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第一次体验电梯说了一席话,让人哭笑不得


作为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的十九世纪三大伟人,李鸿章在晚清的政坛上可谓是呼风唤雨。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而言,他更是自嘲般的称自己为“大清王朝裱糊匠”。

道光三年(1823年),在安徽合肥,李鸿章呱呱坠地。少年聪慧,喜读诗书,也让他早就将儒家的理想融入了生活之中,希冀能够“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而依靠中举,参加会试的契机,拜在老师曾国藩门下,并且结识翁心存、潘世恩等人也为他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第一次体验电梯说了一席话,让人哭笑不得


就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之时,清政府终于无力剿灭。最终,李鸿章组织起了淮军。而且比之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剿灭后,他为了能够避免曾国藩的湘军被遣散的结局,对于他领导的淮军,更是坚持李氏一家领导,这也成为他在晚清与慈禧太后博弈的政治资本。 于是便有了他的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生等高职。而在执政时,他也有可取之处,有着兴办洋务运动,强国兴军之举。

但与现在网上众多的“洗地”说法,认为李鸿章被迫签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更甚者有人说出“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真中堂”这般无知之语,实则大谬。他签订的这些条约,我们并不否认他是被逼无奈。但他也不是纯臣,他有着清末官吏的通性——急功近利、中饱私囊,他是清末官吏中的代表者,他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民间的“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语说的是他,为了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利益,收受俄国人贿赂亦是他。

12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第一次体验电梯说了一席话,让人哭笑不得


尽管凭借在晚清政坛的实权地位,他本人在国内、国际上都获得了极大的声望,甚至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评价道“他是大清朝帝国中唯一一个可以有能力与世界列强一争高下的人”。

但事实上,能够改变中国的,决然不是裱糊匠,更不是他之后的袁世凯之辈,而是人民。这种改变,从其在1896年访美时的见闻,便可见一斑。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在当时的美国,这位搅动清朝时局的大人物,也受到了包括美国总统惠特尼在内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甚至在报纸上写到:“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

12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第一次体验电梯说了一席话,让人哭笑不得


在美国期间,李鸿章参过了美国众多的地点,并且还在9月2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之中,李鸿章不卑不亢,既有对美国在歧视性的对待排华法案的直言不讳,亦有为清朝女性不接受教育的辩白,这里也显示了他优秀的外交家风格。但与这些庄重的采访相比,更有趣的则属于他在下榻酒店的一席话。

在当时,代表了清廷的李鸿章受到热烈欢迎,得以下榻希尔顿酒店。但 当他见到高达20多层的高楼时,已然心中有了疑问,这能抵抗狂风吗?

120多年前李鸿章访美,第一次体验电梯说了一席话,让人哭笑不得


而当他还在想如何通往高层时,接见人员将他引荐到了一处四方体小空间内,李鸿章自然不知道这是电梯。此时的美国,通过电动机驱动升降的电梯也已经开始推广开来,但在清王朝自然是闻所未闻,李鸿章还以为是住所,便说到:“这个房间也太小了吧,连椅子都放不下”,而经过美方翻译,他才明白这是电梯,一种将人进行升降来达到到达目的楼层的装置。现在想来,可能我们会觉得这是少见多怪,但在当时也确实是中美之间差距的体现。

好在,正如中国古话所说,事在人为。回国之后,李鸿章也主持了一系列的促进现代化的项目,如修建铁路、钢铁厂等等,而在经过百年屈辱之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也终于翻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