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關於封爵的前言

從早期的國家文明誕生伊始,爵位便出現在人類社會,世界各地出現的國家都有著爵位,這個最明顯最直接地區分個人社會地位的象徵。在我國五千年曆史,爵位是影響最為深遠的等級制度,從夏商周建立體系,到晚清民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中國再無

“貴族”。西方部分國家至今都有著貴族的存在,二隻要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都有貴族,為什麼呢?因為君主就是貴族中的貴族,是貴族利益集團的代表者首領。上古夏商周三代,爵制逐漸趨於完善完備。尤其是周代,賜爵主要以血緣關係的“親親”的主要判別條件,若是與周王室關係很遠沒什麼血緣關係,那麼就算你有潑天功勞也沒用,爵位高不了。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西周初年的楚國正是最佳案例,楚國先王鬻熊被周人用為謀臣、尊為師長、死在伐紂的前進路上,是功勞甚大的開國功臣。可到封爵之時,鬻熊的曾孫熊繹被安排在庭外看火爐,與那些蠻夷戎狄之君並坐,爵位也是第四等的子爵,這事直接讓楚國上下對西周的熱情降到冰點。西周到東周,春秋戰國出現不一樣的封爵標準——軍功,追根溯源這事從商鞅變法開始的,發展成體系完備、等級分明的二十等爵制,兩漢承襲使用著。軍功賜爵從原則上是不限於出身的,平民、貴族和奴隸皆可參與,而且這樣授予的爵位含金量頗高,對個人及家族社會生活中有極大的好處,例如為官資格、刑罰減免、社會地位、土地田宅等

封爵可以說對維護和鞏固社會秩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統治階級以此作為自己家族子孫福澤綿延及始終作為統治階層的保障。漢朝的建立後,劉氏家族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只要姓劉與劉邦有血緣關係近,這輩子都不用愁了,撈個侯爵不成問題,最高是裂土封王、執掌一地生死。而劉邦的家族是十足的平民草根階層,家裡除開有點地餓不死外,沒有其他的不同之處,與當時的芸芸眾生無異。可是在漢朝建立後,劉邦及繼任的子孫皇帝們,硬生生通過封爵將本是草根的家族逆轉為人前顯赫、無人不尊的貴族。還真別說,劉氏貴族的身份,即使是漢朝滅亡數百年依舊有人惦記著覺著好。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封爵是一種手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有一個尺度,才能在不造成什麼大危害下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且本是布衣之家的劉氏宗親,如何通過封爵實現昔日數百年才能達到的貴族化。

因局勢因功分封的異姓王

劉邦式微三十餘年,其父劉太公常稱劉邦為“無賴”,什麼都不會,比不上哥哥劉仲。劉邦起事之前是秦朝地方官府的泗水亭長,這地位聽著不錯其實就那樣,憑著這官職錢糧養活一家人是不可能的,因而他家還是沒有脫離農業生產。陳勝吳廣起義之前,劉邦起事之前,劉邦的妻子兒女——呂后、漢惠帝和魯元公主皆是田間耕作,劉邦兄長劉仲以“能治產業”有些成就(但只是比較起作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及其他平民)。這樣一個破落且普通的平民家族,卻因家族一份子的劉邦起事努力,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劉邦出身卑微,沒有六國貴族的高貴血統,沒有名震天下的聲望,更不是戰國七雄任何一支王室的傳統合法性。

漢王朝是劉邦與“天下之豪士賢士大夫”共同努力建立的結果,很多學者都認為劉邦之所以能勝過項羽登上皇帝寶座,其原因就在“於天下功最多且功盛德厚”。意思是劉邦分封王侯的原則是依照“功”“德”,於國於民有利之人皆有封賞,相對而言十分公平,而這個有利又是建立在軍功之上。漢元年二月至漢五年八月,劉邦共分封八位異姓王,全是依據軍功進行的。即便是與劉邦同裡、同日而生、兩家關係極好、“俱學書,又相愛也”的盧館亦是考慮到軍功進行地分封,他人說不出閒話。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而盧館的封王有著劉邦投石問路的意思——從因功封王到因親封王。秦末戰爭的史實很好說明,以軍功封王是極具說服力的。原因無它,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和因親封王需要一定的法理和傳統的支持。那些軍功封王之人無一沒有手握兵馬,因親封王首先需要分封之人有足夠鎮壓天下不服勢力的底氣與勢力。恰好,楚漢戰爭中得到許多割據勢力幫助才獲勝的劉邦不具有這個實力,但這個不具有隻是暫時的。漢王朝像是現代的公司,劉邦與功臣將相共同創立(曾有詔書一再強調:“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每人手上都有股份和投票權,所以劉邦做一些事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

先“共”再“家”的大智慧

漢五年正月,劉邦因“賢”被諸王諸將推上地位,當時大家都認為劉邦是個公平的人,不會像項羽一般只知道分封親近、排除異己、只顧自己利益。眾將言劉邦賢,劉邦也不能立即登上帝位,必須要做足樣子,要讓這些

“合夥人”知道自己對他們的尊重和在意。史書記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陽。”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劉邦因功封王,更是透露出這天下不是劉邦一人的家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因為劉邦賞罰公平啊,不會因為關係遠近有太多不同做法。其實這事我們都懂,表面說著這是共天下、當因功封王,但作為後的我們都清楚,民國之前的中國一直都是一人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呂氏春秋·貴公》有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這話在戰國時代是極有市場和影響力的,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也是那些非統治階級的利益,有了上升階層的渠道。而在周代以親親之義實行的“家天下”,過於注重血緣,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況且楚漢爭霸和西漢初年,那些執掌大權和才具出眾的往往是非原先統治階級,而是“血統低賤,出身平凡”的普通人。

從上古以來看,權力和利益的分配都是經歷了“共天下”,再到“家天下”。劉邦用分封諸將和功臣的方式分配了秦末戰爭的所有勝利果實,

“與天下同利”的劉邦得到諸將功臣的擁戴,得到主宰天下的權力及無上的聲譽,這才換來劉氏家天下的特權與機會。不要覺得這沒必要,其實這是很有必要的緩衝措施,無功無業的劉氏宗親剛開始就攀上高位,這會令那些刀山火海闖出來的功臣諸將們寒心啊,所以劉邦要讓劉氏宗族從草根到貴族,必須要經過分封有功之人這一步。“親親”分封雖說有人許多人對其不滿,但它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當諸將功臣們的利益需求得到滿足了,劉邦也能實現自己的利益。也變得順理成章、無人反對、情理之中的事。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應群臣要求分封的劉氏宗族

劉邦分封子弟是必然的,是受著周代以來近千年的宗法觀念影響。當親信盧館被封為燕王及原為齊王后徙楚王的韓信被廢不久後,大夫田肯上書皇帝劉邦分封子弟於齊。之後“始剖符封功臣曹參等為通侯”,共天下和群體利益要求得到滿足,群臣認同的家天下要開始了。高祖六年正月,韓王信等功臣諸侯王聯名上奏請求分封劉氏子弟為王。即便到這時候,分封子弟為王是板上釘釘的事,劉邦表現得依舊小心謹慎,先封從父兄劉賈、弟弟劉交為楚王、荊王,後封兄長劉喜、長子劉肥為代王、齊王,時間相隔七天,前後分封順序不是主要依據血緣關係,而是其對漢王朝立下的功績,劉賈、劉交正是當時呼聲最高的。

到這一步,就再無什麼後顧之憂地大肆分封子弟了。高祖十二年二月左右,漢高祖劉邦與諸大臣刑白馬(當時的馬頗為珍貴,更別說白馬)申之以盟約,即後世的白馬之盟,曰: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其實白馬之盟是一個契約和規定,有著三個要求,其一是諸侯王只能說劉氏宗親(當時異姓諸侯王被剷除得乾乾淨淨);其二是封列侯需以軍功為標準;其三是違背以上任意一條天下人都有責任殺之(也就是殺了不犯法)。這差不多是將“公天下”“私天下”融合在一起,除了那些死去的異姓諸侯王們,大家都十分滿意。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此次盟會,也讓同姓諸侯王的分封成為法理,分封諸侯王及封諸侯王之子侯爵位,是提升劉氏宗族整個宗族地位的關鍵手段,這用了近百年時間方完成,貴族化進程到此完成。早在漢初就有貴族一賜,當時是指戰國時期的六國公室(少了個秦公室,因為全被項羽殺光了)。劉氏宗族從草根到貴族,正是憑藉著諸侯王、王子侯等爵位來實現的,劉邦的小心翼翼,後來歷代天子“大手大腳”,近百年之間的分封,這才使其真正貴族化,不再是名義上的貴族化。

封爵是主要手段,而封爵帶來的一切起著輔助推動作用,首先是身份高貴,其次是文化素質提高,再其次是有衣食租稅,最後是各種社會特權,這才變為真正意義上的貴族,才算是與戰國王族無異的貴族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草根家族是怎樣一步步變成貴族的?封爵


結語

劉邦鑑於秦朝之亡的教訓:“子弟為匹夫,內亡骨肉根本之輔,外無尺土藩翼之衛”,劉邦“於是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先是維護這個王朝的中央皇帝的統治秩序,還起著令劉邦這個昔日的草根家族脫胎換骨成為永垂不朽的貴族的目的,從此不會被史書和歷史所遺忘和淘汰。不信你看那六國貴族,國家已亡漢朝建立,其貴族子弟日子過得還是很不錯。而劉氏宗族是作為大一統王朝的皇室貴族,時代無論怎麼變,待遇也會比他們好。個人以為,直至今天,劉邦的劉氏宗族依然還在,有著族譜證明,傳承不熄,沒有徹底泯然世人、與當年的普通百姓一樣。

劉氏宗族的貴族化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而劉邦的舉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參考文獻:《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