搡年糕—过年倒计时


搡年糕—过年倒计时


年前的准备中,最热闹的不是腊八、不是送灶,不是裹粽子、不是酱年货,而是搡年糕。

过年的各种准备,基本上都属于各家各户自己的事,唯有搡年糕,是必须相互合作大家配合才能完成的事。

除了严格过革命年,啥也不能准备的特殊年份。正常的过年,年糕是每家每户都要准备的。各家的差距无非是多少,条件好点的,多搡点,条件差的少搡点。

有的到清明以后家里还有过年时搡的年糕,水里时间泡长了,年糕都臭了,也能吃,叫臭年糕。

掘草籽地的时候,家人送来一碗草籽年糕,能羡慕边上的人眼都绿了。

搡年糕的时间,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段,不能太早,不能太晚,大多在腊八后,送灶前。

搡年糕很难一家人家单独完成,所以必须几家人家合在一起。

搡年糕既要具备工作条件,要有大的灶房,各种蒸笼,有搡年糕的石捣臼,和做年糕的场地;还要有人力,最重要的是蒸笼的大师傅,几个能搡年糕的棒劳力,大灶烧火的伙头军,一起把年糕做成型的各色人等。大大小小算下来,人少点,也要六七个,人多点十来个。

搡年糕还是个力气活,需要帮手很多,所以绍兴方言有“吃力不讨好,黄胖搡年糕”的说法。

搡年糕—过年倒计时


这意思是搡年糕是个体力活,黄胖(黄疸病人)看上去身体虚胖,但出不了力,帮不上忙,所以出了力也不被别人认可。这种人绍兴人的说法是越帮越忙,但这句话也表示了,搡年糕是需要有大家参与的。

绍兴年糕和宁波年糕的区别是,绍兴是米淘好直接蒸的,采用的米以晚米为主,有些人家会掺点糯米,这样的年糕也称糯米年糕,但没有用早米的。

宁波人喜欢把米磨成粉再蒸,所以有水磨年糕的说法。

几家人家约好后,就在某一人家集中,每家人家都会派代表参加。

搡年糕大多上午开始一直能忙到晚上结束。

烧大灶的一般是老人或妇女,年糕的第一道工序在蒸,大师傅守着高高的蒸笼,观察着里面的变化,太早,怕还是生的,不能出笼;太晚,蒸过头了,也不行。

当时的规矩,女人不能看蒸笼,否则这笼没蒸好,就是被女人看坏了。

一笼出来的时候,大师傅捧着蒸笼把蒸好的米饭倒在石捣臼里,这个时候,你要运气好,大师傅会捏一把饭给你,叫松花糕,味道特别香。

进入捣臼以后,就是大家轮流搡了。

为了搡得均匀,专门有个人要拽捣臼内的年糕,搡一下,用手拽一下,木锤子举起以前还要用水抹一遍,这样不容易粘。

这活大多有年纪大点的人干,小男孩最有兴趣的就是干这活,特好玩,特有成就感。

由于不小心也会砸到人,所以干这个活的人要有眉头眼目,要配合得好,否则不小心会被砸了。

男孩子抢着要干这个活的另一目的,说明自己的聪明机灵被大人认可了。

搡好的米团子放到一块大木板上,开始压制成型,干这种活的大多都是女性。这个时候再期待的就是看人用年糕做各种动物,最多的就是猪,水平高的做好的那只年糕猪用乌豆做两个眼睛,看上去活灵活现。

每隔一段时间,会炒一盘年糕,这是参加的各户提供的。

如果碰巧边上的邻居在杀猪,送来一块热乎乎的猪肉,能干的主妇做成一盘肉丝炒年糕,那感觉,年已经开始了。

搡年糕—过年倒计时


新搡的年糕拿回去以后,要一层层用草隔开,等完全冷却以后可以储存在一起。绍兴人保存年糕是将它泡在水里,能储存很长时间。有时和小伙伴敲瓦板(类似AA制),冬天的时候到家里的缸里捞几块年糕,能冻得刺骨。

不过,这个水是有讲究的,不知道过了哪个节(好像清明)以后的水,就不能泡年糕了。

自己搡的年糕质量也有好坏,一般分辨是拿出来的年糕皲裂了,就说明其中有工序出了问题。

年糕的做法很多,我最喜欢吃的是虾油年糕,那个时候还能吃到虾油做的年糕,感觉年还没过去。

一碗用虾油做调料的年糕,放一点地里新摘的油得儿菜,如果还有一块鲞冻肉在年糕中一焐,这碗年糕能吃得你终身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