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騙寶典-《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金融防騙寶典 -《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前段時間“雲聯惠”案件爆發,近百萬人血本無歸,為廣大投資者再次敲響了警鐘。那麼在當下投資理財產品、項目多如牛毛,“李鬼”遍地的局面下,廣大投資者怎樣去判斷、辨別呢?普華商學院院長翟山鷹教授,經過數年的收集整理,將各種金融騙局的形式、特點及辨別方法等編纂成冊,出版了著名的《金融防騙33天》一書,書籍一經面世便廣受好評,被譽為金融防騙必備寶典。現在,為回饋朋友們對我公司的關心和愛護。我們將此書在普華商學群陸續進行轉載,供群友們學習、交流。希望通過學習能讓我們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為我們的錢袋子加把鎖。

金融防騙寶典-《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第4天 虛構資產投資騙局

“民間傳說當年國民黨反動政府逃往臺灣時,在大陸留下了鉅額的民族資產,這些財富有專門的“守寶人’保護,如果能夠找到“守寶人”,並且取得他的信任,就可以獲得這些鉅額資產”。

這看起來像是小說、電影等文學作品品中的橋段,如今卻以騙局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天將降大任於你,民族大業落在了你身上,為為國家民族守護資產。所謂的民族資產解凍,為祖祖國作出貢獻的同時,自己還可以升官發財。發財夢與民族英雄夢相結合,殺傷力太強,太多的人在它面前丟盔卸甲。

接下來,我們結合一位朋友的親身經歷,講解“江湖傳言”、“藏寶圖”、“看山老人”、“藏寶洞洞主”這些原本應該出現在武俠著作中的詞語,為什麼會欺騙那麼多人。

民族資產解凍詐騙案

近30年來,以民族資產解凍為名所進行的詐騙案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受害群眾不計其數。

2011年,應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林某,在聽說應某是一位身價不菲的老闆,還喜歡收藏字畫後,林某嚮應某透露自己知道一個“天大的秘密”:抗戰時期,國民黨反動動政府在貴州的深山中,藏了一處寶庫,裡面有價值連城的古董字畫。見多識廣的應某不以為然,隨便附和幾句應付過去。

一個月後,林某主動打電話跟應某聊寶庫的事,林某表示:“解凍貴州的那筆民族資產產,需要2000萬元的啟動資金。為了籌集這筆資金,貴州那邊手持古董的人想要抵押、買賣一些手頭上的古董。”應某不太相信林某的話,不為所動。幾天後,應某去一個朋友家裡聊天,聽朋友說長沙有人在運作“國民黨民族資產”,應某想起向自己透露“天大的秘密”的林某。兩種傳聞如此巧合,應某動心了。

2011年5月,應某主動打電話聯繫了林某。林某帶應某去見陳某,陳某拿出四件瓷器,嚮應某介紹:“這兩個黃色的碗,是雍正皇帝吃早餐用的:另外那兩個,是乾隆書房裡用的。”

陳某很神秘地告訴應某,抗戰時,國民黨當局除了在貴州留下一處寶庫,還有3863億美元的民族資產存在美國聯邦銀行。要把這筆民族資產解凍,需要2000萬人民幣作為啟動資金。正是由於等不到錢,所以這四件瓷器才會以950萬元的價格低價出售。應某拍下了瓷器的照片並拿給朋友看,朋友認為,如果是真品,每件瓷器的價值至少在千萬元以上。

幾天後,在陳某的指使下林某再次聯繫了應某,得知應某對書畫更感興趣後,陳某表示:“書畫沒問題,有機會我進一趟山,去寶庫裡找一找唐伯虎、鄭板橋等人的字畫,這事包在我身上。”陳某提出讓應某幫忙籌集啟動寶庫的資金,應某欣然答應。

2011年5月,應某先後給陳某打了950萬元啟動資金,陳某將四件瓷器給了應某。陳某叮囑應某:“瓷器的事不要對外聲張,這些都是國寶級文物,暫時不能見光。”

2011年6月,陳某交給應某一張啟動民族資產的項目委託書和108張美金儲備卡。陳某稱,一張美金儲備卡可以兌換5000萬美元。見應某對此深信不疑,陳某乘機提出,“本來只是讓你參與解凍民資資產的項目,如果再投資300萬那麼這個項目就委託你全權辦理。”利慾薰心的應某又向陳某打了300萬元。

此後,陳某以“進山取寶”需要費用為由,嚮應某收取10萬元現金、5萬元生活費、35萬元一套的傢俱,應某甚至還為“進山跑項目沒有車不方便”的陳某買了一輛價值90萬元的車。

短短三個月時間,應某先後投入了1300萬元資金。內心不踏實的應某拿著瓷器、美美金儲備卡、項目委託書找人鑑定,結果發現都是假的。事情敗露後,陳某答應還錢,經應某多次催討,陳某一共歸還了70萬元。

2015年5月,應某某向公安機關報案,面對檢察官的訊問,陳某交待:項目委託書以及美金儲備卡是花了200萬元製作的,從外表看可以以假亂真。另外,那那四件“國寶級瓷器”也是花80多萬元從成都買的贗品。加上付給林某的98萬元“好處費”,陳某共投入300多萬元元。2015年10月,犯犯罪嫌疑人陳某涉嫌詐騙罪被當地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民族資產解凍”的詐騙手法聽起來很荒謬,但卻仍有人受騙。更為可怕的是很多受騙者受到誘惑會繼續發展加入者,甚至在明知為假的情況下仍然助紂為虐下面要說的這起以向國家捐獻民族資產為名的詐騙案件,案案發過程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捐獻民族資產”詐騙

2008年3月6日,有關部門收到一封特快專遞,自稱曾與孫中山共同組織革命、姓名為李烈釣的國民黨高官要向國家捐獻鉅額資金,特委派吳某辦理此事。收到來信的有關部門經過分析認為此事涉嫌詐騙,便約見了吳某,經過多方盤問發現疑點重重,遂向公安機關報案,吳某噹噹場被抓。

時間退回到2003年,黃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楊某,楊某告訴黃某,李某的手中掌握著鉅額的民族資產票據,李某是國民黨高層將領的夫人,想拿到這些票據,先要付幾十萬元錢。在李某的指使下,黃某從韋某處購得一箱印章、鋼鋼印等,印章字樣均為“民國”字樣。2004年9月,黃某以3.6萬元、6.6萬元的價格從韋某處購得24張票據以及面值為2億元、5億元、20億元的1988年原始股票。至此,黃某等人已經將行騙所用的工具置辦齊全。另一名合夥人明某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李烈鈞的扮演者,自稱已經活了100多歲,是民族資產項目在中國大陸的總負責人,聲稱只要能聯繫到中央領導就立刻捐獻手中近萬億元的資產。不巧的是真有人從黃某手裡購買了票據,並向國家某部門發去特快專遞,表明李某、黃某等人向國家捐款的想法。於是便有了前面說的那件案子。

警方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間,黃某與明某對外謊稱擁有民族資產,利用虛假的匯豐銀行存單、偽造的人民幣、美元等,以向國家捐獻需要啟動資金為由,實施多起詐騙活動。

對於事發被抓,黃某感到十分無奈,他表示“我就想通過吳某向他人表明要向中央捐獻民族資產,好繼續騙錢,沒想到吳某找到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人,他們真的拿著這些假匯票、假錢幣和委託書去捐獻,並且還真聯繫到了中央,後來我就被公安機關拘留了”。

法院於2009年9月1日依法做出判決,對黃某、明某均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罰金人民幣二萬元,剝奪政治權利二年。

“民族資產解凍”騙騙局還在不斷上演,下面發生在老年人群體當中的詐騙案件性質就更為惡劣了。2014年10月,63歲的潘某虛構“民族資產解凍”事件,並四處傳播,承諾投資1萬元啟動資金後可得到100萬元的鉅額回報,給予借款的,在約定利息之外,可在資產解凍後得到額外分紅。

62歲的葉某從潘某處得知“民族資產解凍”項目後,覺得項目很好,由於自已沒錢,遂將該項目告訴比自己年長的朋友吳某,吳某與潘某約定2%的利息,將個人儲蓄的5萬元借給潘某,潘某承諾“民族資產解凍”後,將給吳某額外的好處。幾天後,潘某又以“需要解凍資金”為由,從吳某處“借”走5萬元。又過了幾天,潘某再次以“解凍資金尚未湊足足,資產無法解凍”為由要求吳某籌款27萬元,吳某個人儲蓄所剩無幾,遂又從親朋好友處借來款項,湊足27萬元借給潘某。葉某自己也以入股的方式投資2萬元。

2014年10月,吳某將37萬元借款之事告訴家人,家人覺察到被騙了,遂聯繫葉某一起到潘某處要求還款。當時,在場的還有60多歲的受騙者金某,潘某覺得金某具有資金實力,遂請金某先幫忙還款,並許諾“民族資產解凍”後給金某一部分好處。金某覺得“民族資產解凍”可信,但但因手中沒有現金,遂以自己的房產作抵押出具給吳某一張借條,葉某作為保證人,並承諾一個月內將37萬元還款給吳某。

2014年11月,潘某以“解凍資金已經到位,上面很關注此事,要開新聞發佈會”為由,再次要求金某、葉某等人籌集資金17萬元。後該騙局被金某的兒子識破遂向公安機關報警。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潘某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5萬元。

金融防騙寶典-《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注:圖中紅色標註部分是該安利的關鍵環節

金融防騙寶典-《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這些年來,關於中華民族歷史資產解凍的類似事件搞得轟轟烈烈。據了鍋、1979年5月11日,中美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解決資產要求的協議》。根據此協議,中國大陸居民和公有單位被美國政府凍結的資產,將由美國政府於1979年10月1日宣佈全部解凍。為此1979年9月9日我國政府發佈了被稱為“九九通令”的國務院命令,授權中國銀行對外辦理收回或提取手續。

同一天,中國銀行發佈公告,要求凡持有被美國政府凍結資產的任何單位和個人,應將被凍結資產的種類、數量和金額、持有人姓名、對方機構(即債務人的名稱、地點等情況和憑證,限期向當地或附近的中國銀行辦理登記手續。此協議是當時不瞭解歷史記錄情況而簽署的,經過30年的調查研究,中華民族歷史資產是沒有的。

1979年12月至1980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連發三個文件,要求堅決制止收兌偽幣等打著“資產解凍凍”旗號的活動。但這一活動起起落落,並未止歇。延續至今,“解凍”已被編造成“梅花組織保存了17兆億美元中華資產”的天方夜譚,“炒作”品種從“蔣偽鈔票”、假幣“美鈔四鹿紙”等擴展到外國廢幣、鉅額美元假存單、偽造的取款信物,等等。

為數不少的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不惜傾家蕩產瘋狂追尋上述子虛烏有的“財富”。別有用心的人則設下重重騙局,從冠冕堂皇的“為企業融巨資”,到鄉間不可見人的“國民黨藏寶地庫”,到大城市街道上的“平價兌美元”,受害人難以計數。

從公安機關收繳的違法物品和材料中,除了有上述的虛假材料及物品外,被公安機關查獲的還有“中美聯合基金會”、“世界聯合基金會”、“中華民國財政專用章”、“梅花總會專用章”、“國際梅花協會”、“中華民國國庫”等鋼鋼印及一些偽造的國務院文件。

金融防騙寶典-《金融防騙33天》(第四天)

防騙關鍵點提示

只有瞭解了“民族資產解凍”的始末,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不法分子的企圖和野心。同時也提醒讀者,要頭腦清醒,明是非、懂常識,不要總是做發財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