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將TOP10

TOP 10 王堅

王堅,鄧州(今河南鄧州)人,南宋抗蒙名將。嘉定十一年赴棗陽,加入忠順軍。秘密潛入蒙古軍造船之地,燒燬其船支二千餘。寶祐二年,在抗蒙總指揮餘玠的率領下和曹世雄等在合州、廣安等地擊敗蒙古軍。升興元府都統兼知合州,開慶元年,蒙哥汗親率大軍圍攻合州,王堅與副將張珏堅守釣魚城,多次擊退蒙軍。蒙哥派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為王堅所殺。蒙軍攻打九月不下,蒙哥為旋風火炮受創而死。蒙軍被迫撤退,史稱釣魚城之戰。以功封寧遠軍節度使。後調任湖北安撫使等職,因遭賈似道排斥,景定四年三月,改任和州知州兼管內安使,景定五年三月,鬱憤而卒。

宋朝名將TOP10

TOP 9 劉錡

劉錡,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初年名將,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

劉錡自少隨父征戰,宋徽宗時為閤門祗候。南宋建立後被授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頗著威名。之後受名臣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又扈從宋高宗,兩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紹興十年(1140年),在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將完顏宗弼軍,並派兵協助岳飛北伐。次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後被罷去兵權,兩知荊南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老病而無功。

劉錡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對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起到重大作用。 《宋史》稱“(張俊)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併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嶽”。

宋朝名將TOP10

TOP 8 孟珙

孟珙,字璞玉,號無庵居士。隨州棗陽(今湖北棗陽)人,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左武衛將軍孟宗政第四子。

孟珙出身將門,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為岳飛部將。孟珙早年隨父抗金,並參與滅金的蔡州之戰。宋蒙戰爭爆發後,孟珙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由於其在抵抗蒙古軍的傑出表現,被後世軍史家稱之“機動防禦大師”。累官樞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封漢東郡開國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後以寧武軍節度使致仕。

宋朝名將TOP10

TOP 7 曹彬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北宋開國名將,後周太祖郭威張貴妃外甥。

後周世宗時,奉詔出使吳越,累遷引進使。嚴於治軍,明重軍紀,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為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964年),參與滅亡後蜀,遷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974年),滅南唐、伐北漢、攻遼國,遷樞密使。雍熙三年(986年),跟隨宋太宗攻打遼國,作為東路軍主將,孤軍冒進、兵疲糧乏,導致岐溝關之戰大敗,坐罪降為右驍衛上將軍,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魯國公。

曹彬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討伐後蜀、南唐,絲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第威勢自異於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迴避,不稱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談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見。做官,俸祿分給宗族,沒有餘積。平定後蜀回朝後,宋太祖從容問及官吏的善惡,他回答說:“軍政之外,不是我應該聞見的。”再三問他,只推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潔端謹可用。任節度使知徐州時,有個屬吏犯罪,已經結案,一年以後才杖打他,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曹彬道:“我聽說這個人剛娶媳婦,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認為是媳婦剋夫,而朝夕鞭打辱罵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遲緩處罰,然而也沒有枉法。”北征失律後,趙昌言上表請求對他執行軍法。到趙昌言從延安回來時,被彈劾,不能入宮見宋太宗。曹彬在宰府,替他向宋太宗請求,方允許趙昌言朝見。

宋朝名將TOP10

TOP 6 吳玠

吳玠,字晉卿。德順軍隴幹縣(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名將。吳玠早年從軍御邊,抗擊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領兵抗金,與其弟吳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後歸屬於曲端、張浚麾下。富平之戰失敗後,吳玠扼守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敗金軍,史稱“微(吳)玠身當其衝,無蜀久矣”。吳玠汰冗員、節浮費,廣設屯田、修復廢堰,與胡世將創轉般折運法,使糧儲充足。官至四川宣撫使。

吳玠早年從軍抗擊西夏,後與其弟吳璘領兵抗金,於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此挫敗金軍,為保全川蜀之地作出傑出的貢獻。當富平之戰宋軍大敗、金軍全力入侵川蜀時,東南一帶也形勢危急,如果不是吳玠挺身而出,“無蜀久矣”。川蜀百姓感念吳玠的恩德,至百年後仍未改變。

吳玠行軍作戰時遵從孫武、吳起之戰法,只談遠略,不求小利,因此能每戰必勝。他統御部下嚴明而有恩惠,常常虛心詢問、接受意見。吳玠雖身為大將,但能聽取最下層的士卒的想法,因此士卒們都樂意為他拼死效命。吳玠選用將佐時,只視其功勞高低,不為親朋故舊或權貴而徇私情。

宋朝名將TOP10

TOP 5 曹瑋

曹瑋,字寶臣。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名將,樞密使曹彬第四子。曹瑋出身將門,沉勇有謀,喜讀書,通曉《春秋三傳》。少年時便隨父親在外任職。宋真宗即位後,改知渭州,馭軍嚴明,賞罰立決。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襲破李繼遷,並據地形修築工事、鞏固邊防。李繼遷死後,曹瑋上疏請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妄動。此後與秦翰破章埋族於武延川,分兵滅撥臧於平涼,屢立戰功。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吐蕃李立遵部入侵,曹瑋於三都谷大破其軍,斬獲頗多。此後累遷至宣徽北院使、籤書樞密院事,因宰相丁謂誣陷,連貶知萊州。晚年曆知青州及天雄、永興、河陽軍,官終彰武節度使,封武威郡公。天聖八年(1030年),曹瑋去世,年五十八。獲贈侍中,諡號“武穆”,後世遂稱其為“曹武穆”。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繪像昭勳崇德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瑋為將四十年,未曾失利。他治軍嚴整,史稱其“平居甚閒暇,及師出,多奇計,出入神速不可測”。自三都谷之戰後“威震四海 ”,唃廝囉每聞其名,即以手加額。

宋朝名將TOP10

TOP 4 李繼隆

李繼隆,字霸圖。祖籍上黨(今山西長治)。北宋初年將領、外戚,樞密副使李處耘長子、明德皇后長兄。

李繼隆在宋太祖時以恩蔭補任供奉官,參與攻滅南唐、北漢,並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頗有斬獲,以功授鎮州都監。其後隨大將崔翰、潘美於滿城、雁門兩次擊敗遼軍。雍熙二年(985年),党項首領李繼遷擾邊,李繼隆率兵將其擊敗。次年,再隨大將曹彬北征幽州,並全師而還。旋即改授滄州都部署,在宋軍於君子館戰敗後退保樂壽,受宋太宗責罰。端拱元年(988年)至端拱二年(989年)間,接連在唐河之戰、徐河之戰中大敗遼軍,使宋遼戰爭形勢為之一振。淳化五年(994年),以河西行營都部署西破李繼遷,擒趙保忠(李繼捧)。次年,任靈、環十州都部署,西征無功。宋真宗即位後,被解除兵權,加使相銜出守鎮安軍。澶淵之戰時,受任駕前東西排陣使,與大將石保吉統軍抵禦遼軍。

景德二年(1005年),李繼隆去世,年五十六。獲贈中書令,諡號“忠武”。乾興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廟庭。宋理宗時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繼隆為人謙謹,通曉音律,喜讀《春秋左氏傳》,且禮待儒士。又擅長騎射,智謀過人,征戰南北數十年,為一時名將。

宋朝名將TOP10

TOP 3 韓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自號清涼居士。延安(今陝西省綏德縣)人 ,南宋名將、詞人,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十八歲時應募從軍。他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金國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又在平定各地叛亂中作出重大貢獻。韓世忠為人耿直,不肯依附權臣秦檜,曾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史稱其“固將帥中社稷臣也” 。累遷至鎮南、武安、寧國三鎮節度使,封爵鹹安郡王。晚年杜門謝客,口不談兵,悠遊西湖以自樂。

宋朝名將TOP10

TOP 2 狄青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人。北宋時期名將。出身貧門,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於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宋仁宗時,憑藉戰功,累遷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戰功,交好名臣尹洙、韓琦、范仲淹等人。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一生經歷二十五戰,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襲崑崙關最著名,拜樞密副使、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

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團猜忌狄青,狄青出判陳州,最後抑鬱而終。

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準制勝的機會然後進行。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衝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功。

宋朝名將TOP10

TOP 1 岳飛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宋朝名將TOP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