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

山西有一山區小縣,人口少,經濟總量佔比小,不通高速,交通不發達,這就是地處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的石樓縣。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石樓,因縣東有通天山石疊如樓而得名,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轄4鎮5鄉134個行政村,總人口11.3萬人,總面積1808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實的山區小縣。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地理位置偏僻的石樓縣,資源卻很豐富,主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天然氣等。因盛產紅棗被譽為"紅棗之鄉";因歷史悠久、文物遺存多被譽為“文物大縣”之稱。

一,名不虛傳的文物大縣

石樓也算風水寶地,石樓的人類文化遺址特別的豐富,人類先祖以及古代王侯將相的墓葬大穴尚有遺存,不失為中華瑰寶,作為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石樓縣出土文物之多之珍貴,為史學界所公認。在縣境中部和西部發掘的新石器遺址3處,商代墓葬7處、周代墓葬和漢代遺址、宋代“漏澤園”各1處,也就是說一個小小的縣就有13處古代遺址,而且從這些遺址墓穴中出土的文物達到了四、五百件,簡直就是用文物搭建起來的一個博物館啊!而這些文物種類很多,有陶器、陶棺、石器、國器、金器、表銅器、貝幣、布幣等等,這些文物大批調往國家和省、地博物館,留縣收藏的尚有67種,130件。最珍貴的文物為現存於國家博物館的商代青銅酒器龍紋觸一件,為全國孤品。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石樓縣除有豐富珍貴文物外,古建築遺存倒是不多,但頗具特色。

•興東垣東嶽廟

該廟位於縣城東北95公里處的龍交鄉興東垣村北垣上,是一座規模頗大的古廟宇建築,為元代遺物。廟宇坐西向東,佔地約2800平方米,大小殿宇共有28 間。始建於金代,重建於明代,為傳說中東嶽大帝黃飛虎的行宮。殿內有情同治五年彩繪壁畫,仍保持了金代建築藝術的特色。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殿山聖母廟與元代戲臺

此廟及戲臺坐落在縣城西南80華里的張家河村南 的殿山塬上。廟址坐北向南,其元代戲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戲臺建築 之一,是已知的元代戲臺中最小的實例。戲臺為單簷歇山頂,內頂為“八卦串頂”,樑架結構設計精巧,立柱斗拱承託屋簷。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四照樓

該樓是縣城的古樓,矗立在縣城內古樓街交接處。為明代木結構二層建築,底部未做根基,僅用16根粗短木柱分四組支撐樓體, 故有 “無根樓” 之稱。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郝氏大院

該大院位於義碟鎮西邊一條山樑的前端和兩側山谷之間。系清代道光年間由特授奉直大夫、華州知府郝升榮奉敕命建造。整個建 築群隨山起勢、設計巧妙、佈局嚴謹、雄偉凝重。各大小院落呈現“風 凰展翅”的模式。其中作坊院,仝0孔窯洞,分設槽坊、粉坊、磨房 彈花辮氈坊等,為偏遠山區封建莊園建築的一大特色。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除以上古建外,石樓尚有古槐一株。

石樓永由古槐,位於石樓縣裴溝鄉永由村中。永由村似乎因古槐而出名,那槐樹確實奇妙:色灰暗,如淡淡的潑墨作品;枝粗壯,似盤曲而逸飛,如神龍沖天欲起,若巨蟒回首望月;皮極糙,凹凸不平,崢嶸盡顯,風華皆孕;根極深,極粗壯,8人拉手,猶不能懷抱其身;樹中空,人能直挺進內,小兒還可上下爬竄,左右跳耍;樹身有四處先後曾現群枝新發,留有“枝苔”。人們說一苔可見證一千年歷史,永由古槐四千年仙壽由此得知。

二,紅色點亮的山區小縣

紅色是石樓的主基調,也是石樓政治、經濟發展的航向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紅棗種植產業。

石樓地處呂梁山西麓,黃河東岸,屬於黃土高原地區,地表覆蓋有深厚的黃土,因受流水侵蝕、沖刷,溝壑縱橫,地形破碎,乾旱少雨所以石樓縣是純粹的農業縣,農作物主要以丘陵林業種植為主,石樓尤其是紅棗的種植面積廣泛,在紅棗產業上,歷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一屆一屆認真抓,始終不鬆懈,如今石樓縣實施了紅棗全覆蓋和品質提升工程,目前石樓已縣建立5個千畝標準化精品示範園和1個千畝富硒紅棗示範園。石樓縣5個鄉鎮建立2000畝的示範區,石樓縣被譽為“紅棗之鄉”。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二是紅色教育基地

石樓縣還是革命老區。從三十年代開始就是紅軍興起和活動的地方 ,有偉人留下的足跡,有英雄誕生之地,有解放後修建的烈士亭、烈士墓、紀念館,流傳著動人的革命故事,是德育教育的好基地。依託紅軍東征開發“紅色”旅遊。石樓縣修復了留村、張家塔、西衛、四江、羅村5個毛澤東東征路居地。紅軍東征紀念館升級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長篇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紅軍東征》在石樓縣開機拍攝,已在中央一套熱播。《沁園春·雪書法作品集》出版。紅色旅遊資源的內涵進一步豐富。

•紅軍東征紀念館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紅軍東征紀念館,位於石樓縣城東郊的岔溝村,依山而建,周圍蒼松翠柏,景色怡人。紅軍是從這裡走向抗日戰場的,這裡有輝煌的紅軍東征歷史,紅色旅遊文化內涵豐富,是紅色旅遊的重要之地。紅軍東征紀念館是為了紀念1936年毛澤東率紅一方面軍東渡黃河,建立匕抗日山西根據地的歷史業績而立,是省級規模的紀念館。館舍位於石樓縣城,建築面積1.1萬平米,主體建築佔地1100平方米,分展廳與紀念碑兩部分,整體建築氣勢恢弘,造型優美,碑體直聳雲天,型如一艘前進中的帆船,象徵著紅軍精神永存。是一處省,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天下黃河第一灣的黃河灣

位於陝西清澗縣玉家河鎮舍峪裡村和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之間的黃河段,最佳觀景點為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 2005年4月,石樓縣教育局鄭化民同志發現此處景點,攝影並製成大圖片,引起石樓縣政府及呂梁市政府的重視,從此黃河灣稱為第一奇灣的消息不徑而走,一時間傳播開來,山西電視臺做了專題報道並稱之為“萬里黃河上最美麗的彎”,因此被中央4臺採用作為長期固定畫面。
山西一小縣,文物大縣,紅色亮縣,有一灣天下第一​稱“第一灣”理由為:一是黃河自源頭“衍大流”之後所遇到的第一個河灣,這是序數意義上的“第一灣”;二是整個黃河流程中空間佔位最大的河灣,這是體量意義上的“第一灣”;三是此處是特別彎曲的黃河河灣,這是彎曲度意義上的“第一灣”。考證中國萬古流淌的黃河,彎曲度幾乎呈“句號”且可盡收眼底的大河灣,以石樓縣馬家畔黃河灣為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