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之战,大清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但再悲惨的战争中也有它悲壮的亮点在闪光,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坚韧使然。

如邓世昌,在甲午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最后的时刻,怀着“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的英雄气概,带领“致远”全舰官兵全速撞向日本主舰“吉野”,以身殉国。他的大无畏,即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依旧震慑着四处烧杀抢掠的日本人,不敢妄动邓氏宗祠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日本人认识到中国军人也有风采,不仅仅是通过这一场海战,陆战也有让日军心惊胆战而难以忘怀的场面。

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将相不和

大东沟海战失利,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不再受清政府信任,退守威海卫后,他的权利只限于管理守卫徐公岛的北洋水师,由另一个人陆军统领戴宗骞守卫的南、北帮炮台的陆军不归他管理,而且两人对如何防卫威海卫意见大相径庭。

丁汝昌建议依托南北帮炮台群和防御阵地死守,而且南帮炮台群里的龙庙嘴炮台位置前突,距离徐公岛距离又最近,如果被日军占领,对徐公岛的北洋水师威胁太大,最好提前炸毁这个隐患。

戴宗骞是文人出身的武将,熟知兵法,大清水师一路溃败,他认为不是日军多么厉害,是以前的将领太无能,他骨子里是不拿日军当葱蘸酱的。他断定日军会从南边进犯,所以放弃守卫北帮炮台群,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到南帮炮台群,主动出击,要和日军在野外战场上面对面的较量一场。

临大敌,清军内部不能同气连枝,却各自为战,大清水师的结局早已注定。旅顺大屠杀的始作俑者,善长大兵团作战的大敌大山岩气势汹汹的来了。

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晚清版的地雷战闹了个笑话

在大山岩眼里,清军简直不堪一击,根本阻挡不住日军前进的脚步。他命令闪电拿下南帮炮台群,而南帮炮台群的关键点就是摩天岭炮台。

摩天岭位于南帮炮台群最后方位置,是整个威海卫防线上的制高点,如果占领摩天岭,日军就可以在摩天岭上居高临下,像打靶子一样逐个击破剩余的南帮陆路炮台,然后打击徐公岛的北洋水师。

日军的行营炮首先向清军阵地开火,陆路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兵分三路进逼摩天岭。

摩天岭是南帮陆路炮台群中的制高点,炮台周围有一圈用土夯成的围墙,每隔一段距离留一垛口,用以供火炮对外射击,但炮台配备的火炮威力却极为弱小,单单靠它根本无法阻挡扑上来的日军。

为此,戴宗骞在炮台前沿配置有一定的火力,同时设置了逐层防御,在炮台的胸墙外搭设密密麻麻的鹿寨,在鹿寨外围,埋设高密度的地雷阵,并在最前方挖掘了道道壕沟,壕沟内放置钉板,钉板上铺放薄薄的土层做掩盖。

可以说,戴宗骞是搜肠刮肚,把现代的地雷战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相结合,阳招、阴招一起招呼,就为了给日军,给大山岩上一课。

成群结队的日军逼近摩天岭,很快,壕沟内就想起了漫山遍野的哀叫声,日军进攻的节奏慢了下来。

还有惊喜。跨过壕沟的日军进入地雷阵后,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山谷,日军也随之消失在翻腾的烟雾中。

烟雾散尽后,战场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清军愣住了,日军也愣住了。很快日军发现自己只是裸露在外面的皮肤擦破点皮,根本没受到大的伤害,又挟卷着恶狠狠的杀气继续冲锋。为什么地雷阵声势震天,日军竟毫发无损呢?

按照今天的理解,地雷里面是炸药,人踩上去就能炸死一片人,然而清朝时的地雷跟现在的地雷还真是不一样。

那时的地雷本身爆炸了是不能伤人的,它里面只装有少量的黑火药,威力极弱,比现在的麻雷子,二踢脚强不了太多,使用时需要在地雷上面埋上薄薄一层土,在薄土上覆盖碎石,利用地雷爆炸把碎石崩开后击伤敌人。

旅顺大屠杀进行时,西太后慈禧正忙着吃她60岁的生日蛋糕,这样一个人会把多少钱用于强化军事实力上,可想而知。1413年,明朝初年,刘基、焦玉所著的《火龙经》里记载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意义上的地雷。而戴宗骞为日军准备的地雷阵盛宴用的就是这种杀伤力极低的地雷,尽管他特意增加了这种低级地雷的密度,但实际效果这么差是他战前没有想到的。

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三百勇士,唱响了染血的战歌

地雷战成为了笑料。面对即将登上摩天岭炮台的日军,戴宗骞只能寄希望于炮台的胸墙外搭设的密密麻麻的鹿寨,就是把树木的干枝交叉放置,用来阻止敌人的步兵,因形状像鹿角得名。

面对这种最原始的防御工事,日军一上来确实没摸着头脑,只能放慢进攻的步伐。但放慢不等于停止,大山岩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命令自己的工兵小队冒着炮火徒手去解除这些障碍,最终,这只工兵小队仅以伤亡15人的代价就打开了鹿寨缺口。

撕开裂口,日军大量涌入,武器落后的清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逃,日军拿下了摩天岭炮台。彼时,少将大四安纯站在摩天岭高处欢呼,突然,一枚炮弹从徐公岛方向射来,大四安纯荣幸的成了甲午战争中清军击毙的日军最高阶的将领。得到消息的大山岩大吃一惊,没想到刘公岛的北洋水师炮弹发射得如此之准。大山岩突然明白,戴宗骞并不可怕,最难缠的对手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时不我待,大山岩命令加紧拿下其他炮台,以完成与从水路进攻的伊东佑亨对北洋水师的合围。而距离徐公岛最近的龙庙嘴炮台就成了首要目标。制高点摩天岭失守,日军居高临下,秋风扫落叶般,南帮炮台群其他炮台一个个被日军占领,见此情形,龙庙嘴守军放弃抵抗,日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这座炮台。

登上炮台的都是日军步兵,他们不会发射清军的炮弹,于是便逼迫四名投降的清兵向北洋舰队发射炮弹。一颗颗炮弹迸发而出,定远舰的炮台率先中弹。丁汝昌知道,戴宗骞的表演结束了,接下来该他上场了。如果真的让大山岩和伊东佑亨对自己的合围成功,他成为第二个戴宗骞,只是时间问题。

没办法,只能出杀手锏了。在丁汝昌的舰队里,有三百人,他们像宪兵一样,表面上只是维持舰艇上的秩序,但实际上,他们是秘密接受过严格的近代化军事训练的海上特战队,他们统一装配有当时最先进的毛瑟步枪,无论单兵作战能力还是组队配合能力,都极其出色。对于丁汝昌来说,他们既是特种部队,也是死士。丁汝昌交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掉南帮炮台群,尤其是龙庙嘴,他不能让他的北洋水师成为大山岩练兵的活靶子。

三百死士秘密潜上龙庙嘴沙滩,他们距离成功如此的近。在日军的眼里,清军弱的掉渣,他们的突然出现一开始丝毫没引起日军的重视。直到战斗打响,日军一个一个的,一批一批的倒地,这三百个人像幽灵,像生命收割机一样,日军才发觉这些清军与他们印象中的清军完全不一样。训练有素的日军,集结重兵,在这三百个清军将要攻上龙庙嘴时,又把他们打回了沙滩上。没有掩护,没有退路,寡不敌众下,这三百个清军毅然赴死,唱响了一段染血的战歌。

爹妈都给起了名儿了,怎么就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呢?

甲午战争,撞沉吉野名留青史,三百勇士重创日军却无人问津,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