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人这一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经历多少事情,有许多也许都已经忘记了,但总有那么一两件“小事”,让自己跌倒的灵魂重新站立起来,感动并影响着自己的一生,让其重新燃起希望,照亮人性的精彩。

1、灵魂为何会“跌倒”呢?

我手中的《呐喊》集,其中的《一件小事》就极富说服力。书中,我明白了鲁迅曾经把“跌倒了的灵魂扶起来”的全过程。

可是灵魂为什么会“跌倒”呢?

受大环境影响。早年鲁迅受“文治武力”影响,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卖国求荣的政治环境以及民众生活艰辛困苦的境况,发自肺腑的“呐喊”却显得格外无能为力。

受流言蜚语影响。从小受到衍太太等人的谣言、恶语中伤,心灵收到过极度伤害而变得逐渐冷漠,感觉灵魂深处到处都是“泥潭”。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灵魂也曾有“跌倒”的时候,不过现在的“跌倒”与鲁迅那时大不相同。

现在生存的大环境和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外部“污染的环境”依然存在,比如“人心向善的环境”,造谣生事者、一些人想方设法谋求利益,人性在利益面前也会呈现出变态扭曲的身影,“牵绊”了灵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甚至让自己的人性之美之善亦变得麻木,甚至有些冷漠。

举个例子:

一个老人摔倒了,我们都不知道该不该去扶起。五、六十年代时,老人过马路孩子们都会自觉的抢着上前去搀扶,那时候人心向善,没有一点“弯弯肠子”,美的事物就像遍地盛开的花朵,人人呵护、人人培育、人人欣赏。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现在的孩子心灵亦美,但是“被搀扶的人”就不一定美了。有报道,一个正在上学路上的孩子看见老奶奶摔倒了上前搀扶,结果被老人“讹”到,为此还对簿公堂,导致孩子心灵受到重创。生活中,一些心灵扭曲的人,把“碰瓷”还成了一种“职业”,为了金钱不惜伤害别人的灵魂和心灵,甚至有的人还会采取极端手段,故意伤害自己身体去“碰瓷”。

所以,当自己遇到这类情况被“无端纠缠”的时候,美好的灵魂就“倒下”了。

2、“跌倒”的灵魂该如何“扶起”?

“倒下”的灵魂真的还能再“扶起”吗?

《一件小事》中叙述,鲁迅在寒风中雇了一辆人力车到S门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强调“一件小事”,就是再平常不过的,大家都可以遇到甚至看到的。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冬季,那被大北风吹得“洁白的大道”,车夫跑得极快,就快要到S门的时候,“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的倒下了”。此时,车夫便停了下来。

车夫上前扶起跌倒的女人。这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

这一段描写,说明鲁迅看得很是细致,观察到了民生的困苦状况。不过,话锋一转,鲁迅却觉得这女人大有“讹”的意味:“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看看四下,因为天气寒冷廖无人迹,觉得又没有旁人看见,自己还有诸多事情要赶路,觉得这车夫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便对车夫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然而车夫的表现让他惊讶不已,甚至开始“仰视”:车夫搀扶起老妇,全然没有听到鲁迅的声音,而是朝“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此时的鲁迅目瞪口呆。相比之下,他突然觉得这个车夫的行为让自己汗颜。在寒冷的冬天,一个这么需要铜钱去填饱肚子的车夫,竟然在快要赚到钱的时候,为了一个他认为没有伤到任何“皮毛”、甚至是可能碰瓷的妇人还这般富有同情心,甚至他都听不见自己的催促和“好心提醒”。

鲁迅开始觉得金钱不是万能的,善心善行和金钱毫无关系,它能让一个人只看见、只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般专注的善心善行让他发现了自愧不如,开始仰视这个背影,“觉得他满是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这种自愧不如深深的触动了心灵,心灵再传递给灵魂,让“跌倒”的灵魂觉得自己必须站立起来。

于是鲁迅觉得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要对这份心生的敬仰予以“鼓励”。所以,当分驻所里走出的巡警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的时候,就“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读到这里,我看到鲁迅“跌倒”的灵魂已经被这种感动和仰视“扶”起来了,当你觉得内心里有一种背影需要“仰视”才能看见的时候,就是一种灵魂信心的“重拾”、一种干涸心田的滋润。

这,便是“跌倒”的灵魂,被一件小事的“光照”扶起,就像被狂风骤雨摧残的玉米地,看着眼前的一片倒伏,特别需要风和日丽和阳光的照耀,而光照的力量则是这最温暖的“手臂”。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3、一件让灵魂感到“羞愧”的小事,足以让其反思并重新“站立”起来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从肉体到灵魂。身体跌倒了可以爬起来,但是灵魂“跌倒”了就会难以“扶起来”。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小事情,就是那些容易被自己忽略掉的,当你认真观察并细心发现的时候,就会从中寻觅到或者被“灵闪”到自己暗淡无光的内心,甚至认为“已经死亡的”、无可救药的,会被“一件小事”的火花重新燃起,即使是微弱的光亮都会感动到自己。

比如,鲁迅这许多年,读研了那么多的书籍,想来却也“背不上半句了”,而唯独这一件小事始终浮现在脑海,越来越清晰,“教我惭愧,催我新生”。

有时候一件小事,真的就是一道闪电、一束光,让“跌倒”的灵魂感到羞愧,并看清楚前方的路途。而这光亮的东西,亦是最温暖的手臂,无形但却是感觉真实存在的手臂,慢慢把“跌倒的自己”搀扶起来。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认真回想,我自己也曾被“一件小事”感动过,羞愧过。

我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曾经竭尽所能帮助过一个困境中的人,但是没有想到此人“风光”后却将我一路中伤。我为此发誓再也不要上演“农夫与蛇”的悲剧。

后来,我们这里一个小女孩不幸患了白血病,街道在为她捐款的时候,一个“特殊的”身影触动了我。这是一个拾废品的老人,步履蹒跚,双手布满裂口,看起来感觉是一个挺“埋汰”的人,因为身上有股“难闻的味道”,大家在排队时似乎有意识的与其保持着距离,但是他却毫不在意。

我在与他“保持距离”的时候,就觉得有着一种“羞愧感”。至今自己内心依然有一片温暖的地方,依然会满眼善意的同情、喜欢身边那些善良善行的人,和这个“身影”不无关系。

小结: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个道理,心灵是明白的,可是往往灵魂会沉默不语。

没有真正受过伤害的人,是不会知道灵魂为什么会沉默的。灵魂的沉默,说不想说,是因为“依然倒在地上”,当你回过头想去“扶起”时,却难以如愿。因为灵魂不仅泪流满面,在风中的身影也显得有些孤单和凌乱。

只有心灵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诠释解读,也许才能够触动它,它会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自己悄然的“站立”起来。

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美的风景、美的事物、美的心灵,当这些朴素的东西让受伤的灵魂自己也觉得惭愧的时候,它就会有全新的认知、全新的开始。

当你全新开始的时候,你也许会为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而深感欣慰。

“一件小事”,让“跌倒的灵魂”重新“扶起”,感动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