹壮图上书反应各省国库空虚。和珅知道皇帝不喜欢听此消息,命人从新查清各省府库,诬告尹壮图所奏不实。皇帝将其降职,对和珅更加宠信。

乾隆帝做了60年的皇帝后,传位给太子嘉庆。嘉庆帝早就知道和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3年,乾隆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赐他自杀,并抄没其家产。

和珅的家产本来就实出了名的,但是抄家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一张张的抄家清单上,记载的金银珠宝,稀奇古董多的数不清,粗略计算一下,大约白银8亿两,抵上清政府10年的收入。后来,那些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其实乾隆是骄傲自满,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但是他还是比较清明的,他知道和珅是个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之人,其实和珅的财产是乾隆默许或者暗中指使的。与其说和珅的财产还不如说是乾隆的个人小金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