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翻轉只是指南針失靈?地磁偏轉是否預示著災難?

程序正在載入中


地球的磁場會翻轉?對,你沒看錯,地磁南極確實轉到北極去,而地磁北極也會轉到南極去。這樣的事情已經在地球的歷史上發生了至少20多次。

圖:地球磁場


地磁是因為地球內部熔融狀態的金屬(主要是鐵)對外散發熱量形成的對流,再加上地球自轉形成的科里奧利力,發生了“發電機效應”而產生的。

在上世紀2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現火山岩的極化方向與預想的不一樣,從而發現了地球磁場會發生翻轉。

圖:


黑色區間的磁極方向與現在相同,白色區間相反

從地質學家對各個地層的探測發現,地磁極的翻轉沒有什麼規律,長則5000萬年,短則10萬年。最近的一次翻轉發生在78萬年前。

圖:
地磁北極在北極圈內的移動路徑

磁極的翻轉會伴隨著磁場強度的減弱。最近2000年來,磁場強度下降了35%。在過去的150年下降了10%~15%。

地球磁場可以偏轉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使得這些高能粒子不會進入大氣層,起到保護地球生命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太陽風不會將大氣吹入太空之中。

失去地磁的行星下場都很慘:

火星因為沒有了地磁,同時因為質量太低(重力小),因而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大氣,使得地表的液態水全部蒸發,溫度也低至-140多度。

圖:火星

圖:火星地表



而金星則是由於太陽風帶走了大氣中的氫和氧這些較輕的氣體,只留下了較重的二氧化碳等(它的質量略低於地球,引力足夠)。由於金星大氣中二氧化碳高達96.5%,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接近500度。

圖:金星和地球

圖:金星地表

地球在磁場翻轉期間也會受到太陽風的襲擾,使得地面輻射增強,動物的癌症發病率會提高。同時,大氣也會被太陽風帶走一些。部分動物的導航會受到影響。

但是,由於磁場反轉的過程並不長(可能會在百餘年時間內完成),動物應該會很快適應變化後的磁場。所以,地球受到的影響並不大。歷史上發生的20多次翻轉也證實了這一點。


講科學堂


地磁倒轉的影響,可不是指南針失靈這麼簡單。雖然可能達不到毀滅性災難級別,但對地球生命也是一次大洗禮。

地磁在倒轉之前,磁場強度會持續減弱,在倒轉發生的前段一段時間極有可能發生磁場消失。此時,高能宇宙粒子和太陽粒子將長驅直入,撕裂臭氧層,破壞生命基因。

幾萬年來,蜜蜂、鴿子、鯨魚、鮭魚、紅龜、津巴布韋鼴鼠等動物,一直依賴先天性的本能在磁場的指引下秋移春返。一旦磁場消失,它們的遷徙和繁殖將無法正常進行,最終失去方向而無法到達目的地或重返家園

而對人類來說,最直接的打擊是缺乏臭氧層保護,人們毫無遮擋地暴露在強烈紫外線輻射之下,還將面臨食物鏈斷節;人造衛星受到持續強烈干擾,所有通信癱瘓;電網控制系統失靈,出現大面積長期間供電中斷。此外,缺乏地磁場保護,地球大氣層將逐漸被太陽風吹離,假如地磁永久消失,地球最終也會步入火星後塵......

由此可見,地磁倒轉影響是巨大的。那麼,地磁場又是否真的會發生倒轉呢?

根據電磁流體力學推測,地球磁場發生倒轉是完全可能的。曾經,這還只是有著理論基礎的假說,但隨著古地磁研究的不斷深入,地磁極性倒轉已得到證實,並且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倒轉事件。

1、地磁倒轉的證明方法之一——火山熔岩流磁化方向測定。

熔岩流的高溫達到居里點後,其磁性會完全消失,在慢慢冷卻過程中其內的鐵鎳等物質又會被當時地磁所磁化,形成一個個小的“磁針”,與地磁方向一致。

當熔岩流完全凝固後,這些永磁體的“小磁針”磁場方向就完全被固定。用現今高科技對這些“小磁針”方向進行測定,發現於與當前的地磁場完全相反。再通過對岩石地址年代測定發現,在過去的7,600萬年中,地球磁極至少反轉過170餘次。

科學家先後曾多次進行過類似研究,有很多測定結果和數據都支持地磁倒轉現象。如1925年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熔岩流測定;1929年松山對日本和中國東北的第四紀熔岩研究;1962年通過行武毅系統對日本地區的分析;以及1969年“地磁極性年表”和1971年“二疊紀到第三紀的古地磁極性地層序列”的公佈等等。

目前,雖然還有一小部分人認為“古地磁的方向異常不一定是地磁自身的倒轉,還有可能是地球版塊運動造成的版塊方向改變”,但這已經改變不了地磁曾發生倒轉的事實。畢竟,古地磁的研究並非單一版塊數據,而且同一版塊同時存在方向相反的“小磁針”。另外,對地球磁極翻轉的印證,並非“古地磁”一個方法。

2、地磁倒轉的證明方案之二——鈹的長半衰期同位素“鈹-10”測定。

地球上的“鈹(Be)”元素,都是以穩定的“鈹-9”形式存在。地磁倒轉前後,地磁會減弱並消失時一段時間,“等再次恢復穩定大約需要1萬年,但此時磁極方向已調轉”,英國地質學家心阿蘭·湯普森教授表示。

在地磁消失期間,大氣電離層也會消散,宇宙射線中的高能粒子會直達地表。在它們的轟擊下,氮、氧等元素會發生裂變產生“鈹-7”和“鈹-10”。“鈹-7”半衰期只有53天,會很快衰變消失;而“鈹-10”半衰期卻長達150萬年,找到“鈹-10”就等於找到了磁極反轉的證據。

七十年代,科學家在大西洋海底4,731米深處發現了較高濃度的“鈹-10”,相應的地質年代為70萬年。這也就證實,在70萬年前有過一次地磁反轉。

全球目前有200多個地磁監測臺,而從近100年的監測數據來看,雖然個別地區的個別年份是有小幅上升,但整體數據均呈現出地磁減弱的現象,衰減速率約為每年減少0.05%。按此速率衰減下去,2,000年以後地球磁矩將變為零。


一週刊


史前文明的方位和現代文明的方位是相反的!

史前文明毀於磁極翻轉……

《創造宇宙說明書》指出:

河圖採用史前文明的方位,先天八卦源於河圖。

洛書是大禹治水以後的現代方位,後天八卦源於洛書,在方向相反的基礎上又加入地球地軸傾斜的因素。

2015年7月1日,由於地球自轉減速,科學家把全球時鐘調慢1秒。也後也許會再次出現度日如月、度日如年甚至地球完全停轉並反方向自轉的情況。西方《聖經》記載: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一直是白天。印度《天啟經》裡講:太陽昇起前的曙光階段,就要好幾天,然後太陽才一點一點地升起,一個白天等於一年。

2016年6月5日,歐洲航天局發文:“地球磁場南北兩極真的要發生翻轉了!”公佈的測量數據表明,地球北極向南轉移,移向西伯利亞,並且逐漸加速,預示著幾百年內地磁兩極將會發生翻轉。科學家推測:在這個過程中,地球自轉速度會越來越慢,直到停轉並反方向自轉。

2018年時,科學家預計地球南北極逆轉將比之前預計的時間要提前很多,因為自從1831年首次在加拿大北極地區測量以來,北極已經向南移動了2300公里,移動速度在最近幾年加快了,從2000年的15公里/每年很快就躍升到2018年的55公里/每年。因此,世界磁場模型(WMM)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汽車、飛機、輪船、手機等各種導航都需要用到磁場模型。

現在,北半球有些區域裡磁場變得非常弱,指南針變得極不穩定,經常失靈,一會兒指南,一會兒指北。科學家因此認為地球磁極翻轉很有可能立即出現!地理學家一致認為到時候需要重新設定地球上所有的指南針。

科學家說最近一次的地磁翻轉發生在石器時代,科幻小說《創造宇宙說明書》中指出:其實是由於磁極翻轉,引發災難,導致第二次人類文明毀滅,人類退回到了石器時代,就在7200年前。

科學家分析刺果松的年輪數據,根據碳-14的異常變化,發現7200年前地球曾受強烈宇宙射線的重重攻擊,這就是由於地球磁場在翻轉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是零磁場,沒有了磁場保護,這時候地球是以極其緩慢的速度轉動甚至是停止轉動的。

神話誠不欺你我!去除神話的水分,歷史真相就會浮現。神話就像歷史的化石,去掉它的外殼,真實的歷史就會出現!《創造宇宙說明書》完美解讀神話!

《創造宇宙說明書》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包羅萬象:天文、地理、歷史,過去、現在、未來,神話、國學、預言,玄學、易經、山海經, 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前沿科技,史前文明的絕密資料,外星文明的黑科技。以上內容,跨界整合、融會貫通、邏輯嚴密!





科幻作家張晶晶


地磁翻轉只是指南針失靈?近期的地磁偏轉是否預示著災難?

從表面上看起來,地磁翻轉最大的影響就是指南針指示掉了個方向!假如地磁立即可以翻轉完成的話,但事實上會存在一個緩慢下降,然後反轉完成再逐漸增加地磁強度恢復的過程,翻轉前後地磁強度都處於正常水平,除了方向以外並無影響,但反轉過程中影響可就大了!

產生地球磁場的地球發電機示意圖

一、地球磁場的作用是什麼?

一張地磁場示意圖即可徹底表現地球磁場對地球的保護作用,它有兩大功能:

1、保護地球大氣少受太陽風剝離

2、避免航天器直接暴露在太陽高能粒子流下

前者的保護作用是長期的,簡單的說短期內缺少影響並不是特別大,因為地球大氣本身就有相應的補充機制,後者的影響是直接的,但人類也可以增強航天器的防護等級以達到消除影響的目的!看起來似乎沒有影響了?先不忙,我們下文繼續分析!

二、歷史上的地球磁場翻轉記錄

科學家從多種來源的證據中發現了地磁場翻轉的記錄:

1、日本研究人員在二十世紀初發現火山岩的極化方向與現代不一致,因此揭開了地球歷史上地磁大翻轉的序幕!黑色部分與現代磁極方向相同

2、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大西洋海底4731米深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鈹-10”的痕跡

地球上的鈹元素都以“鈹-9”的方式存在,但地磁場減小直至消失的那段時間裡,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轟擊氮、氧等元素會產生“鈹-7”和“鈹-10”,前者半衰期很短,後者則長達150萬年,沉積物的地質年代對應約為70萬年前!

“鈹-10”的測定翻轉記錄與火山岩磁場極化方向時間記錄是比較吻合的,而且發現歷史上地磁翻轉非常頻繁!還有一點是相隔時間不等,沒有任何規律可言!

三、磁場消失有多大影響?

上文中有描述地球磁場消失大氣逃逸和航天器受到高能粒子轟擊,需要增強防護,但這只是外圍影響,接下來就是高能粒子直達地表,這會破壞生物DNA結構,大量增加健康風險度,而且高能粒子能量比較大,一般防護比較難消除影響!未來可能的防護措施

1、儘量減少外出,人類需要在厚厚的建築物內部辦公,外出通過地下通道,似乎影響不大

2、必須要露天舉行的活動,也許可以製造強大的磁場發生器,將高能帶電粒子屏蔽到空曠地帶

生物和動物的影響比較難評估,但根據歷史上的生物大滅絕相比,似乎並沒有相關聯繫性!比如最近一次是在70萬年前,人類從6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開始到現代人類,歷經十幾次地磁翻轉,似乎問題並不會太大,即使在毫無防備與防護的原始人身上,也並無產生滅絕性的影響!

最近一次大規模滅絕是在6500萬年前發生的,地磁翻轉和這個毫無聯繫!

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風險,但整體上可能影響並不是特別大,至於生物滅絕則更是無稽之談!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參閱本頭條<原創新觀點之三:地磁假說>。



青山綠水250400698


請以2020疫情作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