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2010年的互聯網玩家,應該很少有人不知道《植物大戰殭屍》。


近十年過去,這個曾經風靡全網的塔防遊戲仍大批玩家沉迷在給瘋狂戴夫對付各種奇怪的殭屍。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比起《植物大戰殭屍》在遊戲界的傳奇,應聲而起的製作公司寶開(Popcap Games)卻走過了大起大落的十年。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嶄露頭角

寶開公司的成功離不開時代的背景與公司員工們有趣的點子。公司成立於2000年,由三位學生創辦,本著做出讓人眼前一亮遊戲的信條,少年們為公司取名寶開。(popcap——像開瓶蓋的聲音,意在讓人眼前一亮)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三位創始人John Vechey, Brian Fiete 和Jason Kapalka


然而在剛起步時,三位少年似乎並沒有遵守他們定下的信條,而是劍走偏鋒,做起了傳(黃)統(色)撲克遊戲,但由於經(裸)驗(露)不夠,並沒有取得好的成果。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吸取教訓後,寶開公司於2002年發佈了《寶石迷陣(Bejeweled)》並一舉拿下CGW Hall of Fame獎項,打響了成功的第一槍。《寶石迷陣》也成為遊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截至2011年已獲得5000萬套的遊戲銷量,至今仍有非常大數量的消消樂類遊戲帶有《寶石迷陣》的影子(三消遊戲的萬惡之源)。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寶石迷陣1》


在《寶石迷陣》取得極大成功之後,寶開切準了當時電腦使用者們的碎片時間(上班划水時間),著眼於生產出趣味輕度小遊戲,避免與當時當紅的3A大作正面衝突。


2002年《怪怪水族館(Insaniquarium)》問世。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怪怪水族箱》


2006年《吞食魚(FeedingFrenzy)》(國內也稱“大魚吃小魚”)問世。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吞食魚2》


差異化競爭使得寶開在早年間混得風生水起,各類腦洞小遊戲更是為其他廠商提供了無限的創意(即便是現在,不少新遊戲中也有寶開小遊戲的影子)。


步入巔峰

如果說《吞食魚》作為一款童年經典遊戲佔領了一眾90、00後的中小學計算機課,那麼《祖瑪》就不僅僅是影響一代中國學生了,其影響是世界範圍的。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祖瑪豪華版》


2004年,《祖瑪(Zuma)》一經問世就先起了一陣“祖瑪”熱潮,國內外廠商紛紛跟進推出了各種版本、畫風各異的“祖瑪”,這隻口吐綵球的青蛙從此接替《寶石迷陣》成為了當時盜版最多的寶開遊戲。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各種盜版祖瑪


此時深耕數年的寶開公司已然是小遊戲的代名詞,但其並未就此放棄創新,而是在小遊戲大環境逐漸衰退的情況下推出了《植物大戰殭屍》。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植物大戰殭屍》


2009年,就在時代開始逐漸拋棄小遊戲,玩家們更傾向於遊玩一些新的大作的存亡之際,寶開遊戲發佈了《植物大戰殭屍(PlantsvsZombie)》——一款極富策略性的小遊戲。


《植物大戰殭屍》集成了即時戰略、塔防禦戰和卡片收集等要素,使其不同於其他內容薄弱的小遊戲,有著更強的趣味性和可玩深度。


那麼《植物大戰殭屍》在國內究竟達到了什麼火爆程度呢?


截至18年第一季度,《絕地求生》全球銷量大約4000萬。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絕地求生》


截至11年,《植物大戰殭屍》在不計算盜版的情況下,國內裝機量4000萬。


憑藉《植物大戰殭屍》,或者說是憑藉創新與進取,寶開公司登上了巔峰。


由盛轉衰

2011年,EA(美國藝電公司)以7.5億美元(約50億人名幣)收購寶開公司(“西木頭”、“Maxis”表示歡迎)。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美國藝電公司


然而在被收購之後,寶開似乎忘記了原來的信條(讓人眼前一亮),而是轉投資本的懷抱。彼時的寶開,一邊開設分公司,一邊加速榨取著“植物大戰殭屍”的利潤。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更讓寶開在國內口碑爆炸的是,其為中國定製的《植物大戰殭屍長城版》提升了遊戲難度(殭屍數量為國際版三倍)的同時,加入了非常多的內購道具。


包括後續推出的手遊版的《植物大戰殭屍》系列,策略的能動性大大低於氪金效益,遊玩體驗可以概括為 “氪金就能變強”(某迅點了個贊)。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植物大戰殭屍2》


這個階段的寶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部失去了三位初創領導人(11年到14年間三位初創人John Vechey, Brian Fiete 和Jason Kapalka先後離開公司),多次裁員,策略上的急功近利不斷榨取老ip的剩餘價值;外部各類手機遊戲異軍突起,更多畫面精美、玩法有趣的遊戲不斷搶佔小遊戲的市場份額。


寶開公司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主流遊戲界。


路在何方

不過失去昔日輝煌的寶開也並不是就此沉寂選擇等死。在消化了之前過於急躁帶來的惡果後,寶開痛定思痛,併成功在EA內部找到了另一家工作室——DICE(《戰地》系列遊戲的開發者,06年被EA收購)。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DICE與其旗下最出名的《戰地》系列


寶開與DICE結合了各自的優點,DICE拿出了《戰地》系列的寒霜引擎,而寶開則是拿出了“植物大戰殭屍”的ip,一款基於寒霜3引擎、輔之以PVZ畫風與世界觀的射擊遊戲就此誕生——《植物大戰殭屍:花園戰爭》。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植物大戰殭屍:花園戰爭》


《花園戰爭》輕鬆愉快的氛圍加上PVZ經典又略誇張的畫風,一時間的確掀起了一定的風浪,也成功讓寶開發現了一條可以嘗試的出路。


08年後隨著技術進步,小遊戲也在不停的進化中,整體上有三種趨勢:一是移植手機等輕度平臺(參考《憤怒的小鳥》等);二是作為調劑品放入3A大作(參考《刺客信條》、《巫師》、《GTA5》等);三是加入更多元素,打造成一款全新的遊戲(參考《PUZZLE QUEST》、《昆特牌》等)。


創造《植物大戰殭屍》的寶開公司,在十年經歷了崛起、沒落與新生

順時針分別為《憤怒的小鳥》、《巫師》昆特牌、《刺客信條》九子棋、《PUZZLE QUEST》


寶開的《花園戰爭》,無疑是選取了第三條道路,自此寶開公司也算是褪去了“小遊戲”公司的光環,作為一個新人開始探索遊戲世界更加廣袤的土地,在新土地上播種他們“讓人眼前一亮”的種子。


結語

11年前的寶開,可以說是最成功的小遊戲公司,放棄創新投入資本的懷抱,絕對是寶開做過的最失敗也是最致命的決定。


從《寶石迷陣》的崛起到《植物大戰殭屍長城版》的沒落,再到《花園戰爭》的新生,19年後的寶開在新的道路上彳亍,一如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