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注:小編並非醫療專業人士,表述難免不夠精準,謹作個人學習分享,不作為操作依據。

在新年跨年期間,最讓人痛心的新聞之一,應該就是澳大利亞肆虐了四個月不止熄的山火,在這場大火中已有5億生物喪生,在控防、檢測、滅火、知識普及都排名前列的條件下,依然造成嚴重後果的重要原因是消防對山火的不重視;《流浪地球》世界中導致地球不得不走上流浪之路的起始點,也只是最初的一次乾旱、一種生物的滅絕…蝴蝶效應產生的後果往往是我們不能承擔的。生命也是如此,可能只是一次頭暈,一次嘔吐,身體的病變就這樣悄然出現,而到了生死關頭,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救助我們的只能是身邊的人。

據調查顯示,中國瞭解急救知識的人不足1%,而美國則高達25%。這樣的數據造成了每60s中國就會有一個人倒下,再也不會醒來。生命只有一次,學習急救知識,是未雨綢繆,是為身邊的親人、愛人和朋友珍藏一份重燃生命的保障和火種。急救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次環環相扣的“集體行動”,每一個公民都是生命鏈最重要的第一環,是識別和啟動應急反應系統的第一人。

2020年1月9日,亮中國聯合權威機構共同舉辦了新年第一期特別版亮·晚餐。分享嘉賓為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急救知識普及課程。亮中國也希望在每一次小小的努力中,為社會帶來一點點正向影響,將微光匯聚,照亮陰霾。

特別版的亮晚餐從一個僅有5道題目的互動測試開始,涉及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急救場景以及合理的施救措施,包括流鼻血、觸電、燙傷、溺水和心臟驟停,現場近50位嘉賓全部選對的寥寥無幾,我們對正確急救知識的匱乏可見一斑。不僅如此,在整個過程中還有很多重要的前提和注意事項都是日常被人們所忽略的,其中包括真正的急救開始的第一步應該是確定環境的安全。分享嘉賓強調,救別人的前提是保護自己,將自己置身危險之中而去換他人性命的做法不可取,在搶救別人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觸傷者的體液(眼淚、汗水、唾液、血液等);環境危險的情況下不能急於施救。

黃金四分鐘--心臟驟停時應如何施救

遇到有人心臟驟停時,每流逝1分鐘,救活率下降7%--10%。那麼看到身邊有人倒下,是否立刻需要進行心肺復甦?正確的施救方式如何?有無外界設施可以使用?

首先,在進行搶救前應先確認傷者情況:

1.確認傷者是否有反應。方法為:拍打傷者肩膀,並在兩側耳邊呼喊“你還好嗎?”,如傷者無任何反饋,則可以確認傷者已進入沒有反應階段。

2.確認傷者是否有呼吸。切忌用手探測鼻息,應數患者胸廓起伏次數,如5s—10s內無任何起伏則判斷傷者已無呼吸,應立即進行急救。

接下來,在請求他人撥打急救電話後,開始心肺復甦。

按哪裡?

心肺復甦按壓位置為胸骨下半部分,見下圖: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用掌跟處與該位置緊緊貼住,在進行按壓過程中該貼合點不能移動變換。以下圖相同的姿勢進行按壓。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救援位應位於傷者兩側,以方便替換施救者。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按多深?

把兩個手臂伸直,手肘不要彎曲。雙手緊扣,掌根相疊,手臂會像一個“深V領”。按壓深度要在5-6釐米,約三個手指那麼厚。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按多快?

速度在每分鐘100-120下,節奏和《最炫民族風》接近。

要不要做人工呼吸

相信大家在影視作品中也看到過一邊按壓胸腔一邊人工呼吸的場景,那麼人工呼吸應不應該做?

在確認胸外按壓間隔不超過10s,且有相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建議進行人工呼吸。首先打開氣道,一隻手放在前額上,另一隻手的兩根手指放在下頜骨上,使用仰頭提頦的方法,打開氣道;捏住他的鼻子,包住他的嘴,往嘴巴里吹氣;胸外按壓做30下,人工呼吸2次。

AED是什麼?

AED是自動體外除顫儀,利用強大電流將“死機”的心臟重新激活。正確使用AED可以將心臟驟停者的救活率提升60%。

如何使用AED?

目前的AED操作十分簡單,打開電源後機器會自己發出一系列指令,施救者只需要跟隨指令嚴格執行即可。打開盒蓋確認電極片為密封狀態且設備有電量的情況下,將電極片貼於傷者裸露乾燥的皮膚上(具體位置參考下圖),AED將自行檢測傷者狀態以及除顫激活。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使用AED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1. 檢測及除顫過程中,聽從設備指令任何人不得接觸傷者,否則將影響檢測準確性或自身受到電擊。

2. AED需要和心肺復甦配合使用,除顫後根據提示音頻率持續進行心肺復甦,直到更加專業救護人員抵達。

3. 使用時應保證傷者皮膚乾燥,且周圍環境無水。

哪裡可以找到AED?

微信小程序搜索“救命地圖”,可以清楚看到離自己最近的AED位置。

要知道,心臟驟停4分鐘後,大腦將會由於供氧不足及缺血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嚴重的會成為植物人。這4分鐘可能是我們聽首歌的時間,也可能是跑1KM的時間,但是對於一個心臟驟停的人來說,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接下來,分享嘉賓又為大家傳授了其他急救措施。

氣道梗阻

吃東西嗆到的難受程度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嚴重的將食物吸入氣管,不出幾分鐘人就會由於窒息倒地。面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施救呢?

首先要詢問被噎者是否需要幫助,這一問既是尊重的表現,也是保護自己的措施,強行施救也許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接下來,站在被施救者身後,站在患者身後,在患者兩腿間跨弓步以穩定重心,雙手環繞患者腹部。然後與自救時一樣,拳眼放在肚臍略上方,另外一個手去包住你的拳頭。快速地斜向上衝擊腹部,直到異物被排除為止。

亮中國: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 | 芳晟分享

如果自己被卡住,需要自救,應一手握拳,拳眼放在肚臍略上方,另外一個手去包住你的拳頭;再快速地斜向上衝擊腹部,直到異物被排除為止。

注意,腹部衝擊法只適用於固體。

中 風

每個人家中都有老人,老人較常發的病症就是腦卒中。對於腦卒中來說,黃金時間為3小時,只要3小時之內得到有效的救治,患者就可以康復。

判斷患者是否腦卒中發作有以下幾個步驟:

1. 患者面部表情能否變化。

2. 能否自主抬手。

3. 是否可以清楚發音,說話。

如都不可以,則可以判斷患者腦卒中發作,記錄發病時間並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3小時內送醫治療即可。

出 血

如果遇到出血情況,普通流血需用敷料按壓傷口處,持續按壓達到止血效果。如遇到大出血情況,則應該在傷口處上方5CM處進行紮帶止血。

中 暑

雖然中暑是一種常見情況,但一旦嚴重會帶走患者的生命,所以也需要及時救治。及時為患者進行物理降溫是其中一種方式,人體降溫最快的三個部位是:頸動脈、腋下與腹股溝。利用冰袋將患者體溫降下來可以大大緩解中暑症狀。

癲癇發作

癲癇會導致全身肌肉痙攣,遇到痙攣突發的人時,應該在確保現場環境安全的前提下,保護好患者,不受到二次傷害,移開周圍傢俱和其他物品;在患者頭底下墊一塊布墊或毛巾;拿掉患者身上飾物、眼鏡等,並鬆開衣物;撥打120。

在癲癇停止後,如果患者出現嘔吐或口中有液體,在確認患者沒有頭、頸或者脊柱損傷的情況下,讓患者翻身側臥。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患者是否失去反應和呼吸,如有此種情況應立刻開始心肺復甦。

溺 水

溺水施救最大的誤區就是倒控,溺水導致死亡的原因是由於大腦缺氧而不是喝進肚子裡的水。一旦有人員溺水且暫無呼吸應該立刻進行心肺復甦搶救。

急救要先救命,再救傷。生命是無價的,學習急救永遠也不會用到自己身上,但卻是身邊人的一份保障。正如那個故事裡所說的,每個人手裡都有一把長柄勺子,撈起來的食物只能送到彼此口中,如果每一個人都願意把自己撈出來的食物送到別人嘴邊,那就不會有人捱餓。急救也是同樣的道理。

讓互助互救成為中國社會新常態,讓意外不再輕易的奪走生命。亮中國也會繼續在喚醒社會責任感的道路上前行,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做讓生命沒有遺憾的事兒。

※本期內容來自209期亮·晚餐嘉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