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明代构建的城中村“宋家大门”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国土上,聚族而居多在乡村,城镇鲜见,但在古城耀州,竟有一处画地为村的城中村,时间还是在600多年前的明代,着实令人不可思议。

耀州区明代构建的城中村“宋家大门”

这处城中村位于繁华的耀州城内西街邻德巷,时人称其作“宋家大门”。说是宋家大门,的确有大门存在,那时候,偌大门额上高悬“京兆旧第”四个镏金大字牌匾,两扇黑漆大门铆有排钉,似城门洞开,庄严而肃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处显赫的官宦人家。

宅第主人名宋师襄,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拜顺天府尹,那时的顺天府尹,跟御史台、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府等衙门有几乎相等的权限,而且,顺天府还有承接全国各地诉状的资格,相当于一个小刑部,虽然顺天府阶层不高,很难在众多的事情上做出最后决断,可是,顺天府尹可以直接上殿面君。

正是介于这一原因,为人耿介关心民瘼的宋师襄,曾两次上书面奏皇帝,建议“裁员并里”,减轻耀州百姓负担,这一建议终得恩准,百姓无不额手相庆,从心底感谢这位乡党。

宋师襄在位其间,曾和阉党魏忠贤直面争斗,势不两立,其刚正不阿为人称道。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军攻陷耀州,挟裹宋师襄至山西,屡劝不降,被杀,身首分离,后乡人移尸归里,补饰“金头银胳膊”以葬,此乃后话。

入宋家大门,有一空地,供族人聚集,余皆按辈分顺序建屋,自立门户,互不通连。上世纪50年代,大院内有十多户人家,皆为宋师襄后裔,其子孙多事稼穑,族风醇厚,忠孝传家。今大院内仍有一座五间大楼傲然挺立,据说是当年宋师襄的藏书楼。

惜“文革”其间,宋家大门门楼被毁,砖木另作他用,“京兆旧第”匾额和门内脊清代为宋家一烈妇悬挂的“巾帼完人”匾额亦不知去向。尚有门两侧精雕细刻的石狮、石鼓以及上马石悉被击碎弃之,这,成为宋家族人永远的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