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宗教相關的迷信能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還存在著?

未來探索菌


因為人需要一個所謂“心靈的歸宿”

當然,我更喜歡稱之為“心理的安慰”

不為什麼,人性如此。

想象:如果你旁邊的人,都覺得你最強最吊最NB,每天在旁邊讚美你,說你如何如何智慧,如何如何強壯,說你前途如何如何光明,你是不是覺得很爽?

反過來,如果他告訴你,你的智力大概是中等水平,人群中可能能拍到前60%。你的體能算是及格,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相貌平平,沒有技能,沒有特長,除了買彩票中獎和被富婆/富翁看上,也沒啥前途。你是不是覺得很不爽?想扇他一巴掌?儘管這可能就是事實?

這就是一個心理的安慰,或者叫心靈的歸宿。

宗教就有這個作用。你現在可以很慘,前途一片灰暗,但是隻要你聽他們的,你可以在天堂成為人生贏家啊!或者下輩子成為人生贏家啊!或者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某種神秘力量的幫助下,成為人生贏家啊!

科學就不能。你慘,哦,我知道了。你前途灰暗,我好像也沒什麼辦法。你說信他何用?能讓我死後得到72個處女嗎?垃圾。


人總是會活在比較中的。活得差的人想活得好,活得好的人想活的更好。如果有“活得更好”的希望,那就不會去宗教裡尋求寄託。如果沒有了“活得更好”的希望,那隻能寄希望與來生/天堂/因果報應,來假裝自己可以“活得更好”了。

過去幾十年裡,中國飛速發展,大多數人可以說生活得很有希望,也就不需要去找個什麼虛頭巴腦的東西去寄託希望。反之,哪裡的發展一旦慢下來,比如ayja;fi^#&$,那些地方的宗教氛圍就a;lsjenf;s&T&^$&%*Yoi。

無關科學,人性如此。


IvanZhu


主要是“科學”學起來太難,很多人又不肯相信,而宗教相關的迷信不但容易“理解”和相信,大多數人“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而且給人的心理安慰很大。

比如說,道士做法用桃木劍,神父洗禮用聖水,彌散用聖餐,這些東西都是普通日常的東西,宗教賦予它們神奇的屬性。你相信桃木劍可以斬妖嗎?聖水可以驅鬼嗎?聖餐可以變成血肉嗎?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喬治·伽莫夫的外公是大主教,他從小當助手,他曾經把一口聖餐麵包含在嘴裡,帶回家放在顯微鏡下面,發現麵包並沒有變成肉。嗯,你說這事兒什麼樣的人可以理解呢?

很多時候,即便是有足夠的證據擺在眼前,很多人也選擇無視。大多數人的理由是,宗教存在幾千年了,科學才多少年……這種“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的倚老賣老模式,很多人是相信的。他們反而不能理解科學工作的方式是“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寧願相信姥姥說的錯誤說法,也不相信科學提供的正確做法。

宗教者,祖宗之遺教也。祖宗傳下來的,這種古老權威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不可質疑的。然而在科學精神看來,任何事情,無論是誰說的,都值得質疑、重新檢驗。這正是科學精神難以普及,迷信反而容易流傳的一個原因。


松鼠老孫


回答這個問題,必先弄清宗教、科學、迷信三個概念。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當前世界的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佛教、道教等。它的起因,源於人們宣揚自己對某些事物的認識。

科學:指的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理、化)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迷信:是指迷信徒和迷信活動,是人對事物一種痴迷信任狀態。更指盲目的、不理解的相信,甚至是扭曲地相信。它純屬一個人的主觀臆斷行為。

宗教與科學是密切相關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這樣歸納判斷的:就科學而言,它只能斷定"是什麼",卻無法斷定"應該是什麼"。而"宗教只涉及對人類思想和行動作出評價,卻無法合理地說明事實以及事實之間的關係"。"儘管宗教和科學之間劃分得涇渭分明,但兩者之間依然存在牢固的互䃼與相互依賴的關係。…這種情況可以打這樣一個比方:沒有宗教的科學腿腳殘疾,而沒有科學的宗教目不能明"。他甚至這樣說:"科學研究最強大的動力正是這種宇宙宗教感情。…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唯物主義時代,唯有嚴肅的科學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引自愛因斯坦《人類的未來會好嗎》一書)。我想,讀了愛因斯坦這些至理名言,対於宗教與科學的關係已一目瞭然,毋需贅言了。科學與宗教必將長期並存,互依互補。

迷信,作為人們一種盲目的、不理解的信任,絕不侷限於與宗教相關。它沒有特定的時代、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條件、特定的對象。而是完全由個人的科學素養、文化素養、"三觀"如何而定,因人而異。迷信的本質是相信了不該相信的東西。比如有人迷信"金錢萬能",有人迷信"權力至上",有人迷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也有人對自己崇拜的人或物,也有追求到痴迷程度的,這些都屬於迷信。此外,有些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難、挫折甚至打擊,也會產生盲目迷信。比如,佛教本身是啟迪人的智慧與覺悟的,是幫助人正確認識生死觀、生活禪的,是引導人們積德行善、諸惡莫作的。可如今,絕大多數信徒卻不惜錢財,到處燒香拜佛,捐建寺廟,塑造佛像,目的只為一個"私"字。想通過這些,讓菩薩保佑自己(或家庭)升官發財、事業興旺,求子得福,避災消禍,身體健康等等。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而是實實在在的迷信。

總之,只要有人類存在,有社會活動存在,有不為人知的事物存在,有不可預測的未來存在。那麼,迷信行為,總會在一部分人身上發生。這應該也是一種客觀實在吧。可以減少,但不會杜絕!



玉堂行佛人


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可能思考的有點“另類”請大家諒解。

首先,我們要區分宗教和科學,本源的區別。

無論是佛教也好,還是其他宗教,我們細緻的瞭解後可以發現,他們主要追求的自身的完善,心靈的昇華,靈魂的解脫。

以不是宗教的,但容易理解的《大學》來說,大學是幹什麼的?在於明明德,在於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看到了,這段話就是說,要想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做好自己。

具體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靜心,誠意。

所以總結一句話,就是向內求。為自己負責。

反觀科學的進步和發達:

是的,人類的科學水平一直提高,房子從茅草屋,發展到了高樓大廈;

武器從石頭瓦塊,發展到了大炮原子彈;

交通工具,從倆腿,發展到了動車飛機;

信息通訊也簡單了,人的生活也舒適了,醫療條件也改善了……

但一個最根本的,人的煩惱解決了嗎?

恰恰相反,現在人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差,汙染越來越重,病越來越難治,人體功能越來越失去的多,自然災害越來越強烈,生存的壓力越來大,戰爭的可能性也在加劇……

有部了不起的電影《阿凡達》,描述了一個理想中的星球,那裡的美好生活,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嚮往。他們沒那麼高的科技,卻能夠很好的和星球融為一體,真正的天人合一,這正是現代人對現代生活的反思,並且對未來願景的描繪。

現代這一切都是向外求的結果。

不久的未來也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當然希望它更久一點,但終究會來。這次的戰爭,就是人類自食惡果——一直向外探求,追求武力的惡果。也許只有通過此,才能讓人類進行足夠的反思。

我也不是反對科學,提倡宗教。我只是反對人類一直向外探求,提倡關注自身,關注內心。

恰好,宗教在做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有信仰,願意改變自己,這才是文明進步的表現。

相反,一味追求外在,科學進步,相互攀比哪國的戰機天下第一,哪國的原子彈威力最大,誰的飛機開的最快……對不起,在我看來,這只是離人類自我毀滅又近了一步,是文明時代的恥辱,併為此表示擔憂和遺憾。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慈愛,善良,勇敢,正直,堅定的方向完善自己,把自己從慾望的漩渦中拉出來,走到昇華自己內心的路上來。

這樣,也許有一天,我們沒有仇恨,沒有壓迫,沒有戰爭,只有和平與愛,這個世界才真正算是步入新的文明。

雖然,這個願景比較遙遠,但我相信,人類總有走到那一天的時候。


文人小哥


1.《憲法·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1979年7月1日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去掉了“算命、算卦、看相是封建迷信…”的條文,所以,從法律角度上講,把宗教看作是迷信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把“命、相、卜”等易學看作迷信也是不再有法律支持的;2.對宗教理論、玄學易術的理論,科學上有沒有正式的證偽?有的有,有的沒有,所以,對於被證偽的理論,可以算作迷信或偽科學,而更多的理論,科學或科學家只是“沒有辦法證實”,而沒有“證偽”,只是有些所謂的科學家、民間科學家、科普專家、打假鬥士以及一些“唯科學主義”的人主觀上把二者畫上了等號,要知道“未證實”並不等於“已證偽”,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上過小學,都知道“小於(大於)”和“不大於(不小於)”的概念,不能因為看見“A不大於(不小於)B”就簡單地認為“A小於(大於)B”,因為還有一種可能是“A=B”,同理,不能根據“科學未證實部分宗教、易學理論”就推出“科學已證偽部分宗教、易學理論”而作出“部分宗教、易學甚至是整個宗教、易學理論就是迷信、偽科學”的結論,因為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這個條件是“科學為發展到極致”,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所謂的科學家、民間科學家、科普專家、打假鬥士以及一些“唯科學主義”的人在“科學未證實部分宗教、易學理論”的條件下,以個人、團體的名義宣稱“科學理論已發展到極致”、“科學將無在發展的可能”,那麼,他們就可以宣稱“科學已經證偽部分宗教、易學理論”進而可推導出“部分宗教、易學理論甚至整個宗教、易學理論”是迷信,但很可惜,到現在沒有任何人提出“科學理論已發展到極致”或“科學將無在發展可能”,缺少這個條件,講“宗教、易學”與“迷信、偽科學”劃等號是違反科學精神的,也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和科學根據的。多說一句,《道德經》中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這說的是一個“度”,當超過這個“度”,正常也能變成怪異,善良也會變成邪惡,所以當過度認同科學理論,不尊守科學精神,那麼,科學也就成了迷信,就是“唯科學主義”。


請改叫我大魔王


純正的宗教如基督教,不是迷信,而是真正的信仰,人若無信仰,人生就無目標,屬瞎人走路。心中有信仰,就有約束,不敢任意枉為,不敢貪汙,不敢嫖娼,不敢娶小三,無信仰的人,與畜牲相似,做人無底線,缺德。


風華正茂135672356


科學和宗教是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他們有的時候甚至能互相解釋。對科學和宗教的盲目崇拜,死心依賴就是迷信了。我們不能用科學解釋所有,也不能用宗教覆蓋一切,只有在相互的交融中才會發現更高更遠的深奧。


風塵舊客


我不認為宗教信仰是迷信活動,我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宗教會與封建迷信混為一談,我以前上歷史課也學過有關宗教的課,到現在還有一些印象。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先來說說佛教,我記得歷史書上是這麼說的:佛是大徹大悟的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要消滅一切慾望進行修行,將來靈魂可以進入極樂世界。

這段話裡面沒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說的都是實話,只有極樂世界有點意識形態的幻想。

極樂世界跟我們以前看過的,桃花源記有些類似,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我也在幻想著有奇蹟出現,讓自己快點好起來,這也是迷信嗎?

再來說說伊斯蘭教,它的教義裡說罪人會下地域,好人會升入天堂,讓人順從和忍耐,我覺得也是告訴人要做好事,包容,要與人為善。

基督教是西方人的信仰,要孝敬父母,要誠實,知錯必改,對愛情執著,我突然明白,為什麼當初,宋美齡一定要讓蔣介石信奉基督教了。

信教不是壞事,它是提醒人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有敬有畏,才會少犯錯誤。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沒有信仰,什麼都敢做,忘記了善良,誠實,忠誠,仁義道德,要想讓我們回到毛主席時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為人民服務,還任重道遠。

我整天呆在屋裡,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看看悟空問答,簡單的回答一下問題,看來我也是在修行,我離大徹大悟也不遠了。😄


菜根的思考


  宗教不僅是人的一種行為與活動,也不僅是一種觀念與思想,宗教指示另一種現實、另一個世界、另一種生活、另一種生存形態、生存模式和生存規則。為什麼有宗教?這是人的精神境遇產生的一種結果,宗教是人精神的產物。在人遭遇難以改變的現實困境的時候,在人並不知道一切事實為什麼發生,發生的一切為了什麼的時候,當人在存在中自覺絕望無助的時候,當人面對一切無能為力的時候……人的精神性自救行為發生了,人在精神運動中虛擬出需要的一切,人使用精神性行為去實現願望,人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另一種現實,人創造出世界之外的另一個世界,人創造出另一種生活、另一種生存形態、另一種生存模式和生存規則……等等來改變、取代人不願意接受的一切,這全部的行為、過程和目的組合就是宗教活動。人就是這樣產生、進行、延續了數千年的宗教信仰。\r

  宗教信仰行為是人出於對現實存在的疑問、批判、否定、改變的目的,宗教行為是人的精神自救,是人與現實衝突的另外出路。宗教信仰傳達了人對既有競爭生存模式的質疑和否定態度,表達了人內心希望的生存形態和生存理想,宗教信仰最大限度地披露了人的內心狀態,同時對人的精神性存在進行終極關懷。宗教行為是人最接近自己內心的努力,所以,宗教信仰歷來都是人的精神避難所,是人為自己營造的理想王國的簡化版,是人的精神能力創造的宏大作品。\r

  雖然宗教信仰強化了人的認知行為、激活了人的精神活力、擴張了人的存在範圍、緩解了人的現實困厄,但是,宗教創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人為的、主觀的、極端的、混亂的、矛盾的。宗教的核心理論並不能應證人的既有認識,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並不能他洽和自我圓洽,完全不足以說服人離開現實接受其信條。任何宗教都沒有改變人以物質和生命為基礎的生存本質,也沒有改變生命個體的存在方式,更沒有取消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理由,任何宗教都沒有改變人與人關係的本質。而且,宗教信仰的虛擬性質不足以抗衡現實和改變人的生存意識,對人的有益作用和負面作用同樣明顯。宗教信仰的精神主觀本質使其不可能長久有效於人的生存,人的科學認識和科學技術及科學精神已經將宗教理念逼向死角。宗教的日漸式微說明其不可靠性質,宗教不能確實的解釋事物、生命和人,宗教也無法向人證明自己。\r

  宗教的本質就是人的主觀意識,宗教對人的現實存在有修正和彌補的作用,但宗教畢竟不是存在的本來真相,所以,人為的試圖修補存在缺陷的宗教不會存在得太久,當存在的真相出現,存在被顛覆,宗教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感知主義者


迷信,我們要從字面來解析。

迷:沉迷,對某事物興趣之高

信:信任,絕對服從及絕對可靠

那這兩個字加起來就是,沉迷在絕對信任之中。

如果一個人對宗教抱有絕對信任,不懷疑,那就是迷信。

相反的,一個人對科學抱有絕對信任,那同樣也是迷信。

世界上沒有絕對,更沒有絕對的可靠。

人是有意識的動物,有意識就應該有懷疑。

科學的成果並非我們個人所定論的,因此可以說沒有絕對的正確性。

宗教信仰大多是心靈的慰藉,但科學同樣也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科學的範圍之大,宗教信仰亦然。現在大多數所謂的科學,其實不都只是“學科”嗎。如:量子力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同樣的,宗教信仰,佛學,儒學,道學等,也同樣是學科。科學有書籍,宗教也有。科學是一種普世價值觀,但宗教是一種生命的指導思想。他們兩應該互相存在。

因此,沒有絕對的迷信,更沒有絕對的權威。

不要用所謂的科學去抨擊別人的宗教信仰,也不要用宗教理論去對抗科學。

他們之間不能相互兼容,也最好不要兼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