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如今的山东省潍坊市,三国时期为青州和徐州分管,是曹魏集团的属地,曹魏集团中有六位名士来自该地。其中,两人来自于临朐县,三人来自昌乐县,一人来自寿光市。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一位:邴原。邴原,字根矩,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邴原幼年的经历非常励志,十多岁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没钱读书,每次路过学堂都会哭泣。教书先生发现后询问其缘由,邴原将自己的家境及对渴望进入学堂读书的向往一一诉说。先生清楚了缘由后不由心生哀怜,免除了邴原的学费,将其召入学堂悉心教授。邴原得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学习异常勤奋,仅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就能熟练地背诵《孝经》和《论语》,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邴原在少年时以品行高尚而远近闻名,州府多次征召其出仕都没有上任。汉末大乱,邴原先后避难于北海、辽东等地,从辽东返回后被曹操征召出仕,自此加入了曹魏集团。邴原效力曹魏期间颇受曹操器重,出征时总命其留守府邸,早期历任司空掾、丞相征事等职。邴原后期官至五官将长史,除了公事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潜居家中专心治学。后来,曹操南征东吴时命邴原随行参事,结果,在途中不幸病逝。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二位:管宁。管宁,字幼安,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管宁是汉末隐士,虽没有担任过一天的官职,却在曹魏集团极为出名。管宁出身名门,祖上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少年时以才学和品行闻名。管宁早年家境贫寒,父亲病逝时不接受族人及亲戚的资助,以仅有的微薄财资料理了父亲后世。汉末大乱时,管宁与邴原一同避难至辽东。管宁在辽东期间不参政事,专心讲学授业,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度父子都对其非常尊重。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曹丕登基之后,命臣下推举才学之士,时任司空的华歆推荐了管宁。曹丕随即派人驾专车前往辽东礼聘管宁,结果无功而返。管宁返回原籍后,曹丕再次礼聘其出仕,并任命其为太中大夫,管宁依旧没有接受。魏明帝曹叡继位后,时任太尉的华歆及司空陈群又一次举荐管宁出仕,明帝任命其为光禄勋,管宁最终还是没有上任。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正始二年(公元241年),曹魏的侍中卢毓、太仆陶丘一、中书侍郎王基、卫尉孟观等重臣,又接连两次举荐管宁出仕,朝廷决定任命其为司空。不过,任命诏书刚刚下达,管宁却在家中病逝。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三位:王修。王修,字叔治,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王修早年先后在北海孔融、冀州袁谭帐下效力,官至治州从事。曹操讨伐袁谭时,王修负责督运粮草,途中听说袁谭在南皮战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径自去面见曹操,要求为袁谭收殓尸体。曹操对王修的忠义异常欣赏,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将其收入帐下。王修效力曹魏期间深得曹操的器重,历任司空掾、魏郡太守、大司农郎中令等职,最终病逝于任上。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四位:王忠。王忠,曹魏名士王修之子。王修病逝后,王忠继承父志加入了曹魏集团,早期任东莱太守,后期官至散骑常侍,主要事迹不详。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五位:王仪。王仪,字朱表,曹魏名士王修的幼子。王仪加入曹魏集团的时间较晚,其主要事迹不详,只知曾任司马昭帐下司马,后因言语冲撞被司马昭处死。

潍坊籍曹魏六大名士:临朐县二人,昌乐县三人,寿光市一人

第六位:徐干。徐干,字伟长,今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寿光市人。徐干是曹魏集团的名士,少年时以才学著称,成年后因看不惯朝廷中弥散的奢靡之风拒绝出仕,专心在家中勤奋治学。曹操任司空时,曾征召徐干为祭酒、后迁任五官将文学。不过,徐干上任不久就托病辞职。曹操平定北方后,再度征召徐干出仕,仍官居原职。这一次徐干效力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几年之后才托病辞职,回到家中潜心治学,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病逝于家中。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