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如何变得糟糕的?

残枫落鸿


学校的风气就是校风,校风变糟糕无非是几个主要原因:

1、学校的建校理念发生了偏移,就是学校所引导的价值观发生改变;

2、学校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教育者弱化;

3、社会大环境对学校完成了负面影响,学校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

4、学生群体受社会影响大于接受学校的教育影响,学生倾向于社会;

5、社会上的恶习流入校园,甚至主导了校园风气,学校受制于社会。


城市里的真气


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或者有了制度却不能落实,就会造成学校风气不好。

我举两个例子。有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因为对领导有意见,就三天两头请假。他知道请假制度中对工资是如何管理的,所以他就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来学校一次,然后接着请假,说是家里装修。

学校里老师的安排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这样请假,他的课谁上?只能天天都加给别人。时间长了,别的老师不干了。最后他的课就变成自习课,把班主任老师也给气完了。

关键是,他这样做,校长也毫无办法。顶多是不评优评先呗,工资又没有损失,饭碗也不会丢掉。别的老师看着眼红,那就跟着学吧,最终结果,就是累死干的,闲死看的,乐死捣蛋的。

这样的学校,风气能好吗?

再说一个例子。评选优秀班主任。按照制度规定,对班主任实行量化考核,分数最高的,评优。结果,等到评选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大的得偿所愿,没有神通的,就只能仰望苍天。

长此以往,老师的积极性在哪里?学校的风气怎么会好?





Sj未名人


我从教以来一直待在一所乡镇初中,从未换过学校,外面的世界咱也不是很懂。就以我的经历来谈谈你的问题,题主说的是风气变糟糕,而我们学校是越变越好了,反过来推演就是你要的答案。

什么是校风?

简言之就是教风、学风,好的校风即整个学校充满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生气。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活泼自由,又不乏严肃紧张。

坏的校风即一潭死水,教师只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争名夺利,没有任何进取心。有些老师做不到爱岗敬业,只为自己的利益奔波,觉得这是铁饭碗,应付了事。学生作风懒散,坏习惯多,纪律无序,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各方面对成绩无所谓。看似表面正常,实则病入膏肓。

19年光阴经历了哪些校风转变?

2001年我师范毕业后如愿进入这所乡镇初中工作,生在农村的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时还是满心欢喜的。与此同时,我的第一位校长也上任了。第一学年工作时也不太关注校园风气,就是努力工作,在业务上潜心钻研,很快在本职工作上进步很大,自身感觉做的不错,应该能得到校领导表扬吧!

该学年结束后,我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被扣了很多量化分,表现不如那些只会侃侃而谈的新教师。原因在于很多资料没有交,都是些形式化的东西,根本不管你实际做了什么,解决了多少问题。我对考核方式有很大的意见,又能怎么样呢?量化结果贴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引起了很多老师的不满。有的找领导要说法,居然结果给改了。很多像我这样不愿给领导添麻烦的老师,有意见也不提,大家都在无声的抗议。

之后几年,我还是努力的工作,也看淡了荣誉得失,职称晋升也没我的份。不过,自己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自己计算机水平比较好,又开始兼任教务处的一些工作,但学期量化时也没有体现出来。

学生管理方面我简单说说,教学成绩不谈了。就说运动会吧,20年里学校运动会次数五个手指都用不完,有时候上级来检查,连个运动会图片都很难找出来。区上各方面评比,我们很少有突出成绩,相比其他兄弟学校差远了。

前几年,老校长调走了,换来了现任校长,比较年轻一些。一上任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看的出来干劲蛮大的。先把中层管理捋顺,各司其职,不再像以前一样职责不清。重视体音美工作,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开展各学科社团工作,有成绩就有奖励。职称评比透明化,校长不能随便改变评选结果,提高了教师积极性。这几年我们的校园风气越来越好了,气氛也活跃了,中考成绩农村初中第一名,其他成绩也在不断刷新记录。

总结:为什么校风会变糟糕😰

我以19年的经验告诉大家原因:不要分析来分析去的,什么社会风气;什么生源下降;什么职称政策,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管理者的思维和方式是否正确,没有好舵手,再好的船也能给开偏了。

注:配图与内容无关。


德飞说教育


我待过三所中学,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分在一所乡中,因为当时还没有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大都遵守纪律,自觉学习,学校管理没有太大的困难,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值日老师夜晚值班,只要注意没有社会青年爬墙进学校捣乱就可以了。但是学校领导特别排外,不是本地人,你就是干得再多再好,优秀也轮不到你,领导班子也不会让你进去,期末奖金外乡人永远是最低等,还不允许有埋怨情绪,我就是因为年轻气盛不谙世事,当看到自己平日里认真负责,而我的学生考出的成绩是建校以来很久都没有的好成绩,而期末奖金却和学校里整天酗酒课不上课的一位体育老师一样。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私下埋怨了几句,谁知让有心人听到把话转到了领导那里,于是第二学期我的课周六排到最后一节,错过了最晚的班车和班船,周日回家就得当日返校,连住一晚都不行(以前还没有双休日),被整得连家也回不去了。这样的学校,你还有工作的热情吗!恍恍惚惚在那待了6年,调到另一所乡中,离老公上班的另一个县城很近,20分钟的车程,这里已经执行几年的九年义务教育了,好的生源往两边县城好的学校就读,或者去市里的学校读,自然生源素质不是很好,但也有因为家里穷走不了而留下的好学生,那就是班里一股积极向上的正气。乡中都有一种现象,乡下不出去打工的社会青年特别喜欢到学校周边闹事,值日老师领导都得轮流值班守夜,乡下派出所警力有限,不可能每晚来帮学校巡逻的。而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学生又特别多,领导也常常无能为力,谈成绩,学校没有优势,谈纪律,领导找不出管理的好办法,此校不排外,但也不在乎成绩,教学成绩与评优没有关系,据说很多各种证书到了领导办公室就被分完了。我当时30岁,正是人生中工作的最好年华,我没有亲戚可以依靠,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只有通过努力工作,突出成绩来获取证书,才能评职称,这是这个行业普通人唯一的出路,可我连这条路都没了!我空有抱负和激情,看着整天只懂在办公室等上级指示电话的校长们与乱糟糟的校园,我一小女子,痛心失望无助!在这个行业,我该和谁抗争呢?可悲的是,我在这里,浪费了十年时光,因为我找不到能帮忙调动的人。由于管理混乱,成绩太差生源越来越少,,2010年被撤掉了,我来到离家更远的县城中学,根据先入为主的思想,乡下来的老师,只能上普通班了,特尖班由原校所谓优秀教师上,至少,这里以成绩为宗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很大,既要平衡普班又要突出成绩,但庆幸的是,没有我的前两所学校那么奇葩。其实一所学校,校长的自私和无为,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和前途,更耗费了广大普通教师的青春,磨平了他们为教育事业满怀信心的激情。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却一味官僚自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损害贻误的,是孩子们的教育和前途啊!



金妹6970


“三味"在农村初中从教已30年,共在3所农村初中待过。30年3所初中所侍候过的校长,来来往往,约有10来位。

第一所初中:90年到08年,这段时期,总体感受是:教学条件较差,教师待遇较低,但学校“三风”还不错,教学质量也不差。

第二所初中:08年到17年,这段时期,学校风气上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好转差的过程,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双双经历由差转好的过程,学校教学质量也由好向差转变。

第三所初中:17年至今,校园是撤并新建校,各方面设施条件相当不错,虽然仅短短两年时间,很多东西有待稳定,但总体上感觉,校风也不容乐观。

30年的风雨历程,既看尽了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也曾以主人翁的角色亲自参与过,如今回过头来,细思校风变换过程,要问“学校风气是如何变得糟糕的?",应该说,与“如何构建学校良好风气?"问题相似,这个变化过程和原因都是既简单又复杂的。

下面,“三味”结合自身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简要分析:

一、学校风气的具体内涵

学校风气,有广义上和狭义上二层含义。我们平时常讲的“校园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这狭义上含义。而广义上的含义,除了“三风"外,还包括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信息化程度、环境美化、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关系等。

我们教师经常会碰到去外地学校参观学习的机会。对于一所有着良好风气的学校,在我们刚踏进校门,看到宽敞、整洁、美丽的环境,布局合理、颜色清新协调的建筑时,学校美好的形象便开始在我们的心中形成。然后,漫步校园,感受其富有特色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学生彬彬有礼,教师在潜心办公,教学秩序井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为这种书香气息而心动。

与此对比,有些学校一切却截然相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花草被随意践踏,校舍墙面灰旧脱落、乱刻乱画,各种文化、休闲设施人为损坏残败不堪,学生追追打打哄哄闹闹,校园随处可见教师闲聊的身影……不用多说,这样的学校,风气好不了哪去!



二、学校风气是如何变好或变糟的

影响学校风气好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1、校长的治校理念和能力,是决定学校风气的关键性因素。

有这么一句话:"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个好校长。"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校长的设计、执行和监管。如果把学校比喻成一块待琢的粗石,就看校长这位雕刻师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和什么样的雕刻技能。

现在的校长多为上级任命制,而不是竞选或推举制,任免时难免会掺杂很多人情关系。上级并不一定比教师更了解同事,因此,很难做到任人唯贤。

一所好学校,短期间校风日下,以至沦落为“差校"、"烂校",或许就因为校长一项不切实际的制度、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一次微不足道的私欲……千里之堤,溃于一穴!

2、社会不良风气是影响校风的重要外部因素。

学校不是一个密闭的真空罐,再怎么"封闭式"管理,做不到也不可能与世隔绝。特别是农村学校,现在的农民刚好从原来的贫困变得富裕,性情多有浮躁,不仅自身沾染了不少坏习性,也耳闻目染了孩子。诸如赌博、霸凌、不尊师重教、超前攀比消费、抽烟酗酒及不文明行为等,被学生不知不觉地带进了校园。

这些不良习气被带入校园后,给校风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学风日下,不想学习者、违纪现象增多。

"三味"亲眼见过一位家长,在家聚众赌博时,不仅不管孩子学习,在“手气"不佳时还将孩子拉扯进来“换手气"。

另有一乡镇初中,本来校风一直良好,教学质量保持全县前茅,但就因为当地部分家长过于野蛮无理,对教师惩戒学生时的小错纠缠不放,让老师心寒,以致在一、二年间,校风骤变。

3、面对法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加强,使得学校和老师一时间拿不出有效应对措施,导致学生的品行和纪律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状态。

一方面,学生不想学,自律自控力差,违纪行为常有发生;另一方面,学校不能辞退学生、不能让学生停课,老师不敢打骂责罚。二方面搅合一起,形成恶性循环。


三、如何才能建立和稳定良好的学校风气

校长在校风建设上至关重要,也大有作为。下面"三味"仅从校长方面提些看法:

1、校长应对学校的发展有个长期规划,对学校发展的品味和特色有个清晰的定位。

2、校长应以制度管校、管人、管事。制度的制订应充分考虑民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并监管长效实行到位。切忌校长以话当制度的专制官僚作派。

3、校长别将自己当领导。一个真正有权威、得民心的校长,是操劳在教师基层中间的“服务者"。会上说空话、会下耍官派的校长,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校长一人也建不好一所学校。

4、校长不可贪心过重。老师的眼晴是雪亮的,心如明镜。

5、校长不宜将学校的教学工作完全盯死的分数、升学率及排名上。一所有良好校风的学校,不仅教学很棒,师生的文体生活照样不逊色。

6、校长对某些已分配给中层领导分管的工作,不可推责而视而不管。校园卫生、学生纪律等,不管怎样,校长应时刻放心上,做到心中有数。

7、校长是学校师生的核心,没有特殊情况时,最好让师生经常见到你的身影。切忌以出差等各种借口,经常不归校。

当然,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稳定,单靠校长一人也是不行的,既需要全校师生的顶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家长及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三味聊教育


一个学校的风气,就是一个学校的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民族也有每个民族的性格。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性格,每个学校也有每个学校的性格。学校的性格就是学校的风气。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糟糕的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领导班子不作为。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把握着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如果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的空间和环境。那么,如何让学生让学校有一个好的风气呢?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学校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也至关重要。有些校领导在其位不谋其事。很多工作,只是流于表面,缺乏教育情怀。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但是教育情怀是一个教育人从事教育行业的一个本能发心。是扎根于教育人内心的东西,有些时候这些并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如果一个校领导没有教育情怀,是很难带出一个好风气的学校的。

2、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校园文化会给学生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指出方法,创造环境。人毕竟是环境中的人,离开了环境,人是没法成长的。作为学生也一样,如果没有足够好的校园文化,学生的成长也很难逐步提高。我们在网络上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校长每天在大门口晨读,迎接同学入校,这是一种校园文化;每周一全校师生集会学习传统文化,这也是一种校园文化;每学期都会搞几次运动会,各种文艺演出,这也是校园文化;让学生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这也是校园文化,等等。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能够引导学生向善的,向好的活动都是好的校园文化。都应该大力提倡和执行。学生的心智发展上不健全。更需要我们学校去做好的氛围,好的环境。

3、学校缺少太多仪式感的活动。

我们都知道衡水中学军事化管理,各种活动,各种仪式每天都有。可能在有些学校看来,这些活动会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但是结果呢?他们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还是非常优秀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我们学校老师去激发;学生的创意也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我们给提供展示锻炼的舞台;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需要我们去唤醒的;学生的梦想也是需要我们学校老师去点燃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学校提供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一个又一个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分享,去做到。只有这些很有仪式感的活动,很正式的活动,才能让学生安静的去思考,去想象,去与自己关联。一些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活动,不会让学生有任何触动。嬉笑打闹中,不会让学生有任何成长,只是在浪费时间。因为静才能生慧。较强仪式感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认真去体会。

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的风气的好坏,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因为老师和学校领导才是环境的提供者。教育情怀,教书育人不能只是流于表面。我们要做实做真。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吴老师谈教育


一所学校的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校长。学校走下坡路,风气变坏,主要责任者自然就是校长。

首先明确一所好学校具有哪些特点。

一所好学校,一般具有以下外显特点:有一位优秀的校长;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有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学生成长生动活泼,全面发展;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同时具有以下内隐特点:办学理念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特色突出,具有优秀的学校文化。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校长。优秀校长与优质学校,是同步被社会承认的。像中国人大附中校长刘澎芝、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都是名校长,所在学校也都是声誉卓著。

一些薄弱校的改变,通常都是通过一位有胆识、有魄力、有思想、能担当的校长来实现的。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原上海闸北八中的校长刘京海,都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都是把一所默默无闻的薄弱校,改造成特色突出、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校。

如果一所学校在几年间,社会声望越来越低,生源逐渐流失,相应学区房价格明显下降,那就需要全面反思了。

第一责任人一定是校长。通常会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校长办学思路不清晰,缺少进取精神,工作推着干,是维持会长,个别的素质不高,还搞些不正之风;二是学校制度不完善,学校治理处于低水平;三是队伍人心涣散;四是生源流失严重。后三个方面,都与校长有直接关系。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之亦然。

我是管窥苍穹,专注研究基础教育,欢迎交流。


管窥苍穹


是从校长开始的。

题主问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如何“变得”糟糕的,说明以前风气好过,只是现在不好了,那毫无疑问,是从校长开始的。

我以为,一个学校最糟糕的样子,莫过于老师不好好上课,学生不好好学习——上上下下就一个字:混。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各种制度的制定者,至少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第一执行者。

学生不爱学习,老师不认真工作,那是因为学校的制度不科学,或者是有好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这都是校长工作的分内之事。

如果一个校长,不仅自己不学习,没有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执行决心,还尸位素餐,不主动,不负责,做一天活尚撞一天钟。你怎么能指望他的学校风气会多好?

更有甚者,一上台就各种钻营,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大搞面子工程,借机中饱私囊。那下面的小领导、小小领导和教师们不上行下效,有样捡样?

结论:虽然客观上讲,一所学校风气变得糟糕是有很多原因的,但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校长。


刘先生说


我也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如何变得糟糕的?最重要的就是校长,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校长的办学宗旨、理念、能力、方法等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凝聚力、教风、学风、校风、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也决定了一个学校是兴旺发达还是每况愈下日益糟糕。如果一个有能力的校长真心实意为了工作,那他一定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定是与教师能打成一片想到一起的,管理中既按章办事,又人性化管理,那整个学校就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教风学风校风一天比一天好,教学质量也一年比一年更好,学生生源数量也越来越多,学校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反之,有些校长本来能力有限,加之这个校长的头衔也是凭关系或花钱买来的,所以上任后主要宗旨和理念就是聚精会神捞钱,一心一意升官,但教学工作还是要抓的,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虚晃一枪,正如有的老师评价:捞钱是实,抓工作是虚。长此以往不用说带领教师学生进步和发展,反而是与教师离心离德,甚至成了众矢之的,有些骨干老师优秀老师纷纷逃离,校长沒有一点点领导力和感召力,学校教风学风校风一日不如一日,教学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学生一年比一年少,最后逐步倒闭。


罗宪武


一个学校的风气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风气变糟糕通常有以下原因:

一、学校领导班子的原因。有的领导善于搞团团伙伙,对于自己的亲信言听计从,对于不是一个阵营的老师打击报复,利用各种手段治人事,而不是治学校。溜须拍马请客送礼的风光无限,老实人干活多挨批评多,考核优秀永远是那几个人,久而久之,多数老师寒了心,消极地应对工作。整天请假的考勤满分,光上班不上课的占尽便宜,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积极性。

二、个别刺头老师的原因。每一所学校都有挑刺的愤青,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他都能挑出毛病,每一个中层领导要挨骂,与领导公然叫板对抗,在同事之间挑拨离间,特别是在晋级评优时搞小动作,只要自己沾不了光就骂,自己沾光的时候就闭嘴,永远以正义的战士自居,其实品行恶劣,领导不敢管也管不了,这样的人有两三个就足够整得学校乌烟瘴气。

三、管理制度的原因。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够细致不够到位,更不会人性化。对教师的管理是粗暴简单,搞末位淘汰,唯成绩排名,制造紧张气氛,逼得老师加大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未免焦虑,体罚现象由此而来,家长找来,轻者与老师言语冲突,重者打打闹闹,扰乱教学秩序,伤害教师尊严。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弦绷得太紧会断,学校对学生太紧短期会提高成绩,久了会导致厌学,师生死气沉沉,何谈良好学风。管的太松,对家长学生过于迁就,学生竟能公然违反纪律而不能处罚,家长来闹校长不敢力争,没有师道尊严,何谈校风学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