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為什麼用生、旦、淨、未、醜來命名角色?

袁聰


戲曲用生,旦,淨,末,醜來命名,有兩種觀點:1,這種劃分來源於古印度梵劇。

2,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評析生,旦,淨,末,醜名稱的由來。這種觀點較於前一種觀點,更受到世界的推崇。

戲曲角色的命名,是角色意的用法。通常扮演生角的人為男性,生角在戲曲中取關鍵作用。要求生角做到唱腔純熟,能夠靈活演出。於是,人們反"熟"的意思,將其命名為生。生分為:小生,老生,武生,紅生。

旦為女性,古人認為,傍晚是女性活動時刻,而女為陰,反意就是陽,即旦。

淨是花臉角色。

丑角通常是聰明靈活之人,整部戲的詼諧氣氛要靠這個角色來烘托。而他們的扮相比較古怪,人們稱他們為醜。

末大都是男性扮演,是戲曲演出最先出場的人物,故人們反"首",稱之為“未"。


新星滿滿


戲曲為什麼用,生,醜,淨旦來命名角色呢?這不難理解,因為戲曲是一種以在臺上表演的藝術劇種。以坐,念,唱打為藝術形式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即然是以藝術形式,那他就要以藝術行為體現各個人物的個性,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那麼戲曲中也就有真,善,美和醜惡,這就使戲劇創作者動用了生醜,淨旦這些名詞來命名各種角色的。

——

而為了更好的刻化這些角色的內心世界,就又細分為:生角有老生,小生和武生,和鬚生。丑角一般可分為可分為:老醜,小丑。而丑角多以兩種形式出現在臺上,就是言語和麵相醜,但內心特正直善良,這屬於正醜,如《卷席簡》戲中的曹張曹。還有一種就面相醜言醜,行為和內心世界一樣醜的丑角,是惡醜,在現實中我們稱這等人為小人或者是惡人。淨可分為:大淨和小淨。大淨如《黑叮本》戲中的,徐顏章。小淨如《下河東》戲中的,呼延贊等等。而大淨中多以花臉形式出現,花臉淨多以勇猛,正直的形式出現在臺上的,分老和少。還有一種大淨就是子紅臉淨和白臉淨,如《困土山》戲中的曹操和關羽。而紅臉淨代表正直勇猛,白臉淨代表奸詐,是奸臣的帶名詞。旦角細分為:老旦,青衣旦,武旦,丑旦,和小花旦。老旦,就是老太婆《轅門斬子》戲中的餘太君,青衣旦如秦香蓮。武旦如《寒江關》中的樊梨花。丑旦如《雙官誥》戲中的大娘二孃,心底極其的險惡。小花旦如《櫃中緣》中的許翠蓮等等。最後就以戲曲為題隨作兩首打油詩為結束語。

其一:

人生猶如戲一場,

個個都可站臺上。

生醜淨旦皆可演,

百姓也能扮君王。

其二:

千里搬兵不出房,

夫妻二人難同床。

親生父子未成子,

假臣假將亂朝綱。


張秉榮


中國戲曲為什麼用生、旦、淨、末、醜五大角色名呢?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鬚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

鬚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鬚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豔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淨 行 簡稱“淨”,亦叫花臉。淨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乾淨,故反其意為‘‘淨”淨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淨,架子花臉叫副淨、武工花臉名武淨,武二花臉言紅淨,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醜 行 簡稱“醜”。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醜笨性又完全不同。






大愛中國書畫


“生旦淨末醜”代表的就是京劇裡的五種行當,五種角色:

1、生是指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

2、旦指的是旦行,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彩旦、花衫。

3、淨指的是淨行,淨行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淨行可分為正淨(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淨(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淨(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崑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唸誦詞曲開場。

5、醜行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幹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淨、醜”和“生、旦、淨、末、醜”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淨、醜”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


大夫覺成


切題來說,“生旦淨末醜”代表的就是京劇裡的五種行當,五種角色:

1、生是指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

2、旦指的是旦行,旦行是扮演各種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為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彩旦、花衫。

3、淨指的是淨行,淨行俗稱花臉,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淨行可分為正淨(大花臉):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忠臣良將。副淨(二花臉):俗稱架子花臉,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淨(武花臉):以武打為主的角色。

4、末行: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崑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唸誦詞曲開場。

5、醜行又叫小花臉、三花臉。包括文丑:伶俐風趣或陰險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幹練而風趣幽默的豪傑義士。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淨、醜”和“生、旦、淨、末、醜”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淨、醜”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

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淨”、兩行是男角色;“醜”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一般應用於淨、醜兩個行戲劇臉譜,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某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戲曲藝術家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以及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作出評價,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



歪廬


先來說生吧。生首先我小時候聽母親學習唱戲老師說的,是指男人的意思。這個生,如:先生,後生,鬚生等。是男人唱戲的角色。旦:指的是女人唱戲的角色。有旦角一說。是由姐字演變而來的。旦角就是專門讓女性來演的角色戲。淨:是粉白黛綠,符合靚的一個角色,也是由男人來唱的戲角色。醜:在戲裡面,他也是男人戲角色。形象當然是醜的,鼻樑上總是有抹著一塊白粉。不到形象與其他角色不同,他的唱腔也是五花八門。不是模仿秀模仿別人,就是一會哭,一會笑,一會驚喜一會兒又大鬧。總之,很少丑角戲,唱出好成績來,基本上如同拾黃金一樣,總是在做白日夢。要不就是動不動被縣太爺及大一點兒的官員拿下了。主要幹好事兒的太少。當然,也不全是幹壞事兒的。就是我看到的幹好事兒的少,還總穿的破破爛爛的多點兒……


名品依館


咱們對戲曲也不咋樣懂,至於細節問題更門外漢了,憑想象生旦淨醜,可能是分年齡吧,因為生,分老生,小生,鬍子生,旦分老旦,小旦,花旦,青旦,淨:就能麻煩一點了,除了年齡,還要分性格,比如紅臉代表一種性格,黑臉一種,花臉一種,還有一種毛淨,反正各代表各的意思,醜分大丑,小丑,還有丑旦,冷醜,除了分年齡,也分性格,不知對於不對。


老邪57


中國戲曲為什麼要用生、旦、淨、末、醜來命名角色呢?

歷來說法不一,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有兩種:

第一種觀點。生、旦、淨、末、醜的角色劃分源於古印度的梵劇。他們找出元代的《青樓集》作為例證:“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淨……一曰副末……一曰引戲…… 一曰末泥……一曰裝孤,雜劇則有旦、末。旦本女人為之,名妝旦色;末本男子為之,名末尼。”據文獻考證,這些角色名稱的確與古印度梵劇中的角色有一脈相承的地方。

第二種觀點。是從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角度評析生、旦、淨、末、醜名稱的由來。他們認為:戲曲中角色是用該角色的反意來命名的。比較前一種觀點,更為廣泛地受到曲藝界的推崇。

通常扮演生角的為男性。根據年齡身份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紅生等。整場演出不僅要求生角唱、做、念、打都要十分純熟,還要有超強的應變能力。 於是人們反“熟”的意思把角色命名為“生”。

旦是女性演員的稱呼。根據年齡身份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等。古人認為,傍晚時分才是女性活動的時刻,女屬陰。所以反“陰”的意思命名為“旦”。

淨是花臉角色。主要是以各色油彩的臉譜彰顯人物性格或相貌的與眾不同。所以人們反臉不乾淨之意命名為“淨”。飾演淨角的為男性演員, 按唱功和表演又分為正淨和副淨。

扮演丑角的人,通常是戲路最寬、也最機靈的人。他的戲份主要是調動氣氛,烘托角色。雖扮相怪異卻演技超俊,所以人們取“俊”的反意命名為“醜”。丑角又分為文丑、武丑。

末角大都是些中年男子扮演,又名“末泥”,是戲曲演出中最先出場的引戲演員,所以人們反“首”出場稱之為“末”。

我是牧笛,歡迎點評。


牧笛


首先糾正一下你的提問,那不是未應該是末。

生旦淨末醜是京劇的五種人物角色。

通俗的講,就好比職業有老師醫生農民一樣。

需要將戲曲中的人物角色區分開來。

生,小生老生,男人

旦,花旦老旦,女人

淨,大花臉,取其反意

末,打頭出場的,取其反意

醜,丑角。小丑


龍視頻


依據戲曲中品行、扮相區分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