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与托克托

原创 杨利民 土默川文化研究 2019-02-08


康熙帝与托克托

杨利民


内蒙古托克托的河口:蒙古语称为“湖滩和硕”,因发源于阴山山脉大青山段的大黑河,自北向南注入黄河在河口相汇,形成一个形似鸟嘴的“岬”,故而得名。

关于湖滩和硕(即湖滩河朔),在《绥远通志稿.要隘》中记述:“考湖滩河朔之著于世,因其地设有官渡,并有巡河防御官驻扎。故当清初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道出此间,鉴于河防之重要,乃谕令归化城土默特旗增设巡河防御二员,巡丁若干,分驻于南海子与湖滩河朔两地。而湖滩河朔巡河防御驻地虽在河口,但其所辖应巡之界,则南暨于喇嘛湾。”

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来到托克托县的河口,见“流凌始下,舟行之顷,河水莹洁,波浪忽平”,一时诗兴大发,吟诗一首:《黄河》(并序)

黄涛何汹汹,寒至始流凌。

解缆风犹紧,移舟浪不兴。

威行宜气肃,恩布觉阳升。

化理应多洽,嚣氛顷刻澄。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廷为传递信息便利快捷,加强内蒙古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敕令内大臣阿尔迪,理藩院尚书主持开辟杀虎口,张家口等五条驿路。

西路从杀虎口北到归化城,继而由归化城西南经杜尔格(今托克托县伍什家村),从河口处过黄河进鄂尔多斯。河口处成为连接这一驿路的必经渡口。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月, 为征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爱新觉罗.玄烨御驾亲征,经上述路线,驻跸归化城。十月二十八日,康熙率领大军来到今天的托克托县河口村的黄河岸边。

康熙帝与托克托


当时,黄河正是流凌季节,黄河流凌但还没有结冰。军情紧急,大军急切但过不了河,于是就暂驻在湖滩和硕(有史料上写作“湖滩河朔”。《绥远通志稿》,《土默特志》等书上注明就是今天托克托县河口处)。十一月三日,康熙在河口住到第六天的时候,泛舟黄河上边,诗兴大发,写下了上面说到的《黄河》(并序)这首诗。

非常奇怪,当康熙率领大军在河口住到第八天的时候,十一月五日后半夜,有人来报:湖滩和硕南“喀林拖会”(河水转弯处)的地方结冰。当时的情况是:“时天气温暖,自喀林拖会处东西数里外,河水湍急,独军渡处,冰坚盈尺。上命军士等分三路垫土,辎重渡河,如履平地。”(《清实录》)当时康熙大喜,非常高兴地挥毫写下了《冰渡》一诗:

云深卓万骑,风劲响千旗。

半夜河冰合,安然过六师。

第二天,大军从河口处顺利渡过黄河去西征。


康熙帝与托克托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为征讨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残部的叛乱,爱新觉罗.玄烨第三次御驾亲征,出京城,经大同,过保德,榆林,定边,赶赴宁夏。最后噶尔丹兵败服毒自杀。康熙大军取得胜利后,为巡视宁夏黄河,康熙特从宁夏横城(今银川市兴庆区)乘舟顺流而下。

那天,横城古渡上飘着康熙的101艘随驾船,其中楼船有3艘,官员和侍卫坐船96艘,能够载马匹的大船2艘。四月十五日,顺流来到湖滩和硕(今托克托县河口)。

康熙离舟登岸,又乘马于陆路行猎,与大军会合,于五月回京。

同年,康熙晓谕土默特两翼都统,于黄河东岸畔设湖滩和硕(托克托县境内)和毛岱(土默特右旗境内)两处官渡,官渡各设官船两只,渡口防御,骁骑校各一员,士兵五十名守护。官渡的职责是负责递送往来公文,并盘查过渡的骟马,犯禁等物。遇有公文折报随时随渡。

毛岱官渡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黄河南移,改设于包头以南的南海子,而湖滩和硕(今托克托县河口)官渡一直沿用下来。


2018年11月15日于呼和浩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