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胡子物理,让您的孩子有思路、有方法的学习物理。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结构,我们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就是因为我们不能看清他的结构。如果我们能够用一个方法解构我们的研究对象,并将它的要素,重新编辑成我们自己头脑中的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晰的认识事物了。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的将事物解构和重构,对于物理题的解决也是一样。

习题的解构

习题是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工具,它也是有自己的结构的,下图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结构出来的习题要素: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做不出题,多半是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 找不到隐性条件
  •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 没有养成利用辅助工具理解习题的习惯

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的情况,你可以利用这张图来刻意练习做题,当你掌握了这种“用带有结构的眼光看问题”的技能之后,你便可以在头脑中完成对问题的解构了。

习题的重构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习题的要素之后,我们便可以对这些要素进行重构,建立自己的解题路径了。

一、条件的重构

很多隐性条件是藏在线性条件里的,我们需要通过线性条件找到隐性条件,那么将到图中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重构在一个表中,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条件的梳理和挖掘了,如图。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二、问题的重构

问题与条件之间,只差一个方法/路径,所以利用表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方便的,如图: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简单题示范

木块在10 N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将水平拉力F增大到20 N,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首先我们进行条件的梳理

问题1: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为( )N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结合问题路径,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我们可以知道f=F=10N

问题2的条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为( )N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结合问题知道,f’=f=10N

难题示范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属于前10%的学生才能解出来的习题。下面我们来解构这道习题。

条件表格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问题表格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具体解释

  • A点,人具有最大的重力势能,随后人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落;B点以后,人出了受到重力之外,还要受到弹性绳向上的弹力作用。
  • 弹力是随着弹簧伸长量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重力和弹力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 B到C点,弹力增大,但还是小于重力,那么物体继续加速下降,动能继续增大
  • C点,重力等于弹力,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下落。
  • C到D点,弹力越来越大,关系转变,重力小于弹力,物体减速下落,动能减小。
  • D点,物体达到最低点,此时速度为0m/s,动能为0J,弹性势能最大

问题突破

  • A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C)点动能最大
  • 在这个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都转化为(弹性势)能

问题迁移

我们可以绘制出此题中动能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下图:

利用思维导图解构与重构,是解决物理习题很好的思维工具

用结构化的思维看问题,我们总是能够初步的建立一个思维模型,但是这个思维模型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场景,而只是一类的场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调试、修正这个思维模型,从而能够更加灵活、清晰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