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公交司機與出租司機素質高低真相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筆者因工作需要,幾乎跑遍了國內重要城市。在不斷地接觸新城市、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人文素質時,我漸漸摸索出一點規律:城市的發達是這座城綜合實力的表現,最直觀或者說最重要的一條指標就在於市民素質的高低,而人民素質的高低,對於外地人來說,第一印象往往是由出租司機給出的。

外鄉人去往一地,下了火車、飛機後,由於人生地不熟等原因,往往會選擇乘坐出租車,這時候司機就成了一扇瞭解該城窗口。我們可以從出租司機處得到有用信息,例如本地美食、遊玩場所等,司機態度的好壞,在先入為主的裹挾之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外鄉人對這座城市的判斷。

淺析公交司機與出租司機素質高低真相


以筆者去過的城市為例,超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北京出租司機有首都人民的覺悟(或者說光榮,樂意見到國內各地朋友),只要你和他說話,他絕對會願意和你搭腔,此外,北京還有不少出租司機來自東三省,我所遇到的大都熱情;上海的出租司機相較之北京則相反,他們不會主動搭理你,除非你要去的地方他感興趣,會打聽你來滬幹嘛;廣州的司機會計較你乘車距離的遠近,如果不能使他滿意,那麼態度全程不會好,並且還會跟他的同行們發語音抱怨;深圳雖然與廣州咫尺之遙,司機素質不啻雲泥,他們會主動提行李,會提醒後排乘客系安全帶(當然這是深圳市交通要求),會詢問是否需要打開空調,總之你能感受到國際大都市的文明。

超大城市如此,往下的城市我不再細分,出租司機的素質大同小異。其實我們也能夠理解,畢竟現代這個社會,人人逐利,出租車以載人拉客謀生,司機要考慮油耗、車損,所以他們更樂意拉遠距離的乘客,有時候不願意開空調,生活沒有容易的,大都可以理解。

但我還是想舉兩個例子。一次我在某中部四線小城打車,我們一行三人,到站後司機不願意按表計費,而是要以人頭算錢,車費不菲,他操著本地話,溝通不便,無奈只得多付車費。另一次,我在西北某旅遊城市,司機話不多,到達目的地後我做好了是否要為車費溝通的準備,但一切多慮,打表計費,還開具了發票。由此可見,在金錢至上的年代,也不是人人為財都不擇手段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老實賺錢的人或許短時間無法暴富,但踏踏實實賺來的錢才是致富的基石。

淺析公交司機與出租司機素質高低真相


筆者自己所在的二線城市,出租司機素質也和中國大部分城市一樣,狡猾而市儈。但是經過觀察,我發現公交司機是一群與出租司機截然相反的人。在我這座城市,不敢說每一位公交司機都這樣,至少八到九成的公交司機都是正直的好人。

有人看到這裡,一定疑竇頓起,公交車明明在馬路上橫行霸道、橫衝直撞、唯我獨尊,而司機作為罪魁禍首,你怎麼能說他們是正直的好人?實際上,公交司機也有他們的苦衷,公交那樣的龐然大物,如果不講究點駕駛技巧,一定會被小車不停加塞;另外,公共交通作為城市的基礎通行方式,使用的多是弱勢群體,如老人、學生等,有時候公交車的“蠻橫”,何嘗不是對弱勢群體的一種維護呢?當然,對那些以危險方式駕駛公交車的司機,我們還是需要譴責抵制的。

我們不去討論公交車的霸道,很明顯這只是個別城市的個例,單說公交司機的素質,普遍高於出租司機。公交手機在路口遇到行人過馬路,會自動停車示意行人先走,就我自己而言已經遇到不下於三次,像車站等候老年人上車、廣播讓座提示等工作職務所在,就更加不計其數了。那麼,為何會出現公交司機素質普遍高於出租司機的情況呢?

首先,公交跟的士是兩種運作模式,公交是公司制度,類似國企,公交司機有為人民服務的天然使命感;出租車雖然也是掛靠在各個出租公司,但出租車仍然是個體私營,商人重利,他們可不管與己無關之事。

淺析公交司機與出租司機素質高低真相


其次,公交車循規蹈矩,反正是上班,總共就那麼多站點要跑,那麼為什麼不去日行一善呢?而出租車不同,出租車本就是小車,來去自由,每天能多拉一個乘客就能多賺點錢,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出租司機一般只管好分內的一畝三分地。

再其次,公交公司有其體制規矩,經常進行公益教育,並體現在對各位優秀駕駛員的表彰上,如“工人先鋒”“黨員模範車”“好人代表”之類的榮譽,使公交司機越做好人越有勁兒。出租司機沒有那麼強的集體榮譽感,反正也是單打獨鬥,做了好事也不見得有糖,乾脆索性不做了,他們有事沒事就在各個語音群裡吹牛扯淡,討論今天跑了幾單、收入如何、跑單質量等,可以說是相形見絀了。

最後,公交司機因崗位光榮而更樂於做好人好事,出租司機每天三教九流什麼人都要接觸,也難怪他們會用更油滑的方式去應對未知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