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最喜欢的一件珍品,重达1600斤,飞机带不走,只能留在机场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我们也都明白,年代越是久远,可以考证的资料越少,就连两千多年前的商朝,我们的了解也不多。饶是两千多年的时间,商朝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也让我们了解到那时候人们的文明。如今博物馆中保存的商朝文物,最多的就是青铜器,而最能代表商朝文明的,无疑也是青铜器。

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我们都看见过这样两件青铜器,一件名为“四羊方尊”,一件名为“司母戊鼎”,而今天要说的这件文物,是“司母戊鼎”。

艰难时期的求生之道

1939年,我国还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而司母戊鼎就是在那一年,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被当地的村民发现,它的身上也有一段非常坎坷的故事。

河南安阳一带是风水宝地,这里先后发现过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是大型的王公大墓,这一带发现过大量的甲骨文,前国民政府还组织过大规模的挖掘,而当地的村民就是靠给国民政府打工生活的。但日本对我国进行侵略之后,挖掘工作就被迫停止了,村民们没办法,要吃饭啊,于是就自发到田里挖宝,再将挖到的宝物贱卖给在这一带闲逛的古董商。

意外发现司母戊鼎

这一挖,就挖出了司母戊鼎,这可是一件大家伙,等到村民们真正的将它挖出来,也对眼前这尊四四方方的青铜器震惊了。

可刚刚过去了十几天,日本人就知道了村民们挖到宝物的消息,村民们不好推脱,就应下来了,日本人见到这尊青铜器,眼睛都离不开了。可村民们哪愿意将文物就这样给日本鬼子,于是找了其他的大买家,人家给出了20万光洋的价格,但要将大鼎分开。有的人一听到这个数,眼睛瞪得都直了,那天晚上,他们就对大鼎下手了,但因为弄出了很大的响声,怕引来日本人,加上越砸越觉得作孽,村民们又将鼎埋回土中。

方鼎落入蒋介石手中

后来辗转之下,方鼎被当作贺礼,送给了60岁的蒋介石,存放在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博物馆中。在中央博物馆中有很多的文物,而这一件司母戊鼎可以说是蒋介石最喜欢的一件文物。

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准备逃亡台,这尊方鼎是他念念不忘想要带走的,但因为鼎本身的重量太大,重达1600多斤,飞机带不走,他只能将其丢在机场。之后解放军就将这个方鼎截获了,1948年抗战胜利之后,司母戊鼎首次展览,蒋介石还亲自参加了,可见他最这尊鼎的喜爱有多深。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司母戊鼎就被存放其中。

方鼎

而今,司母戊鼎已经改名为商后母戊鼎,它是商朝后期的铸品,高一百三十三厘米,口长一百一十厘米口宽其实就是厘米,重量为832.84千克。

它是商王祖庚,或是祖甲为了祭祀其母戊所制作的鼎,也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更是距今为止,我国古代最终的青铜器。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的宏大,组织严密,分工也相当的细致,本身四面的中央是长方形的素面图案,剩下的各个部分也各有图案,因为腹部有“司母戊”的字样,故被命名为“司母戊鼎”。

从司母戊鼎的传奇故事来看,不得不说,我们还是要有一定的实力,不然就会被别人欺负,自己的文物也会被抢走。好在当时的村民并未屈服于日本鬼子的魔爪之下,鼎上的痕迹也跟世人说明了它的坎坷,为了修复鼎,专家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鼎本身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光是修复,就花费了数月之久,专家还为鼎做了一个“假耳朵”。经历了种种之后,司母戊鼎才得以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若是不去了解这段历史,或许也不会有人知道,它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