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會被埋沒在時間的長河中嗎?

陳威峰


姓氏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結晶。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自己的姓氏已經缺乏最基本的瞭解。而各個時期修纂的族譜家乘,就是姓氏文化最好的傳承。



有道是: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從來根之深者,葉自茂;源之遠者,流自長。由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人類演化自有其序,文明大進,族有姓氏;繁衍生息,代代相傳;沒有譜諜之修,何以尋根溯源?凡以姓氏之家,必尋其祖;各清其源,各修祖譜、文諜,各續倫常尊卑。使天下百姓,繁而不亂、井然有序。此乃整修族譜之功,信其然。



泱泱華夏,在歷史的長河中,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由來,作為使用這個姓氏符號的個人,我們有必要也有責任和義務去了解自己姓氏的歷史。



現在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源?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清楚自己的家族文化!每一個姓氏的背後,都是一個家族,一代代先人的奮鬥歷史。而族譜又從側面反應出一定的歷史時期背景下,一個國家的經濟、人口、歷史等等的發展!



柴刀大哥


不要問我到那裡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那裡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一首綠葉對根的情意,道出國人的心聲。其實姓氏文化,就是根文化。古人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在中華5000年文化史上,追根溯源,尋根問祖,彰顯華夏兒女的民族自尊,中華姓氏文化的自信,家族血緣關係緊密相連與傳承。

中華民族是一個綜合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是一個多元體姓氏文化傳承發展的民族。很多姓氏都是從單一姓氏發展到多個姓氏,不尋根溯源,不立譜史傳,就如斷線的風箏,不知所蹤。因此,國人有撰寫國史、方誌、家譜的文史習俗,讓中華文明得以傳承,華夏文化得以梳理,姓氏脈絡得以佐證。

一、姓氏文化的意義

中華姓氏歷經多個朝代的傳承與變遷,至今姓氏數量就有一萬多個,形成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而姓氏來源又有多方面產生。

1、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分封儲國,以姬姓為主導、就分支多國,而這些國主、公子在歷史的長河中又自立自強,產生了多種姓氏。如:楚國宗主姓熊,其後代公子據封地增姓氏,產生屈、景、昭三大姓氏,“荊楚十八姓”之後衍生單姓143,複姓112。

2、唐五代時期,權勢籠絡賜姓。如沙陀國李克用父子賜李姓,楊家將中楊繼業在北漢時賜劉姓,又名劉繼業。這些賜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3、清朝滿姓漢化

1912年,清帝退位後,長期不學無術的”旗子弟沒有其生存之道,為了生存,隱姓埋名,脫下旗袍,改裝漢服,一時之間滿姓改漢姓的風潮興起,共計679個姓氏更改漢姓,如香港演員關之琳、胡因夢、歌唱家關牧村等。

二、歷代移民和姓氏遷移

中國曆代移民和姓氏遷移,大都發生於社會激烈動盪的歷史時期,因而呈現出時間相對集中,數是相對巨大,流向較為明確,地域相對固定等明顯特徵。主要有十大移民迂史,但最凸顯的是明朝洪武移民史。“山西大槐樹,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等,產生中華民族的根文化,魂文化,姓氏文化。

總之,姓氏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在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形成的,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紐帶作用,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數典不忘根,落葉要歸根”,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古代鄉紳文化的傳承,弘揚振奮民族精神文化的原動力,姓氏文化豐富了中國文化,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揚光大,繼續傳承,為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具有重大意義。


漢北河風


首先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反映了我們的姓氏文化面臨的形勢很嚴峻,面臨著即將消失的局面。從側面也反映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整體趨於弱勢,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進行干預。

我國的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其發展的時間、深度、廣度都是其它國家無法與之媲美的。我國有世界上歷史最長、譜系最完整的孔姓家譜,並且歷代政府都對它厚愛有加,進行保護。

在古代,我國是一個長時間具有宗族制度的國家,除了國家政府的法治外,在基層基本上就是以宗族法規來約束人們。每個姓氏家族都要建立自己的家譜、祠堂、推舉族長,進行定期的祭祀活動,逐漸形成了一套嚴格、完整的宗族法治體系。家譜是維繫宗族制度的基礎,就像今天的徵信體系一樣,約束著人們不得有超出宗族法的行為。在歷史上家譜記錄著人們森嚴的等級區分、輩分歸屬。

建國後家譜文化得到了弱化,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家譜丟失、毀壞現象。由於提倡破除封建迷信,所以家譜的發展受到了抑制。改革開放後,家譜文化又開始局部發展起來,但與以前相比卻不可同日而語。2000年後,發展傳統文化被提上議事日程,家譜文化又面臨著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家譜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著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生產、生活、風俗、人物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是官方史志的必要補充文獻。

家譜文化幾千年來塑造著國人的人文氣質,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觀念與國家觀念,形成了獨有的家國情懷文化。

家譜文化幾千年來,不斷的增強著我們民族的凝聚力。歷史上面對幾次的外敵、外族入侵,我們民族最終延續至今,其中家譜文化功不可沒。

新時代的家譜文化,應該適應歷史潮流,緊跟中國的發展步伐,與時俱進,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

科學的研究家譜文化,拿出實際的行動,我們一樣可以使家譜文化發揚光大。

所以說,家譜文化不會淹沒,也不可以淹沒。在發展家譜文化方面,我們必須勇往直前,開拓創新!





人傑山嶺


我們是中國族譜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就是研究中國族譜文化的,早在幾年前,我們就已經非常重視族譜文化的傳承與研究了,當然我們也會呼籲更多的人重視並從事中國的族譜文化,相信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後,您的顧慮應該是不可能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