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两个人结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这很直白。但问题是,结婚后,新的家庭“根据地”在哪里?不外乎三种可能:1两个人单过2跟男方父母在一起3跟女方父母在一起。三种形式虽然都有存在,但比例不同。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

中国空巢家庭已超13%,全国有75.2%的已婚成年子女不与父母同住。已婚成年子女中从夫居(即住在婆家)的比例为21.1%,是同妻居(即住在娘家)的5倍还多。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全国有75%的已婚子女不与父母同住,这一点我认为很有现实意义。这个数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人的家庭观念,也体现出了一些社会关系的变化,背后也有很多的心理因素在内,值得我们思考。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我国社会对于婚姻的传统观念是男婚女嫁。即男人把女人娶进门,女人嫁过去。如果是在封建时代,女性嫁到男方家里以后就会改为夫姓,算是男方家里的人了。不仅活着算是男方家里的人,死后也会葬在男方家的坟地里。常听说一句话叫“活着是你家的人,死了是你家的鬼”就是这个意思。过去有些家族有独特的本领技巧,也要讲究“传男不传女”,意思就是说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人,不能让她们把自己家族的本事外传,类似的本领技巧倒是可以教给儿媳妇,因为这已经是自己家的人了。这种观念看似是封建时代对女性的不尊重,实则一直持续至今。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中国的妇女自解放以后地位大大提升,也没有了婚后改夫姓的要求,但是很多外国女性仍然如此,这些外国既包括日本这样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地区,也包括标榜自由的美国——这么一看,反倒是中国女性更平等更独立一些呢——而具体到婚后的生活方式,我们国家中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封建时代自不必说,连女人自己都是夫家的了,当然要住在夫家。而且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回娘家的,甚至在婚礼上娘家人都是不出面的。就算是到了解放后,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下来。女方嫁到男方家里,就是要和男方的家人同住。不过,后来这一局面已经开始有所变化。我国社会中也逐渐出现了男住女家以及分家另过的现象,而且这样的比例还在增加,因此才有了调查报告中给出的那个结论。事实上,男住女家是比例最小的形式,而绝大多数都是分家另过,这个比例已经到了75%,这就是我国现在的形势。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据我分析,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既然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方面,如果男方家里有多个子女而女方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那么男到女家就变得十分可能,这也类似于过去所谓的“养老女婿”,这属于非常可观的原因。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到女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风尚,这似乎也和男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有所关联,毕竟在婚恋行为中,女方对男方提的要求会更多一些。此外,比如计划生育政策也带给我国社会不小的影响。由于有了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将来这个孩子和另一个独生子女结婚以后住在哪里?如果住在婆家,似乎对娘家就有点亏欠,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孩子干脆不和任何一方父母居住,反倒显得合适。再有就是现实因素了,比如双方或一方父母在老家,不和小夫妻在同一个城市;或是房子太小,只能单买新房等等。而剩下的就是主观原因了,主观原因也可以分为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客观层面主要是和某一方父母居住在一起多有不便,生活上容易有些障碍。而主观层面,则是现在的夫妻都要求独立生活,不愿意受到某一方父母的控制。并且,很多现在的女性对婆媳关系问题十分头疼,所以才想着用单独生活的方式来逃避婆媳问题,这样算是尽量减少闹矛盾的机会吧。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抛开那些客观现实因素不说,我认为主观上要求独立自主,或是想逃避婆媳关系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既是一个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的根源。小夫妻要求独立自主,这可以理解。毕竟要求独立自主是任何一个人自青春期开始以来都会有的合理要求。而且既然已经成年,那么就应该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假如总是和某一方父母住在一起的话,难免有老人当家做主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肯定难以接受这种“管制”。再者,

年龄势必容易导致代沟,也会有很多生活习惯的不同。比如我在现实中就遇到过一个案例,女性来访者说公婆来家里要暂时居住几个月,自己实在没法适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早上起床的时间。老人醒得都早,很早就去晨练了,回来后都做好了早饭可是小两口还没起。不起来不吃早饭又不合适,再者说,老人在厨房总会弄出响声,这位来访者就觉得很受干扰。原本他们都是起床后就去上班,在路上买点东西吃的。等到了晚上,老人又要早睡,而小两口还没玩够呢。类似于这样的现实矛盾,的确是不好解决,除非分开过。因此,独立自主生活,在这个层面也算是合理的要求,而且是一种规避矛盾产生的方法。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可是,如果是为了逃避和老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那就不大好了,这里尤其是指女性为了逃避婆媳关系问题。众所周知,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难的一个点,婆媳关系问题也是家庭问题中最常见的。可以说婆媳关系问题是千百年来一直都存在的,至今我们的社会也没能完全做到很好的解决和相处,这也算是一个先天因素吧。不过,随着现在的新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婆媳关系问题似乎就更突出了。理由很简单,那些女性当初在家里连父母都可能是很娇惯的,都不会轻易支使指挥,更别提批评了。这样的女性要是和婆婆遇上,怎么能不出问题呢?自己的妈没准都嫌烦,何况是别人的妈。有了这个想法,婆媳关系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如果住在一起,吵架拌嘴在所难免,生活习惯更是格格不入,如果再把丈夫裹进去——好了,这家里算是永无宁日。类似的现象,在影视作品中我们也总能看到。这一方面说明现在这个时代婆媳关系问题的确很突出,另一方面也让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性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婆媳关系已经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不少女性在择偶时都恨不能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没爹没娘”,就算做不到这样,起码也必须单独买房婚后单过——这绝不仅仅是为了居住方便这么简单。就连很多丈母娘也要求准女婿一定要买房,为了就是怕女儿过去受委屈。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不过,我认为这样的逃避实在是不大好,因为这样的逃避既逃避不开,而且也会导致婆媳关系更加不好。逃避真的就能逃避的开吗?还别说小夫妻终究要“常回家看看”,就算是将来有了孩子,也很难避免婆婆来照顾孩子。平时单过有了孩子以后婆婆住进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何况还有其他很多原因造成必须“冤家路窄”的时候。所以,逃避未必真的能逃避得开,尤其是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的时候。再者,

你越是逃避,实际上就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逃避会导致双方的交流缺失,当然就会造成矛盾的出现。平时越是不见面,见面就越容易出问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尤其是那种婆婆来伺候月子伺候孩子的情况,很多女性这才发现婆婆的习惯和想法和自己太不一样了,自己适应和改造对方都很难。何况还加上孩子的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儿媳妇痛苦不堪。就算是平时见面也一样,尤其是过年过节,那种平时见面少的,总觉得过年过节就是过关就是忍耐,这能有好的结果吗?所以,逃避不是办法,反而容易出问题。你要是居心就为了逃避婆媳关系,那就是误区了。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在我看来,75%的已婚者不与父母同住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也可以看做是社会的必然。这件事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个结果的背后人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应该有什么样的具体做法。我想,小夫妻最好还是不要以逃避可能和长辈之间的相处困难为目的。就算暂时不同住,但是也要有心去和长辈交流,尽量尽快了解和掌握对方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这样才能避免问题发生的可能。再者,如果平时能够利用这个距离感加强与长辈之间的关系,那么到了需要相处的时候才不会觉得尴尬和不愉快。如果平时能搞好关系,那么关键时刻才不会闹出大问题来。

结婚后,是应该单过呢,还是应该和老人同住?

婚后,该不该和老人同住,这不是问题,只要别只想着逃避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