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是名震天下的明君,生前不僅幫助父親李淵建立了大唐,更是被天下群雄尊為“天可汗”,死後更是被中國曆朝歷代所尊崇,作為賢君的典範。但是唐太宗是個好君主,但未必是個好父親,這要從他的嫡長子李承乾的悲劇說起。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美滿的一家人

李世民在作為秦王的時候,出於政治需求,和當時的政治貴胄長孫氏喜結連理。長孫一姓可是大有來頭,是當初北魏皇族拓跋氏的一脈,在孝文帝時因是北魏宗室之長被賜姓長孫氏。這一門可以“門傳鐘鼎,家世山河”,本來是政治聯姻,但是李世民很喜歡這個長孫皇后。

這個長孫皇后後來生的李承乾自然是被愛屋及烏,倍受寵愛。在他出生後,李世民親自給他起了名字,叫李承乾,這名字可不得了,意味著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也就太宗已經欽定了,就由你來當繼承人。

李承乾倍受寵愛的原因有三,一是李承乾是標準的天潢貴胄,具有北魏拓跋氏和李唐皇家的血脈,血統高貴,魏晉南北朝時代以來都是以血統取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庶族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鐵的定律,意味著在李承乾的身後有著一大批勢力在支持,比如說他的母舅長孫無忌;二是李承乾是嫡長子,古代講究有嫡長子立嫡長子,沒有嫡子再立長子,當時嫡長子如果不犯大錯是不能被廢的,如果那麼容易被廢,李世民幹嘛還要在玄武門擊殺兄弟,兵逼父皇?三是李承乾是長孫皇后之子,李世民所愛之人,所以長孫皇后所在一日,自然是東宮之位無憂。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小時候的李承乾被人形容是“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反正這麼褒義怎麼來,說的是天花亂墜,一世明君接班人的既視感。但最大的機遇往往就是最大的風險,作為東宮太子,是天子之下最尊貴的人,但是又是天底之下最危險的人。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隻有權利沒有義務的事情,東宮的尊貴在於他是整個帝國的接班人,太子的危險在於長命的皇帝是非常忌諱強悍的太子或者皇子,因為這些人不僅可能具有實力和野心,最可怕的是具有正統性,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順利推翻皇帝的統治。遠的不說,李唐開國的高祖李淵被其子李世民所取代,殺兄弟,奪皇位,此情此景,李世民當然是記憶尤新,這一點唐太宗肯定忘不了。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東宮失愛

雖然李承乾有著一切優點,但是三個大問題使得這個皇太子深陷恐懼。第一個問題就是母親長孫皇后的早逝,李承乾之所以能夠受到李世民的寵愛,除了他聰明伶俐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他是長孫皇后的皇子,李世民愛屋及烏,後來長孫皇后去世了,自然就缺少了一大助力;第二個問題就是李世民在位時間比較長,長壽的君主對於想登基的太子未必是好事而且隨著皇帝年歲的增長,變數也就不斷增加,這對李承乾來說是一個大的問題,怕自己熬不過君父;第三個原因就是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原本忠順的太子開始離經叛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肯定不能放任皇太子這麼荒唐,所以派了一堆大臣來監督。這樣原本是李世民的一番好意,可是在李承乾看來,那就是父親對自己的不信任和排斥。有加上前來的大臣們十分嚴厲,對著皇太子李承乾就是一頓猛批。比如李承乾想要建個房子,就被批判為奢侈;和宦官玩耍了一下,就被罵做秦二世。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這些大臣對這個年輕人的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不留情,上奏的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原本想要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帝國的接班人是需要面子的,需要臺階的。但是李承乾覺得自己是被針對了,到最後根本收不到唐太宗期望中的效果。

唐太宗自然也理解不了兒子的叛逆,並私下告訴太子近臣杜正倫自己的看法。杜正倫也是愛主心切,又將唐太宗的話原原本本告訴李承乾。本來就一肚子火的李承乾聽到唐太宗的話,更是火爆脾氣上來,直接上表跟李世民抗奏。從此,唐太宗和他的皇太子感情出現了較大的裂痕,杜正倫也被太宗直接貶職,驅逐出中央。

從此,李承乾的東宮太子之位就開始出現一絲不穩。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重演玄武門

李承乾的失勢,使得李世民的其他皇子蠢蠢欲動,就比如魏王李泰。

李泰主編的《括地誌》使得唐太宗如獲至寶,所以非常寵愛這個兒子,肆意賞賜。在這樣的情況下,賞賜的額度甚至要超過太子的規格,為此唐太宗直接取消了太子受賞的受限規格,太子直接上表謝恩,但知道李世民其實不是為了自己,所以對李泰很有意見。但是李世民此時依舊沒有要易儲的意思。

在東宮之位要不保的情況下,李承乾就起了殺心,準備起兵重演玄武門之變,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來一個有其父必有其子,結果政變的事情敗露了。作為父親的唐太宗心痛無奈之下,只得將李承乾先關起來,不知道怎麼發落。

不好的“榜樣”:李世民的太子為何要重演玄武門之變?

跟群臣商量之後,李世民決定廢掉他的太子位,讓他做個庶人就行。這對於斬殺自己兄弟的唐太宗來說,也算網開一面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立誰為太子?

唐太宗為此也很煩惱,但後來想了想,要是立魏王李泰,以他的性子,則暗害過他的李承乾和對他產生過王位威脅的李治都活不下去;要是立李治當太子,則李承乾和李泰都能活下,為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都能活下去,所以唐太宗就選了李治當太子,最後李治成為了唐高宗。

李承乾是個時代的悲劇,可能就是太成功的父親給了他巨大的陰影,以至於他後期十分癲狂,最終造就了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