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四支水师为何无法同仇敌忾抗击日军?北洋舰队:我一家独大

1894年,甲午清日开战后,此时的清廷除了拥有在渤海湾拱卫京师的北洋舰队以外,另外还拥有福建、广东、南洋三支水师。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战事艰难,涌现了邓世昌等一众将士,不顾自身安危率舰直撞敌方旗舰的英雄事迹,其行为可歌可泣,但也终究没有改变北洋水师被全歼的局面。这不禁让人反问,既然日本是集全国之力,聚全国海军之精锐,在和北洋水师作战。那么,清廷另外三支水师在干什么啊,为何不同仇敌忾,北上抗击日军,共同杀敌呢?

清廷四支水师为何无法同仇敌忾抗击日军?北洋舰队:我一家独大

清廷的战略选择上的优柔寡断在作怪。纵观整个战争,清廷自始至终没有做出一个应战策略,和战举棋不定,即便是中日宣战以后,也没有发挥全力去迎战,一再的退缩避战,甚至依然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更别说成立一个作战指挥部了。反观日本,人家认真的做好了开战前的准备,很早就成立了海陆军统帅部,甚至还把这个大本营推进到战斗前线,从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日军总是能够先发制人。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别说清廷下发圣旨调动福建、广东、南洋三支水师来支援北洋水军战斗,就连北洋水师本身就已经陷入战和的矛盾纠结,严重的打击了前线将士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清廷四支水师为何无法同仇敌忾抗击日军?北洋舰队:我一家独大

各个水师高层的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的党争心理在作怪。此时的清廷早已腐败不堪,高层内部派系林立,各位大佬政见不一,利益对立,内斗不断。尤其是以左宗棠为首的楚军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矛盾历来已久。双方都把自己掌握军队视为自己的私家武装,是维护本集团的看家本钱,处处以求自保,保存实力,怎舍得在国难当头先拼光自己的老本;同时,也恨不得对方实力消耗殆尽,以增加自家当家人的话语权。水师掌控的划分,恰恰是李鸿章掌握着北洋水师,左宗棠掌控着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能出兵支援才怪,中日海军之战,根本就是日本和北洋水师之战!

清廷四支水师为何无法同仇敌忾抗击日军?北洋舰队:我一家独大

其他三支水师实力太小的缘故。北洋、福建、广东、南洋四支水师,北洋一家独大,大的都远远超过了其余三支水师装备的总和!当时,朝廷对北洋的重视,导致其他三支水师的建设远远不及北洋水师,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法战斗之中,南洋水师更是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三支水师就那点装备,作用微乎其微,在当时世人眼里是不值一提的,根本无法左右战局的发展。总之,大清这个号称亚洲第一的海军就这样在一年之内,全军覆没了,大清再也没有海军之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