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理解林夕的《似是故人來》的歌詞?

何立廷


演唱者:梅豔芳,這三個名字亮出來基本上就是精品的保障啦。

這首歌曲是1990年度電影《雙鐲》的主題曲,並獲得第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1991年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199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電影《雙鐲》劇情簡介:

《雙鐲》改編於陸昭環同名小說作品,由黃玉珊導演,陳德容、劉小慧、郭晉安、陶大宇主演。少女惠花(陳德容飾)及秀姑(劉小慧飾)自小一起長大,情同姊妹。惠花因對鄉中的童婚制度及異性產生恐懼,不自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秀姑身上。二人在媽祖廟內結為姐妹夫妻,互換手鐲為盟。秀以為是鬧著玩,花卻一心想與秀長相廝守。

秀出嫁,花對秀的戀慕更為沉迷,秀漸感不安。花被逼下嫁富戶大雄後,竟向丈夫提出離婚,逃回母家。而秀自婚後已逐漸適應婚姻生活,對丈夫阿光(郭晉安飾)產生情愫,表現日趨親暱。光申請外調特區工作獲准,擬偕秀同行;花竟欲刺死秀然後自殺,下手之際忽聞秀已有身孕。花如夢初醒,不再向對方下手,自己卻獨自走上不歸路。

由於羅大佑的這首曲風走中國傳統路線(再加上電影的劇情背景),因此林夕的詞也走傳統路線,運用大量的對仗、駢文、疊字的手法,文筆優美而又行雲流水。難能可貴的全文沒有任何做作和晦澀的引經據典,而只是使用略帶文雅但又不失生活氣息的語句,誰都聽得懂而且聽到心裡去。彷彿一個老人在略帶微笑、略帶傷感的向你娓娓道來一樁陳年往事,你波瀾不驚的聽完,卻驚覺臉上已經寫滿淚水。

歌詞的情節。

第一節:

同是過路 同造過夢

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 夢中不覺

醒後要歸去

三餐一宿 也共一雙

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過去

總是最登對

少男少女(或者《雙鐲》中是少女少女)之間的情絮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油然而生,一起走過的路、一起編織的夢,在那一瞬間只覺得天造地設本應一對。然而,夢中醒來終究是迴歸到無奈的現實——三餐一宿朝夕相處的人是誰?終究不會是你。而對現實的無奈,卻更加懷念曾經的往昔。

佛家說,得不到、放不下,執著總是最苦的!開局很樸實無華的一小段,已經把這種大智慧說透了。

第二節:

臺下你望 臺上我做

你想做的戲

前事故人 忘憂的你

可曾記得起

歡喜傷悲 老病生死

說不上傳奇

恨臺上卿卿 或臺下我我

不是我跟你

生活的節奏驅趕著我們前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舞臺。這裡的舞臺不是指戲劇,而是生活的圈子。我在我的舞臺上演繹著你想要的那場戲,然而讓我牽掛的前事、故人,另一個世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我們可能天天相見,卻始終是在兩個平行的世界中,可望而不可即。在你我的世界中,別人演繹著種種卿卿我我,也許你我無數次的想象著如果是我們的話會如何?但這也只能是心中的憾和恨。

所謂“人生如戲戲如夢”,在川流不息的俗世中孤獨的懷念著前事故人,不像昨夜的一場夢麼?佛陀在菩提樹下參透禪機、勘破紅塵,不就是看懂了這些悲歡離合?只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只能在一場一場戲、一場一場夢中不斷的演繹而感傷著。

過門:

俗塵渺渺 天意茫茫

將你共我分開

斷腸字點點 風雨聲連連

似是故人來

世事難料、天意難違,有緣相會卻無緣相伴,唯有窗外的風雨聲和眼前的斷腸字。見字如面,故人卻不再重來。似是故人來一句,關鍵在“似”——那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卻只能是痴痴的盼望,明知故人不再來卻將仍不肯放下渺茫的希望;關鍵在“來”——故人已不可能再來,而心中的故人自從住在了心裡,就不曾再離開。

第三節:

何日再在 何地再聚

說今夜真暖

無份有緣 回憶不斷

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 兩段苦戀

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 望明月遠遠

想像你憂怨

那年在一起相擁取暖,即便是冰冷的世界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溫度,可惜分別之後再也沒有機會共話當年的小溫暖了。生命有限、思念卻不滅,我們都在年月的深淵中苦苦掙扎而不得解脫,但即便如此,也有你像一輪明月一樣在黑暗中給我一絲希望——雖然這點希望是如此的黯淡和遙遠。不知此刻的你,是否和我一樣黯然幽怨?

第四節:

留下你 或留下我

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 未知相對

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 卻又分手

愛得有還無

十年後雙雙 萬年後對對

只恨看不到

生命總有終點,最終總是留下你或留下我孤獨終老。執子之手的下一句本應是與子偕老,但卻只能是無奈分手,隨著歲月的流逝,感情已經不再熾烈但卻深入骨髓,愛與憾漸漸變成像呼吸一樣的習慣,最終化成“只恨看不到”的一聲嘆息!

現在看看,這首詞的質量實在是非常的高!

林夕的詞很多質量都是非常高的,《曖昧》、《再見二丁目》、《任我行》、《假如讓我說下去》,您可以聽聽感受一下!



文體兩開花


第一段:

同是過路,同造過夢,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醒後要歸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一對少年男女(設想成男男或女女也可)同在異鄉,他們經歷了許多事情,共同編織過很多未來的夢,感情真摯而自然。忽然某一天,在懵懂不覺中天各一方,以後雙方各自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卻找不到最能拔動自己心絃的那一個,然而日子還是因循而過。

該段末名最為出彩。“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這句語話直追龔自珍的“千古知音漢武帝,人難再得始為佳”,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如此而已,可又僅僅是如此嗎?

“登對”在粵語中是搬配的意思,本意來自古漢語。

第二段: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

前事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

傷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

恨臺上卿卿或臺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那一天,我突然遇見了你,是你嗎?我正在做當年你最喜歡的事,堵物思人,舊人故事,你能想起嗎?或許我身邊有個他,你身邊也有個她,而我這時突然明白,最能讓我暢開心懷的不就是隻有你嗎?我之所思是否是君之所思,真恨蒼天弄人,但我絕不甘心。

該段末句使得感情轉為熾熱。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過渡段,點出題意。該段作者巧妙在運用疊字,創造了一個悽美的欲罷不能,欲語還休意境,突出了全詞的基調。

第三段: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

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

我們終於如願以償了,但一解相思之苦後,天意還是不能對抗,只能期望將來能有一天重溫今日歡情。這一天能到來嗎?以後你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剎那光彩就是用餘生來交換也不可惜。

該段末句極為精彩。表面上看寫的只是情人被迫分開的幽怨,但實際上人生誰不是經歷了某一階段之後,只能在歲月的深淵中沉淪,只有遠遠的明月能給自己帶來一絲慰藉。

第四段: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卻又分手,愛得有還無。

十年後雙雙,萬年後對對,祗恨看不到。

十年後雙雙,萬年後對對,祗恨看不到。

你離我而去,我的世界已不存在。沒經過生離死別,真想不到當初平淡的日子是那麼美好。真想與你執手到老,但還是不得不分開,雙雙對對的日子待來生吧。

該段第三句看上去極為平淡,但就這平常的語句,短短的幾個字就寫盡了人生的不甘、無奈與纏結,“執子之手”是不甘,“卻又分手”是無奈,“愛得有還無”是纏結。



劉左澤


在美國,可以找到林夕這名與歌詞,故唱詞可選擇在美國唱。但東一句西一句的曲卻源自英國,故唱曲可選擇地點為英國。從歌的生命來看,它生於1924年,只一年壽命,我們現在唱的只是它的影子,可選影子為聲音支撐。轉為中國唱,可體現實力與民族尊嚴,十八個太空而已以上。


迷妖精


現代歌詞已經很少見到這麼有功底的了,情,意,境均寫的讓人驚豔。梅豔芳的獨特低沉深情的嗓音演繹的也很好,也曾年少美好如斯,如花美眷,奈何總是芳華易老,情緣逝水。我喜歡的一首歌。


侃侃一笑


四個字“悽美動聽”


f放火燒山2018


這首歌是電影《雙鐲》的插曲,若把歌放在電影劇情中,便可將其理解成兩位女子相依相偎卻難敵世情天意的同性之愛,雙鐲是一對,所以歌曲開始唱“本應是一對”。若跳出劇情,亦可理解為青梅竹馬的男女兩人終難執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