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一線城市,大牌的科技公司還沒深圳多?

慾望ing


把國家比作父母,把城市比作子女。北京相當於跟父母住一屋的寶貝兒子,權力最大。上海有點像長子,深得父母偏心寵愛,把最重要的金融業,大宗商品交易所,重大的外資項目優先分給上海這個大兒了,但這兒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亨盡父母的厚愛,自己卻幹不成一樣事業,除了國企外企大項目,本土民企沒一個像樣的,一個名牌都沒有。反觀深圳則是最爭氣的兒子,父母叫它大膽闖蕩,它果然成為千百子女中最出色的一個,知名品牌最多,巨頭最多,經濟最活躍。

大根是這樣一個道理


A追風少年


首先糾正一下,上海不是最大的一線城市,上海市總面積小於北京和廣州,建成區面積也小於北京。

至於為什麼大牌科技公司沒有深圳多,這屬於關公門前耍大刀。上海雖是經濟最強市,但也是經濟最多元的城市,其中傳統經濟佔比很大。

而深圳是“科技經濟型”城市,科技型企業佔全市經濟比重比上海高出幾倍,本身就不是一個量級。深圳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就是以半導體、元器件等企業為主要扶植對象,定位於全國科技最前沿的城市。隨後手機和電腦開始普及,深圳的科技企業直接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在21世紀初,可以說內地的電腦和手機品牌有多一半都出自深圳,之後隨著優勝略汰,以及其他地區一些巨頭企業冉冉升起,深圳很多IT和移動通訊企業轉型或者改為零部件品牌,與此同時又誕生了更多科技類企業及產品,這當中包括一些近幾年發展速度突飛猛進的軟件業以及人工智能。

說起深圳的科技業著名品牌,手機有華為、中興、一加、努比亞、酷派、金立;家電有創維、康佳、先科、漫步者;電腦相關有神舟、七彩虹、昂達、航嘉、雷曼、騰達、影馳、映泰、磊科;互聯網及軟件品牌有騰訊、迅雷、本地寶、快播、金蝶……如此規模,放眼全國也無人出其右。

上海是我國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更是全國經濟金融中心,向來喜歡大企業直接來此落戶,而不是作為一個大號的創業孵化器去扶植一些創微企業,註冊資本小於幾個億的都瞧不上。然而深圳現在這一票名企當中,大部分都是從小微企業發展起來的,有下海或下崗職工創業、有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這些人創業初期很多都是一個分飾多角,同時客串老闆、財務、人事、一線職工,甚至跑腿幫員工買飯,馬化騰初期都得自己扮演女生聊天給OICQ增加人氣,就這種創業型作坊級起點的企業在上海能存活嗎?也只有當初包容性極強、對小微企業扶植力度極大的深圳能夠留得住。


城市發展報告


準確的說應該是上海計算機行業發展不太好,尤其是互聯網發展不算好,並且上海還錯過了阿里巴巴。

文章中的配圖涉及到上海的幾個地標,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認識嗎?可以評論區留言喲!

阿里巴巴作死錯過了阿里巴巴

馬老師最開始創業是在北京, 不過創業的時候馬老師遇到了很多阻礙,尤其是在做中國黃頁的時候,找到很多部門的負責人都是以“你這個要先約”為藉口搪塞。

因此時候馬老師離開了北京,離開北京之後,馬老師也曾經一度將阿里巴巴總部放在上海。

不過上海傲嬌呀,怎麼會瞧得起當年的阿里巴巴,上海只喜歡世界500強,只喜歡歐美的大企業,喜歡大型國有企業。更別說提供什麼政策支持了。


因此馬老師一氣之下把阿里巴巴帶回了自己的家鄉浙江,當然浙江是馬老師的主場,杭州市政府對於阿里巴巴的發展非常支持,最終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成就了杭州。

上海不缺大企業、包容性又極差學

上海之所以這麼傲嬌,互聯網發展至今並沒有太大的成就,拼多多、攜程已經代表了互聯網行業的最高水平,跟北京、杭州、深圳有BAT這樣的巨頭企業有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有兩個。

  • 第一個就是大企業太多了。

世界500強在上海基本上你都能找到中國區的分公司、辦事處。


  • 第二個就是上海的包容性太差了!

互聯網的發展,對於個城市包容性的要求很高,不管是北京、深圳、杭州都是包容性都非常好,上海可以說是大城市裡麵包容性最差的城市,沒有之一,這一點大家去感受一下上海大媽就知道了,真的是在上海人的眼裡,除了北京人都是鄉下人。

上海政策對於中、小創業企業太差了

相信在創業的都知道,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辦個什麼手續什麼的,我自己是深有體會,在成都分公司申請很快就申請下來了,在上海這邊真的是拖個幾個月很正常。

上海時國際大都市、金融城市,並且正如我前面所說世界500強、以及大型的國有企業、知名的品牌在上海你都能找到,上海有驕傲的資本,因此小企業就不被重視。

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因此,上海之所以沒有千億美金級別的互聯網企業終究還是有原因的,政策支持不夠、城市包容性較差,加上本身入住的大企業也不少,自然都不太能誕生本土的巨頭企業。


文章為字節跳動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專稿,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我是一名互聯網技術從業者、也是一位創業者,全網原創文章閱讀量已經突破1億,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我們一起探討互聯網、暢聊足球、籃球!


EmacserVimer


當初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陳毅都建議推遲進上海 周總理都同意進上海一定要謹慎 何況你們 當時的上海以全國1/1500的土地、1/100的人口,提供1/10的工業產值、1/6的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支出僅佔全國的1/60。改革開放上海也不是橋頭堡 為什麼?因為不敢 其它試驗田可以失敗 上海不行 上海亂了國家就亂了 所以浦東開發晚於深圳十幾年 一樣的道理 那些看似走在前列的科技公司 由於其不確定性 國家也不敢也不會在上海大力發展 上海擁有的都是共和國的支柱企業 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可退可進。


晨風乘風


那麼多城市都想用自己井底之蛙所謂的長處和上海比,夜郎自大地感覺自己所在城市超過上海後的自嗨,可笑!

回過頭看看上海,有和任何一個城市比過嗎?你說你的城市好,比上海好,上海人就笑笑表示同意。然後,某人剛剛膨脹起來的玻璃心又碎了一地,又要向全國人民宣傳: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在上海人眼裡外地人都是鄉下人……云云。


玉幡杆


上海的科技公司:

★集成電路:

中芯國際:今年量產14納米制程芯片,國內最先進。

還有華虹,華力微電子等企業,上海的集成電路產值佔全國1/5。

中微半導體:國內最先進的5納米刻蝕機,供貨臺積電

上海微電子:國內最先進的光刻機,今年出28納米工程樣機

上海新昇半導體:國內唯一量產的集成電路大硅片,打破國外壟斷

★生物製藥:上海每年研發了全國1/3的新藥

★汽車:上海生產了全國22%的乘用車

★港機:上海生產了全世界80%的港機

★汽車高端鋼板:上海生產了全國70%的高端汽車鋼板

★造船:上海生產了全國40%的船舶

★風電:上海生產了全國最多的海上風機

★機器人:上海生產了全國1/3的機器人

★發電設備:上海生產了全國45%的核電設備,40%的火力發電設備


流金歲月2028


深圳連個像樣的高校都沒有,還不如東北西北,螺絲刀組裝和互聯網虛擬模式為主。華為是高科技,平安騰訊萬科都不是。上海就厲害了,航天航空,生物基因,特種材料,重型裝備,工藝設計大量企業都是頂尖的,不掛科技抬頭沒有996,不在論壇上吹牛B,不賣模式人設,不畫大餅不裝B


你們可以0910


承擔的角色不同,上海地理上位於長江出海口,襟三江帶五湖,天然的通商口岸,所以就算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爆發後的淞滬會戰,解放戰爭時,基本上所有的戰役戰鬥都是在上海外圍,無論是誰都儘量保持上海的穩定,原因無他,上海就經濟一塊就是中流砥柱,解放前基本上國庫六分之一,解放後最嚴峻之時接近三分之一,就算如今也是穩居城市第一,拿去跟全省比也能佔據前五。論科技,我們常說的國之重器,航天,航母,東風快遞。其實就算是芯片製造生物醫藥上海也在培育發展,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那為什麼民營企業上沒有深圳那麼活躍?還是那句話承擔的角色不同,上海在我國是承擔著經濟中心的角色快不得亂不得,很多實驗性的經濟政策不會在上海試行,國家承擔不起這個學費,而深圳不同,其立身就是經濟實驗田,最激進的經濟政策,最開放的有活力的民營企業文化,這就是深圳的立身之本。所以你比較這兩個城市的角度就有偏差了。


寄語逍遙


不知道小編說的科技公司是什麼?山寨手機?,電腦組裝?……上海不知道有什麼大牌科技公司,但是我們知道上海能造航天飛機,民用大飛機,造飛船,造大驅,造航母,造科考船,造世界最大計算機,……等等,小編讓深吹們隨便挑一個弄一個出來玩玩。……

懂不懂一國大殺器?如果真的國家要靠山寨手機,組裝電腦來捍衛那就悲哀了!……


一瓶火鍋料


上海的船舶產業、航空產業,集成電路等等,這些產業出現的歷史遠比互聯網要長,但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是中國的軟肋。

上海確實很老土,當所有人都在討論新潮的互聯網經濟時,它把主要精力花在了一些不洋氣的產業上。

不過,正是基於這種沉默的付出,上海在這些“老行業”當中不斷湧現出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逐漸掌握了全球話語權。它對自我的更新換代,成功幫助了中國從跟跑角色變為並跑角色。

大國博弈下,能夠讓一個民族屹立不倒的,當然不是所謂新四大發明的共享單車,也不是對著二維碼掃碼支付的模式。

只有硬核,只有靠“高鐵”、“5G”、“大飛機”這類真正硬核的黑科技,中國才能不被卡脖子。我想,中興危機、華為風波已經很好驗證了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