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茶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回弦雨


茶是一種文化,它是文人墨客喜歡的東西,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


用戶盧新民


茶,是人生成長的記憶,說到茶,我會想到那一壺壺、一杯杯不同的茶,一個個一起喝茶的人和事。


小時候在廠裡,周圍的鄰居多是父母的同事朋友,家裡常常有很多叔叔、阿姨說說笑笑,每每有客人·來家裡,就可以聽到我爸爸熟悉的聲音:“來來來,吃杯茶。”,然後我就會看到玻璃杯裡沏上透明的開水,一撮或是深褐或是深綠,叫做“茶葉”的東西或浮或沉在杯裡,杯口散發出徐徐白霧和好聞的香氣。

那時太小,茶並不是我的飲料,但每每問道茶的香氣,看到大人們淺飲後滿足的神情,以及他們是不是地讚賞品評這次的茶葉如何如何,令我對這種神秘的飲品充滿了好奇。終於有一次,我從爸爸茶杯裡偷喝了一口泛著青綠,晶瑩剔透的清香茶湯,平時喝慣涼白開的我不僅被茶水燙了嘴巴舌頭,跟被那種苦澀的味道擊破了對於茶的種種美好幻想,那時候覺得這玩意兒真太難喝了!

對茶的印象改觀是在我小學畢業的時候,那次春節回上海過年,我的姑姑帶我去茶館聽說書,知道有書可聽,我高高興興地就跟著姑姑去開眼界了。


茶館裡喝茶,大家分坐在八仙桌邊,除了跟家裡一樣拿著玻璃杯泡的茶,還有很多是我只在電視裡看蓋碗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點了也點了蓋碗茶,不多時一個服務員就拿來了白色的茶碗,然而跟我以為的不同,裡面竟然沒有水,之間服務員熟練地掀開碗蓋,我好奇地看茶碗裡除了乾的深綠色茶葉,還有紅棗、枸杞、冰糖,正在我看得時候,突然從我身邊伸出一根細細的金燦燦的銅管,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一股冒著熱氣的水流如箭般從管子裡射出,精準衝入我的茶碗裡,一轉眼就衝滿了茶碗,把我嚇得一激靈,原來是服務員(茶博士)手裡的一把長嘴銅壺變得戲法,碗裡的東西被水流衝得翻滾起來,一股熟悉的清香衝入我的鼻腔,我怕被燙,等了好一會兒在姑姑的催促下我才呡了一小口,那種令人愉悅的混合著甜味的清苦味瞬間充滿了我的口腔和鼻腔,一股令人舒適的暖流順著食道進入胃裡,頓時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渾身舒適的感覺,苦味過後,一股甘甜留在嘴裡,久久不散,真是太好喝了!


從那之後我就喜愛上了這種苦盡甘來的奇妙飲品,於是我爸就開始有了一個茶友,每天晚上吃過晚飯,我爸就會沏上兩杯茶,一杯給我拿到房間,一杯自己拿著去看電視,爸爸喜愛綠茶,所以我也跟著喝,什麼黃山毛峰、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太平猴魁這幾種我們喝得最多,爸爸好茶,愛喝好茶,零花錢幾乎都花在了上面,這當然是我很久以後才知道的,但當時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天真地認為綠茶就是應該這樣好喝的,直到上了大學,爸爸給我帶的茶葉喝完了,我第一次去茶城想買點口糧才發現要買點跟我日常喝的綠茶差不多等級口味的,這個價錢憑我做家教賺來的那些辛苦錢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當然這是後話了,就這樣我們父子倆一起喝茶的日子就這樣日復一日,一直從我初中開始到我高中畢業離家去上大學。


讀大學的日子基本還是靠著爸爸的接濟來喝茶,自打知道茶葉的珍貴,又不願在口味上妥協,喝茶是越來越少,越來越摳摳索索,能免則免。一直到工作後,開始有了自己的收入,我第一次用我的工資給我爸買了茶,老頭口頭嫌棄我買的茶次,眼睛裡不禁透露出喜悅的光芒,這樣又過了一段父子倆一起喝茶的有趣日子。



隨著我的成長,社交面越來越廣,喝的茶也越來越多,鐵觀音、大紅袍、生熟普洱、陳年白茶、甚至之前不待見的茉莉花茶,見個朋友、談個業務、跟老闆開會,都離不開喝茶,最貴的一次在香港的酒店裡,俯瞰著維多利亞港,幾個同事陪著老闆,一遍清洗剛剛幾百萬拍賣得來的明代茶壺,一遍燒水,打開新買的十多萬的普洱茶餅,然而喝大嘴裡,除了錢的味道並不覺有何動人心魄的魅力,那麼多年,還是懷念跟父親兩人對坐飲茶的時光。


愛生活的貓叔


年前,一次同連襟喝茶聊天,就談到茶的話題。

我感嘆:“這輩子走南闖北,中國(含港臺)的茶大約都喝過了,記憶裡還喝過英國的、日本的、墨西哥的,緬甸的、印尼的,在我看來,都差不多,入口不難就可以,犯不著分辨細膩的感覺,很大程度上,那不是茶的區別,而是人想象的差別。”

“茶葉本身是有差別的好不好,”連襟收藏茶葉十幾年了,對我否認茶的差別非常不滿,他沒有我能說會道,卻比我實在能幹。當時,我們喝的是一品生普洱,是他專程去雲南買的。我比作曾經喝過的一個有名品牌,當然是有意說得讓他高興啦,他卻來勁了,從他的茶櫃裡找出一餅,“我這個還是很多年前買的,這才是真的,我讓你品品它們的差別”

他拿出的茶,標價8000元,220幾克,時間已經超過10年,市面上最低也得標價2萬吧。

一邊喝,我們一邊品評,當然是氣香、舌香、前味,後味,質感,餘味,粗細,色澤,視覺······總之是品茶的所有詞彙都用上,表達自己感覺品嚐到的東西。

回家的路上,妻問我,“你們喝的那茶真的有那麼大差別?”

我告訴妻:"什麼呀,我隨口編的,兩種茶的分別確實有,但那是在感覺裡,很難贈別出來,必須使用大量詞彙進行描述才行,說得複雜一點讓他高興。至於茶葉的品質,更多的是感覺的描述,不喝茶的人會描述得更加美妙無比。”


通用漢語研推


說到茶,說出來不怕被你們笑話,我其實是一個外行,基本上來說是一點不懂,但看見周圍喝茶的人,我還是悟出了一些道理。

首先來說說農村的喝茶習慣 。在我的印象裡,那些喜歡喝茶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山區,喜歡抽大煙,在一陣煙霧繚繞之後,他們就習慣泡一杯熱茶 ,然後慢悠悠地喝起來。茶杯裡放的茶葉那叫一個多,幾乎都佔滿了整個杯子的三分之一,也許是時間長了的原因 ,他們的杯子全然被染成了茶色。

還有就是無論走到哪裡,他們總是要把茶杯帶在身上,包括在地裡勞動也不例外。在他們眼裡,茶就是他們的生活必須,也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

這就是農村人的茶韻。

再就是城裡人的喝茶。

城裡人喝茶那是相當講究的。他們喝的是品味,喝的是人生,喝的是質量。

條件一般的城市家庭,買上幾包一般的茶葉放在家裡,用來招呼客人 。而他們自己是很少喝茶的,一天到晚忙工作,又哪來的閒心和興致喝茶,如果口渴了,一杯白開水就能解決問題。

而對於有錢人,他們對茶的認知和品味就不一樣了。他們喝茶是相當有學問的。先不說茶的昂貴與品牌 ,單說那茶具就具有相當的文化氛圍,有時候一套茶具都是幾千上萬的。而且他們喝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享受生活,茶要慢慢喝,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這可能就是富人們喝茶的韻味。

再就是各種各樣的茶館了。在中國來說,那些地方就是人們生活閒暇之時茶餘飯後的談資之處了。當然,對於現代社會來說,茶館的意味早就變了 ,茶館不僅可以供人們休閒 ,還是人們相互交流,商談事物的最好去處,因為那裡有優雅的環境和賢淑的氛圍。

對於茶,我也就這點膚淺的認識。其實我們中國的茶道博大精深,也有很深的茶文化底蘊,朋友們可不可以給我一些知識呢?希望你們能留言評論,關注我,給我一些建議和意見,我期盼著你們的到來。





幽靈仙狐


說到茶大家肯定不陌生,記得小時候爺爺每天遛彎他都會用他的搪瓷杯泡一杯茶,端出去坐在樹蔭下和一群老哥們談天說地。時不時端起茶杯抿上一口,好不愜意。而父親每天上班也帶著茶葉,工作之餘泡上一杯解解乏,而那時候的我你喜歡往茶里加點白糖。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林語堂在《茶與交友》一文中曾說道(中國人幾呼無地不喝茶,在家喝、茶館喝、自斟自飲,與人共飲,開會時,解決糾紛時喝,早餐喝,半夜也喝)喝茶其實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為社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要說這茶好在那裡是說不出個啥,尤其最近有個朋友迷上了喝茶,約我有空就去他家喝茶聊聊天,看著朋友用他那新買的一套茶具,講解起泡茶的步驟,最後舉起那小杯,慢飲細酌,啜後杯中仍有餘香,獨有一番情趣。


為你祈禱a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我不懂,我是回族小時候家裡的大人都喝茶,由於我們吃的相對比較鹹,飯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喝茶🍵,現在我都說不上來喝的是什麼茶,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喝,就是哪種很大的暖壺我家能有5個,我爸自己就能喝一暖壺,走親訪友首選也是茶葉,後來我長大了,無論去哪裡旅遊或者出差給老爸老媽帶的禮物都是茶葉,我也不懂,就什普洱鐵觀音啥的都買,什麼茶具啊,各種茶壺給老爸買了很多,現在老爸老媽身體都不好了,喝茶睡不著覺,也不喝了,我也不買了。茶文化我是沒有研究,只是很懷念小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喝茶的日子暖暖噠……


善待生活me


通常我們一說到茶,就覺得有點神秘,喝不懂,還貴,不敢亂買。走在街上,看到林立的茶館茶店,若沒有熟人介紹,還真不敢往裡進。

更不用說,動不動就能夠消費一斤幾千甚至上萬的茶葉。摸摸口袋,還是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壓壓驚!

有人說,年輕人喜歡崇洋媚外,喜歡喝洋人的咖啡,看不上傳統的中國茶。

很顯然,近些年隨著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文化的自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茶文化,開始喝茶。一邊有模有樣學著工夫茶,一邊小心翼翼學買茶。

然而,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看不上中國茶,而是茶葉看不上沒錢的年輕人。一斤金駿眉一萬塊、低於三千非牛肉、幾萬幾十萬大師茶,年輕人很看得上,卻喝不上。

當然,也有經濟實惠的綠茶、老白茶等,於是用鐵壺煮、蓋碗泡、紫砂燜,好不容易才能喝上一口好味道的茶。只想說,還能更簡單一些嗎?傳統方式雖好,畢竟,方便、快捷、健康、安全的喝一杯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僅適應現在的生活狀態,還不用揹負太多泡不好茶的負擔。那麼,考慮考慮,袋泡茶吧!只需一個杯子,一個茶包,隨時隨地喝上一口標準的放心茶。

正當放下包袱簡簡單單喝上一杯茶的時候。有人又說:“你怎麼喝袋泡茶呢?那都是茶末做成的,你會不會喝茶?”猶豫、糾結呀!到底喝不喝這麼一杯茶?


618路


我來講一下茶的區別嗎

首先要分析一下兩種料的優缺點

1.普洱純料是一個相對概念,約束條件比較明顯,是指在某一特定產區採摘的茶葉,混合在一起,能夠明顯表現出該產區獨有的口感特點,展現古樹茶千山千味的山頭之美。

2.純料茶因為是同一茶區、同一品種製成,口感較單一,為了能夠體現山頭特點,一般都是選用品種優良的古樹茶為原料,茶葉樹種比較珍貴,所以價格也相對較高。

關於普洱拼配

拼配是基於老練的經驗和過硬技術,按照一定比例將不同產區、儲存年份、樹齡的毛料混合形成的茶品,使其色、形、香、味通過拼配都能達到最佳狀態。

拼配的茶可以總結為一個字“變”,其茶湯口感豐富,層次分明、變化多端,是純料沒有的味道。拼配茶體現的是拼配師對拼配技術和茶獨到的理解以及心中對茶湯口感的追求。如果沒有豐富的拼配經驗和功力是很難拼配出高品質好茶的。

最後總結

關於普洱茶純料、拼配的概念,茶友針對這些概念分成純料派與拼流派,各持觀點:

純料派系的茶友認為,單一茶山製成的茶餅,香正味純,滋味醇正,最能夠喝到一山獨特韻味,而拼配的不夠純正。

拼配流派茶友認為,多種茶山的茶拼配製作,更能體現茶的色、香、味等綜合口感,而純料製作的茶口感單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我是袁小廚


許慎曰: 茶,苦荼也。佛曰:“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佛陀認為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等等,因此佛法常勸人們應該懂得“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之理。於是,參禪是要看破生死觀、達到大徹大悟,求得對“苦”的解脫。茶有苦後回甘,苦中有甜的特性,可讓佛家可以產生多種聯想,幫助修習佛法的人在品茗時,品味人生,且參破“苦諦”。即所謂禪茶一味。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靜。佛學中的“戒、定、慧”三學也都是以靜為基礎。禪宗便是從“靜”中創出來的。 可以說,靜是歷代禪師們參悟佛理的重要課程。在靜坐靜慮中,人難免疲勞發困,這時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禪者最好的朋友。

茶本是百姓生活中的尋常物,與油鹽醬醋一樣是生活之需和待客之禮。茶長於山野,隨處可得,喝茶不過是圍爐燒水沖泡這麼簡單的事,誰都明白。而茶道的本質確實也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於是,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就說過:“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而已”,是再平常不過了。”

放下手頭工作,泡上一杯茶,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演仁居士有詩最妙: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作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





三兩肥腸粉加兩個鍋盔


我很喜歡喝茶,品茶是修身養性,慢慢來嘛,對人和事耐心等待。

第一,喝茶對身體健康最重要,清熱解毒,飯後每天一杯茶勝過神仙。

第二,中國是禮儀之邦,以茶待人,泡茶招人,喝茶尊重。

第三,工作之閒後,宅在家裡品細茶配上小零食,開心快樂,不枉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