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韓邦奇榮歸故里已經七年。作為作為原南京兵部尚書,他在過去七十多年的人生裡,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

作為官宦世家子弟,韓邦奇從小就有忠君報國的壯志,他在正德三年考中進士,此後任吏部考功主事、升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山西巡撫、浙江按察司僉事等職,宦海生涯輾轉大半個中國。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應當說,韓邦奇的官聲是非常好的,朝廷也屢次嘉獎這位勞苦功高的老臣,韓邦奇在做官之外,還兼通文法,專注經史,留下了《苑洛集》等的解經之作。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韓邦奇回到陝西老家,算得上是衣錦還鄉。他在含飴弄孫之際,也時常想到這幾十年的跌宕起伏,好在自己的人生大體順遂,雖也有挫折,曾被罷官為民,但又能東昇再起,最後竟能老來還鄉,頤養天年,實在是人生之幸事。

況且,故鄉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在他的心中,天下承平的理想可能在不久後就能實現。

韓邦奇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就在七十七歲這年的深冬,還沒等到過年,一場天災浩劫突然發生。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時,突然大地搖動、山川崩裂,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地震災難在渭河平原降臨,八級大地震讓陝西、山西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人間地獄......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這場大地震雖然不是歷史上震級和烈度最大者,卻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破壞力最強者,史稱華縣大地震。

《明世宗實錄》中對此有非常慘烈的記載,這段話也是記錄這場天災最知名的史料:

壬寅,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陝西渭南、華州、朝邑、三原等處、山西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連震數次。河渭泛張,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三萬有奇。時致仕南京兵部尚書韓邦奇、南京光祿寺卿馬理、南京國子監祭酒王維禎同日死焉。其不知名未經奏報者,復不可數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出現的人名只有韓邦奇、馬理、王維禎等人,至於其他其他八十三萬罹難者,幾乎都沒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在民間的記載裡,有不少家族慘遭全滅,其中不僅有草根平民,也有鄉紳富農。

明代文人朱國禎在《湧幢小品》第二十七卷中有一則名為《地震》的記錄,便是對華縣大地震十分形象的描述,其中講到:“米仲良家八十五丁,陳朝元家一百十九丁,俱覆......”

雖然只是簡單幾個數字,但背後的慘劇卻是世所罕見的,即使是大規模的戰爭,也無法在瞬間摧毀這麼多家族人口。

朱國禎的記載十分詳細:

潼關、蒲坂、城垣淪沒。他如民庶之居。官府之舍,可類推矣。縉紳被害......又有渭南郎中薛祖學、員外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華陰御史楊九澤、蒲州參議白壁。而渭南謝令,全家靡遺。其他如士夫居民,合族而壓死者甚眾。受禍大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什六,渭南什五,臨潼什四,省城什三,而其他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別遠近,分淺深矣。受禍之慘者,如韓尚書以火廂坑煨燼其骨,薛郎中陷入水穴者丈餘,馬光祿深埋土窟而檢屍甚難......

與《明世宗實錄》的記載相似,朱國禎也記下了這幾個罹難的大人物的名字,而且對其死因記載更清楚。文中的韓尚書,指的就是韓邦奇,他在地震發生時不幸墜入火炕坑被燒死。

這一細節固然悲慘,但也暗示了一個關鍵問題,很多罹難者與之相似,因超強地震造成的破壞力,很多人死於各種相關的原因。

當地人的居住環境和地震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當時,大量人口居住在窯洞中,或者簡易的土坯房和磚瓦房中。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這種居住環境雖然冬暖夏涼,卻沒有抗震能力,尤其是面對超強的地震,大多數房屋都徹底坍塌。更要命的是,地震發生在深夜,幾乎所有人正在熟睡,即使有人在挑燈夜讀,因為深冬徹骨的寒風,他們也不可能在戶外院子裡看書,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們,早已進入酣睡之中,哪裡會想到地震突然發生?如果地震發生在白天,哪怕是傍晚時分,遇難人數可能都會少很多。

這場地震波及範圍很廣,以華縣為中心,災情嚴重程度呈橢圓形向周圍擴展。受災最嚴重是華縣、渭南、華陰一帶,這片也是人口稠密地區,因而傷亡非常慘重。

與此同時,西安、大荔、臨潼一帶受災也很重,在陝西西部,從咸陽、興平、禮泉、扶風一直到鳳翔一帶,都有嚴重的災情。而在山西,嚴重的受災範圍一直擴散到臨汾、曲沃一帶,這片區域都屬於華縣大地震的嚴重災害地區,可見其破壞力之大、影響之深遠。

這場災厄也引起了明朝文壇的震動,不少人為之悲慟,位列嘉靖文人“後七子”的宗臣寫道:“地顫山愁千萬裡,奇峰片片下沉水,黃河直上峰頭座,忽散人家室屋裡。往往屋上游赤鯉,千門萬戶半作鬼,廣廈高宮盡成土,白日不聞父老哭”。

深夜的地震發生後,又出現了很多餘震,大量房屋坍塌,幾十萬百姓被掩埋在廢墟和黃土之下,甚至連西安城裡的小雁塔也因此震塌了兩層。

史書上說的“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三萬有奇”,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數字,考慮到當時的歷史條件,實際罹難者很可能更多。

以明朝的統計數據能力,測算人口都是依靠實地調查、收集數據所得,一些人為了逃避稅收就故意少報人數,而統計官員也勢必有漏算之時。地震發生後,統計倖存者數字後,與原人口數比對,便能測算出遇難人數,但這種算法非常粗糙,大量不在冊的人口都無法被納入統計。

即便如此,有名有姓的遇難者超過八十三萬,這絕對算得上是人類浩劫了,但這場災厄似乎對嘉靖皇帝並無太大震撼。

犯言直諫 魂歸蒿里——死於嘉靖大地震的韓邦奇

整個大明朝的衰亡就從嘉靖開始,賑災與否,不能全靠朝廷。在地震後不久,疫病、旱災等次生災害層出不窮,當地倖存的士紳紛紛與民眾一起展開自救,只有朝廷的賑災援助,直到第二年春天才逐漸開始。

在這期間,又有大量百姓因傷病和饑饉而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原本還相對富饒的關中地區變得貧瘠而混亂,直到明朝末年,此處的生產力都沒得到恢復。

華縣大地震並沒有震醒明朝的統治者,除了假惺惺地祭祀一下,暫時免徵災區的稅賦,提供些許賑災糧款,朝廷也沒做什麼。

而那些賑災糧款,因為官僚層層的剋扣,最後發到災民手裡的寥寥無幾,甚至很多災民根本就沒看到救濟糧款。耐人尋味的是,在古代,天災尤其是巨大的災厄往往意味著上天對世人的懲罰,在不少朝代的末期,伴隨著朝綱混亂和腐敗的官僚集團的正是大量天災,尤其是旱災、蝗災最為常見。

相比之下,超級地震發生的頻率較小,而且多發於人口稀疏的山區,或者遠離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帶,雖然會造成嚴重的人口和財產損失,但一般不會直接威脅到朝廷的統治。但華縣大地震不一樣,它發生在人口稠密的關中地區,它造成損害,會直接動搖明朝的民心與官僚體制。

韓邦奇的死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不僅是因為其死於意外,更在於外界深知韓邦奇的人生起伏,是當時很典型的讀書人所遭遇的經歷,很多人對韓邦奇的人生能感同身受,他的罹難,讓任產生了同理心,也更加慨嘆生命的無常。

據《明史》上記載:“(正德)六年冬,京師地震,上疏陳時政闕失。忤旨,不報。會給事中孫禎等劾臣人僚不職者,並及邦奇。吏部已議留,帝竟以前疏故,黜為平陽通判。”

正德皇帝也不是什麼明君,經常是非混淆,對忠言逆耳聽不進去,也就不難理解了。然而,韓邦奇在京師地震後,明知皇上未必會聽取自己的諍言,還是上奏指出朝廷施政的過失,他無非是想借此警醒皇上罷了。

然而,正德皇帝哪裡聽得進去,他隨手一揮,就讓韓邦奇從員外郎貶稱了平陽通判。當然,這其中也有奸臣誣陷的因素,因為韓邦奇正直不阿,他竟然被小人落井下石,原本是為了百姓求福,不料被誣告為別有用心。

不過,韓邦奇也沒有怨恨誰,他依然恪守著儒家知識分子的精神原則,即使被貶官,也想著“求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此事讓韓邦奇的官聲大增,而它與另一場地震有關,韓邦奇最後死於地震,將這些事聯想起來,世人更是唏噓不已。

另一件讓韓邦奇載入史書的事情是關於兄弟情誼的。《明史》上講:“邦奇嘗廬居,病歲餘不能起。其弟邦靖藥必分嘗,食飲皆手進。後幫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歿,衰蔬食,終喪弗懈。鄉人為立孝弟碑。”

韓邦奇的弟弟韓邦靖三十六歲就去世了,但邦奇在弟弟病危時,對他悉心照料,看病情無法好轉,他沒日沒夜地抱著弟弟哭泣,三個月都沒有脫衣服睡覺。

這些事總讓人們想起儒家信守的道德準則,韓邦奇也的確算得上“孝悌忠義”的模範典型。

因此,在他意外離世後,朝廷還是作出了比較客觀的評價,給韓邦奇“恭簡”的諡號。後來,黃宗羲還寫有《恭簡韓苑洛先生邦奇》一文,來稱讚他的生平事蹟,並收錄在《明儒學案》書中。

然而,即使如韓邦奇這樣的恭儉之人,也沒法革除大明朝的積弊。

或者說,韓邦奇從來就不是一個改革家,他對政治的理解,更偏重具體政策上的實務改良,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弊端背後的根本在於體制的腐朽。韓邦奇的升遷也好,貶官也罷,都與皇帝一念之間的想法有關,至於其生死安危,更是早就完全與明朝的官僚體制綁定。

明朝後期,國家官僚體制的弊病越來越多,但因為大明享國時間長,多數人意識不到這其中的制度缺陷,即使發生了華縣大地震,即使想到天人感應的問題,也不會從革除體制弊病的維度去思考現實問題。

因此,韓邦奇死於華縣大地震,更像是一個傳統的儒生的死法,這個體制對他最後的評價也是中規中矩,畢竟,他從來沒想要改變它,因為不存在改革家的睿智和見識,韓邦奇對政治上的小修小補,反而讓他始終能與體制保持相對和諧的關係。

相比之下,韓邦奇還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擁有自己的傳記,而那些死在地震中的芸芸眾生,則沒有任何人能記下他們的名字,至於其一生的喜怒哀樂,更無從考證,而那些湮沒在塵土下的百姓,才是整個體制最基礎的構成,但他們意識不到這點,也無法作出任何改變,更何況,連書寫悲情的可能性都沒有,他們才是華縣大地震裡真正的沉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