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猪鼻子兔


关羽被杀,刘备、诸葛亮是要承担一些责任,但他们绝不会借刀杀关羽。

不说关羽最后是否与刘备、诸葛亮在政治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说失去荆州对刘备、诸葛亮有啥好处哪?

诸葛亮在《隆中对》明确说明,夺取荆、益,三足鼎立,静待天下之变。

失去了荆州,蜀汉这只足就瘸了。诸葛亮咋会情愿让它失去哪?

刘备忙活了一生,就打下了荆州三郡、益州、汉中,才有了像点样子的家业。荆州虽然只有三郡归属,但比他的眼球还宝贵,他能不在乎?

即便是要借刀杀关羽,首先把荆州这点家底先看好再下手。

是啊,借刀杀了关羽,再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把荆州抢回来,似乎是有道理。

但我还是觉得刘备、诸葛亮不会这么做。

真想借此杀掉关羽,起码是刘备、诸葛亮派大军占据荆州南郡,然后让关羽进攻襄樊。

如果关羽取得襄樊,就让他就地坚守,直接面对曹操,而且进一步命令他北伐。

一切顺利,就继续下去;如果受到挫折,关羽就可能挂掉,给个光荣称号就行了。

这样荆州还在刘备手里,而且领域一定会扩大。如果关羽直接在襄樊之战中挂掉,起码荆州不受损失。

因此,刘备、诸葛亮绝没有借刀杀关羽的理由。

但刘备、诸葛亮对关羽之死,是要负一定的责任。

理由两点:

其一,不管汉中之战消耗多么巨大,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必须要全力支持。起码要派遣兵力去代替关羽守荆州,解除关羽后顾之忧。即便是去一帮子老弱病残,也是对东吴的威胁,令其不敢轻举妄动。

尽管战事不利,如果荆州不失,人心不溃败,关羽撤退,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

其二,汉中之战,刘备惨胜,已经到了“男兵女运”的地步,实在是精疲力尽,没有能力支援关羽,这是事实。

但曹操虽然是主动撤军,损失依然很大。短期内是没有能力再在襄樊方向对关羽进兵。最理性的做法是,关羽取守势,在得不到蜀中支援的情况下,不可冒然进攻。

关羽一意孤行,想借曹操汉中失利之际,夺取襄樊,的确小看了曹操,低估了局势。

既然刘备、诸葛亮无力支援关羽,就应该坚决阻止关羽进攻襄樊的计划。

没有具体史料说明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真实意图以及刘备、诸葛亮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应对。

如果是刘备、诸葛亮与关羽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已经无力阻止关羽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唯一的结论就是,关羽给刘备、诸葛亮挖了一个大坑,不仅自己杀身成仁,而且把刘备、诸葛亮彻底埋进去了。


豹眼看历史


刘备和关羽两个人是不错的好兄弟,但是到了刘备做了皇帝的时候。为什么要借刀杀掉了关羽呢?其实关羽被杀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关羽到了后期的势力太大,刘备为了自己的江山能够延续所以要杀掉关羽。

关羽和张飞不同,张飞虽然说是特别的猛但是却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这样的一个人在刘备的眼里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但是关羽这个人却是有所不同了,关羽本身有着不俗的功夫对于计谋方面也不缺少,所以如果关羽活着的话那么等到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将控制不住局面,很有可能自己的江山都保不住。但是刘备是别人眼中重情重义之人,又不能直接杀掉自己的好兄弟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借刀杀掉关羽,这样以来的话关羽的死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二、关羽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候,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是效忠的汉室江山。

关羽曾经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侯,这个侯是汉室给的所以关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十分效忠汉室江山的,跟着刘备一起打天下也是看中的刘备是要恢复汉室江山,那么这样以来的话刘备建立起来的蜀国,就和汉朝没有多大的关系了,所以关羽到了后期的时候一心想要收复汉室丢失的地方,包括主动带兵攻打孙吴也是这个情况,这样是不符合刘备的基本利益的,所以刘备就想着把关羽干掉,所以就借用了孙吴的力量,最终关羽也是因为走了麦城然后被孙权给干掉了。

三、诸葛亮和关羽一直都不对付,到了蜀国的建立以后诸葛亮更是不允许关羽存在。

其实蜀国建立以后所有的大权都在诸葛亮的手里,刘备虽然是主公但是已经彻彻底底的被诸葛亮所架空,张飞成不了气候能够和诸葛亮进行抗衡的也只有关羽了,所以关羽被诸葛亮安排在了很远的荆州负责守护城池,后来的关羽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中了吴国的算计,最终败走了麦城然后被一位籍籍无名的将军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其实不管从那种原因来看,关羽到了后期的时候也一定得死,因为关羽活着会影响到很多的人,所以关羽尽管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但是关羽的下场到了最后是很惨的。


凡尘了事


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必要为了杀关羽而牺牲整个荆州集团。刘备在公元219年随着汉中的占领,其势力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刘备拥有益州和荆州的大部分,总兵力在17万人左右,荆州军团是刘备手上非常大的一支兵团,人数在3-4万人左右,同时还占据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荆州。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上手有着刘备集团中不可或缺的重病军团,又掌握着战略要地,就为了杀了关羽而丢掉一支重兵集团和战略要地,换了是谁也不会这样做的。

襄樊之战时期形势

在公元219年刘备占据了汉中,而此时驻守荆州多年的关羽也因此而兴奋了起来,率领荆州军团北上进攻襄樊,由此拉开了襄樊战役的序幕。

▲襄樊战役时期形势

关羽当时兵锋直指樊城,驻守在樊城方面的曹仁采取了一半严防死守,一边向许都的曹操求援 。

▲关羽进军樊城示意图

由于曹仁的防守非常严密,关羽率攻不下。曹操在得到曹仁的救急信后,派出于禁、庞德率领他手下精锐的七军三万余人援救樊城。关羽与于禁、庞德激战数日不分胜负,到了8月份,关羽利用汉水大涨之时,水淹七军,全歼了来援的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此时的在北方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许都附近就有许多人响应关羽,形势对曹操来说岌岌可危,一旦樊城失守,那么许都便大门敞开。对此曹操曾有迁都到黄河以北的邺城的想法,被司马懿制止。

其实在这个时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关羽刚歼灭了曹操的精锐援军,樊城也指日可下,至少这个时候,刘备也不会想到要援救关羽。

问题就出在形势变化太快。

东吴搅局

就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东吴的孙权表示愿意帮助曹操在关羽背后偷袭荆州,并告诉曹操不要泄露消息。然而老谋深算的曹操很快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为的就是让孙刘两家翻脸,相互死磕,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还可以解樊城之围。


得到消息的关羽犹豫不决,就在关羽犹豫的时候,东吴大将吕蒙便偷袭了荆州成功,整个荆州迅速落入了东吴之手,时间是在219年11月。

▲关羽败退樊城路线

关羽最终被杀是因为形势变化太快

此时的刘备其实也没有想到要援救关羽。其实我们从关羽败退的路线就可以看出,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关羽还认为荆州的局势是可以挽回的。不然他也不会往荆州方向走,如果他得知荆州局势不可挽回,那么他会直接去上庸。

等到了荆州的时候关羽才发现荆州局势不能挽回了,此时他要撤退的话最近的路线是沿长江而上去往益州。但是整个长江防线被东吴控制,这条路关羽是走不了了。于是关羽不得不从麦城前往上庸。不幸的是走了没多远就被东吴擒获,不久被斩杀,时间是在220年1月份。也就是说,从东吴偷袭荆州成功的11月到关羽被斩杀的220年1月,前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关羽的形势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不仅刘备想不到,没反应过来,始终在一线的关羽也想不到,也反应不过来。

那么如果关羽一开始就知道荆州局势不可挽回呢?那么他肯定会直接从樊城去上庸。

从现在的导航地图我们可以算出,从樊城到上庸的直线距离是190公里,关羽走到麦城的时候直线距离就走了160公里。如果一开始他就去了上庸,那么肯定是可以活下来的。只可惜形势变化的太快,关羽援救荆州不成反送了性命。

而上庸要救援关羽实际上也不切实际,因为上庸兵马太少,当时总人口也就2万人左右,而关羽发动的战役是数万人的大型战役,就上庸的那点兵马如果前来援救,还不够一场稍微有点规模的战斗估计便全军覆没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关羽被杀完全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过快,刘备诸葛亮根本来不及反应,不是刘备诸葛亮要借东吴之手去杀关羽,这点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


老威观史


关于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的事情,的确有那么一点点的历史依据,但当我们进行一个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情分仍在,尽管双方之间已经变得不再愉快,可是刘备也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关羽。事件回顾

关羽败走麦城这件事情非常简单,甚至简单的有些可怕。我们今天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来细细的窥探下关羽败走麦城的来龙去脉以及三国当中的各个小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关羽得知刘备已经取得荆州,并且部分将军表现非常出色,刘备准备给他们提高军衔,并且给予优厚的俸禄,关羽心中自然不服,认为那些将领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既然那些将领有战功,自己也应该有战功,于是主动出击进攻曹魏。

在进攻的半途当中,曹魏就已经有一封书信送往东吴,明面上的意思是要联合东吴一起去夺取荆州,可是孙权也不傻,表面上说要配合曹魏,实际上一直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在曹曹魏与关羽进行拼杀的途中,东吴巧用计谋将关羽擒杀,并且将荆州一举取得。反而是之前忙前忙后的曹魏政权什么都没有捞到,可即便没有捞到,政治方面曹魏已经收到了足大的好处。

因为一旦东吴取得了荆州,那么东吴与蜀汉之间将会处在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双方之间必有一场大乱,而曹魏政权则需要趁着这场大乱混水摸鱼就好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那么刘备到底有没有去救关羽呢?

事实上刘备准备去救,只不过没有机会了。

因为此时荆州离川蜀距离之远,常人难以想象,当快马传报传过来的时候,刘备在想要发动大军前往营救,根本不可能,而距离关羽最近的刘封集团,却在这个时候端着瓜子坐在一旁,犹如看戏一般眼睁睁的瞅着关羽被杀。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刘封被处死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道理来讲,刘备和诸葛亮即便想要杀掉关羽,也绝对不会借助东吴的手,因为此时杀掉关羽,那么荆州将不复存在,一旦失去了荆州,诸葛亮所说的恢复汉室也将成为子虚乌有之谈。

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些与三国志相关的历史文献,来证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散播。

关羽的称号一直都是汉寿亭侯,这个号是谁给的呢?是刘备给的吗?并不是。这个称号是曹操给的,换句话来说,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与自己的大哥相遇,依然在使用着曹操给予自己的称号,这样的称号很难去解开刘备、关羽之间的那一层疙瘩。

第2点则更加敏感,那就是入主汉中之后,当时很多朝廷大臣希望刘备能够称帝,而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为什么会拒绝呢?因为关羽不同意。

好啦尽管关羽、刘备双方之间合作不愉快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从关羽死后刘备的表现来看,刘备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这个二弟,并且时时刻刻准备为他复仇,如果刘备真的需要处死关羽通过一些小的计谋都可以了,为什么要将荆州拱手相让呢?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从情感而言,刘备不太可能杀掉关羽;从稳定人心而言,刘备也不会杀掉关羽让将士们失望;从军事利益而言,刘备也不希望杀掉关羽而失去荆州。

如果刘备不想杀关羽,借给诸葛亮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杀关羽。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可否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绝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记载那么简单,里面猫腻很多,这个值得仔细品味。

01

孙权、曹操就是睡觉也在梦里惦记着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7年)春,孙权与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孙权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

这是非常敏感的时刻,值得仔细琢磨一下。

回过头来看一下,孙权对荆州的意图吧。

208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就占据了荆州部分地区,孙权碍于孙刘联盟的存在,而且面对着曹操的威胁,没有跟刘备彻底翻脸,但始终存在着纠结的情绪。

周瑜是坚定地主张杀掉刘备、诸葛亮,夺回荆州的,一了百了,但当时孙权没有同意。孙权留着刘备、诸葛亮,并不表明他不惦记着荆州。仅仅是认识、策略不同,但夺取荆州的意图一样。

周瑜病逝后,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让鲁肃代替他的职务。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坚定地维系孙刘联盟的存在。鉴于君臣关系,鲁肃不得不服从孙权的安排讨要荆州,但可以用“阳奉阴违”来说明鲁肃的态度。鲁肃不希望对刘备集团斩尽杀绝,这也符合孙权的意图。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接任鲁肃镇守陆口,鲁肃所统带的人马全部交由吕蒙。自此开始,吕蒙就在设计夺取荆州的问题,这也是孙权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这个吕蒙就是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逼迫刘备湘水划界的“吴下阿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孙刘联盟不可能一直处在蜜月期,收回荆州是孙权的既定目标,是早晚要解决的事。

吕蒙接替鲁肃,这个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但刘备集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时的曹操,对于荆州也是觊觎已久。

在曹仁败退南郡之后,经过多次的交战,也始终没有任何的收获。关羽坐镇荆州,对于曹操企图南下,染指江南是极大的障碍,清除这颗眼中钉是曹操一直盘算的事情。孙权主动求降,图谋荆州,曹操自然是心中大爽,不谋而合,一拍就合。

在荆州面临如此严峻局势的情况下,而刘备呢?不是设法破解荆州的危局,却做出了进攻汉中的战略决策。

02

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主动进攻汉中,发起了对曹操集团的作战。至219年五月,战役结束,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

曹操方面,由于跟孙权达成了妥协,建立了形式上的联盟,基本解除了后顾之忧,曹操亲自坐镇,全力进行汉中之战。

刘备方面也是以举国之兵,参与了这场大战。最终刘备取得了胜利,但战役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刘备的预料。

第一,刘备已经到了“男兵女运”的地步,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二,曹操主动撤军,将汉中人口撤离,基本上就留给了刘备一座空城。

此战,曹操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虽然刘备占据了汉中,但也称不上是重大的胜利。

但刘备还是兴奋异常,大大地庆祝了一下,就在汉中,迫不及待地自立为汉中王。

03

襄樊之战

219年七月,就在曹操刚刚撤军两个月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汉中之战时,孙权也曾经进攻合肥,在曹操背后用兵;襄樊方向,曹仁也与关羽存在摩擦,但都没有大规模地冲突。

这都是很理性的决策,孙权想趁机揩点油水,关羽围魏救赵,减轻汉中方面的压力。

但是,汉中之战已经结束,关羽却发动了大规模的襄樊之战,这不合常理。

第一,曹操不是大败,而是主动撤军,基本的势力还在,关羽不存在痛打落水狗的情况。

第二,刘备已经在汉中几乎耗尽了最后的精力,无暇再顾及荆州的情况,关羽为何还要惹是生非呢?

第三,关羽一向与糜芳、傅士仁不和睦,刘备没有精力派遣大队人马驰援关羽,起码派赵云等大将去坐镇南郡,协助关羽也未尝不可。

第四,智勇双全的关羽不可能不清楚战役的后果,即便占据了襄樊又能如何呢?失掉荆州那可是要命的事,关羽岂能不知?

由此看来,在战略上或者说在信仰上,关羽与刘备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刘备汉中称王,已经超越了关羽坚守的底线,刘备已经成为背叛朝廷的汉贼,与曹操无二,这恐怕是关羽不能容忍的。兄弟情义再重,在忠君面前都微不足道。

关羽孤军奋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了自己的信仰,孤注一掷。

在刘备、诸葛亮来说,胜则有利,败亦无妨,随他去吧。

否则,就刘备与关羽的情义,岂能对襄樊之战这么大的战役无动于衷?

就诸葛亮而言,一向谨慎有余,谋事致密,岂能不管不顾,任由荆州事态听天由命?

没有足够的史料佐证,刘备、诸葛亮有借刀杀关羽的意图,但的确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结果。这个绝不能仅仅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诸葛亮料事不周来解释这件事。

史学家尚且不能定论的事,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但仔细品味这段历史,是很有教益的。





初心不言


我们先来看关羽怎么死的!是吕蒙夜袭荆州后被吕蒙所杀,实则他是死于自己的自大傲慢,死于刘备的为子铺路,死于诸葛亮的排除异己,死于刘封自私无情。

刘备占领成都后继续留关羽镇守荆州!入川前诸葛亮劝关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当时关羽满口答应,过后好像再也没有想起过此话。先攻打曹仁,后擒于禁,斩庞德,同时羞辱吴主孙权是犬!此时的关羽已经极其膨胀了,戎马一生,却不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所以他兵败身亡是在所难免的!

刘备最初没想过让关羽死,但直到荆州事发,他的内心才发生了变化。救,路途遥远,会白跑一趟,根本就来不及。关羽战死对刘备来说并不是坏事!如果关羽不死,以关羽的性格和权利地位,在刘备死后整个蜀汉是没有人能镇压得住的,这点刘备心里最清楚!

诸葛亮和关羽本来就不对付,属于面和心不和,一个瞧不上一个,碍于刘备的面子才没有撕破脸!荆州被袭后诸葛亮把刘备的心思猜的透透的,也算是为日后自己独揽大权扫清障碍。自然不会没事给自己找麻烦。



刘封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这样处死,之前还抱有一丝幻想继承皇位。而关羽一开始就不看好刘封,刘封见死不救自然就能理解了。然而他干爹是谁?是刘备,刘备是谁?是一个买草鞋的靠两双手打了一片天下的人!刘备就是刘备,跟普通人不同,乘此机会不除刘封,日后必是祸患!黄泉路上关羽先行,刘封后到!

最主要的原因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吕蒙没有给刘备救援的时间和机会!


九一王先生


在史学界都有争论,为何刘备、诸葛亮都要借刀杀关羽?大多数人都知道关羽失荆州一事,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导致荆州失守,自己也被孙权所杀。但我们试想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如果派赵云去守荆州,十个吕蒙也不是赵云的对手。在关羽被徐晃击败退守麦城时,也去向刘封(刘备义子)请求救援过,但刘封拒绝了,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没有刘备或诸葛亮的明示或暗示,刘封敢不去救关羽吗?在前有曹操,后有孙权,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必败无疑了。


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兵救援,《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大都认为是来不及了。有人提出过看法,说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计划,所以诸葛亮要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但也有人说,借刀杀关羽并不是诸葛亮主意,而是刘备。刘备与关羽之间有矛盾,这就对“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了。

那到底是诸如什么原因刘备对关羽这么顾忌呢?一、关羽投降曹操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给刘备留下心结。因为在曹操麾下,关羽曾经临阵刺杀袁绍大将颜良,而刘备当时就在袁绍军中。二、在曹操的指挥下,文丑被杀(文丑应该不是为关羽所杀,原因书中谈及),刘备夺路而逃,为了脱离险境,刘备以骚扰曹操后方为名南下。关羽为了报答曹操而考虑不周,直接造成了刘备处境的恶化。虽然他后来为了忠义而重回刘备麾下,但不代表刘备就会“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这些后来刘备对关羽也是有所防范的,在派关羽镇守荆州时他另外把自己小舅子糜芳也安排一起,这是对关羽的不放心,关羽的跋扈,刘备也考虑到以后自己死后,刘禅是根本没法控制关羽的,所以要提前把问题解决好。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些问题上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成见,《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听说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厥于地”,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史料中并没有关羽死后刘备哭之的记载,相反却记有: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死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这难道不奇怪吗?照理说关羽是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刘备应该对他追封,给他谥号,但是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后主刘禅追封的。而法正死后,刘备当即追封他为翼侯。《三国志》中说,刘备同关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关羽死后,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 虽然我们对刘备、诸葛亮为什么要借刀杀关羽只是一个揣测,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当时三国中魏、吴都有自己的史书,唯独蜀没有,难道他们没有史官吗?不可能的,或许就因为蜀汉最高统治阶层的内部秘密,不敢公布于世吧!


杂趣杂论


看到这个提问,与我看樊城之战,感觉会差不多,在心里也会怀疑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放弃了关羽?任由曹军和东吴攻杀关羽。

关羽武艺高强、威震华夏,就因为樊城一战,死于曹魏和东吴的两军夹攻,多少有点冤。不过他看不起人的毛病,不止得罪了敌国,像东吴孙权对关羽就恨得牙痒痒;在蜀汉内部,关羽的行事,也常不给同僚面子,众人对他多有怨恨,也给荆州后院起火埋下了伏笔。


而蜀汉的最高层,对于荆州之失,刘备和诸葛亮没什么反应,既没有派兵给关羽,也没有给败走的关羽接应,这些疑点的确很令人怀疑。

从战略地位上来说,荆州是三国必争之地,刘备想要,也想牢牢的拿在自己手里。关羽攻打樊城之战,刘备没有派兵给他支援,这里头有什么理由呢?真的是汉中之战,蜀汉已经打的没有兵了?所以对荆州已无能为力,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但也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那为什么刘备这时要同意关羽去攻打樊城呢?没兵,不是应该紧守地盘,严防曹魏和东吴的偷袭吗?而不应该是举动挑衅,以荆州的3万人马去挑战曹魏和东吴。

就算是蜀中已无兵力可支援荆州,刘备和诸葛亮也应该给关羽派个大将,比如张飞、赵云、或者是魏延,去镇守荆州后方,去给关羽打打下手也是可以的。或是派个军师,好像当时法正还没有死,让他去荆州和关羽凑成一对,起码关羽不会败得那么惨。


可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这对于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来说,完全不是他的风格,与他的谋略实力相差很远。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会恶意的揣测,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打算放弃荆州?竟然放弃荆州,也可以不放弃关羽啊,连关羽都不管,难道是连关羽也放弃了?

关羽攻打樊城还是手下的旧部人马,兵败于山倒,向外求援,上庸刘封满口拒绝,而蜀国那边也无接应救援。不知当时的关羽心中会不会怨恨刘备对自己无情?还是觉得是自己没本事守住荆州给刘备留下了后患?


这些人心计算,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明白当时的局势,只能说提问者说的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就是要除掉目中无人的关二爷,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这对于讲义气的关二爷是不公平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整段故事的开篇,也是蜀汉的建国之本。

若刘备连关羽都能舍弃,世人很难接受,满口仁义的刘备,将会道德坍塌,沦为利益的计算者,估计很多三国迷是接受不了的。


昊阳闲看历史


大家好!我是小芽菜,今天就由我来分析下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首先关羽死于荆州失守后,被吕蒙所杀。

关羽何许人也?关羽,字云长,号逼王,一手装逼是勇冠三军。

其实大家还不知道关羽有一个小癖好,那就是喜欢偷窥,关羽曾经偷窥过刘备和诸葛亮的老婆,但刘诸葛二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揭穿他,又因为那个年代女人如衣服,所以还是兄弟要紧些。

那么他俩为何要借吕蒙之手杀了关羽呢?

经常看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吕蒙深爱大都督周瑜,而周瑜又记恨刘备和诸葛亮,记恨诸葛亮比自己有才,记恨刘备把孙小妹娶了,因为周瑜是暗恋孙小妹的。

刘备去西川后,关羽衬着刘备不在经常偷窥孙小妹,此事被诸葛亮知道了,但不敢明言警告,诸葛亮怕关羽一怒之下杀了他。所以后来刘备去荆州后悄悄把此事告诉了刘备。

刘备当时忙着西川的事,这件事他顾不上,就写了一封书信给东吴,当时吕蒙已经当上了副都督,他看了此信后,心里是恨之入骨,就领军攻取荆州,而刘备在信中许诺,以荆州换取关羽人头。此事对东吴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就是刘备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的内情!


自由撰稿人小芽菜


刘备:丞相,你为何要害云长?

诸葛亮:冤枉啊!这从何说起?

刘备:网友们说的。

诸葛亮:哦!那不足为奇,网友们还说你的仁义是装的呢!

刘备大怒: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诸葛亮:这是我的台词吧……

刘备没事害关羽干什么?害完关羽再害刘封?然后自己再亲自带队去送一波?最后把诸葛亮叫道床前:“丞相啊,你是千古奇材,我觉得太容易显示不出你的厉害,所以给你一个地狱难度的副本!” ……完全不符合逻辑。

不管从情义上讲,还是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刘备都没有理由去借刀杀关羽。

情义

刘备是个重情义之人,关羽是最早跟随他的部下,刘备和关羽虽为君臣,但犹如一体。

刘备在徐州,关羽守下邳;刘备携民渡江,关羽走水路;刘备入西川,关羽镇荆州。一直以来,关羽都是一个类似“刘备分身”这么一个角色,和刘备一起奔波,患难与共,帮助刘备度过了最困难的那段岁月。

期间,曹操曾经试图招揽关羽,但功名利禄不能动其心,美女爵位不能改其志,关羽最终还是坚定不移地追随刘备,所以,关羽的忠心毋庸置疑。

而刘备又并非多疑之人,刘备重情义,怎么可能对关羽下手?

局势

当时又不是大一统的局面,三分鼎足,孙刘的势力仍然弱于曹操。

这种情况下,自毁手足吗?“蜀小国耳,名将唯羽”,关羽是唯一的顶尖统帅,其他战将都没有关羽这么全面,关羽一直在荆州和名将曹仁对抗,是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两路出兵战略构想的核心人物,如果关羽死了,刘备集团就瘸了一条腿。

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而不是“狡兔死,走狗烹”之时,肯定不能枉杀人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