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範佛


胤祉是康熙皇帝第三子,其不僅精通騎射,而且在文學書法方面也很精通,可謂是一個全才人物,故而深受康熙的喜愛,並得以多次跟隨康熙皇帝外出。不過雖然胤祉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在康熙晚年發生的眾子奪嫡時,胤祉卻並不熱心爭儲之事,而且一心熱愛於文學編書。



胤祉曾主持編撰了《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這兩部書編撰成功後,都是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

眾子奪嫡最終的結果是雍正勝出,康熙駕崩後,雍正登基為帝,而胤祉雖然曾經並不熱衷於皇儲之位,但是後來,胤祉還是被髮配去給康熙皇帝守陵,之後又被奪爵幽禁,最終胤祉亦死於禁所。

那胤祉不參與爭儲,為什麼還是被雍正幽禁致死呢?

胤祉不熱心於爭儲,之所以被髮配、幽禁致死,是和兩個人有關的。這兩個人,其中一個是雍正猜忌之人廢太子胤礽,一個是雍正最信任倚重之人胤祥。胤祉就是和雍正猜忌的人廢太子關係親密,而雍正信任倚重的人胤祥去世時,胤祉看上去並不難過。

因這兩個人的事情,就給雍正皇帝有了藉口。故而胤祉會被髮配、幽禁。當然了,雖然事情和這兩個人有關,但是本身原因還是雍正對胤祉猜忌、不滿,不然又何必找藉口打壓胤祉呢!這也就是常見的帝王之術。


雍正猜忌的人是廢太子胤礽,胤祉則和胤礽關係親密。後來雍正做了皇帝,自來作了皇帝的人,對前廢太子都是猜忌的。雍正也不例外,因為廢太子是對他有威脅隱患的。而剛好胤祉和胤礽關係不錯,如此雍正對胤礽的不滿猜忌就牽連到了胤祉身上。

所以雍正皇帝就以胤祉和胤礽關係親密為由,將胤祉發配去給康熙守陵。

胤祉受到雍正的打壓被髮配,心裡是不平衡的,故而就發了一些怨言牢騷,這就讓雍正更加的不滿。後來又因為有人彈劾胤祉向人索要賄賂,雍正知道後就責怪胤祉於人臣之禮。

在康熙眾皇子中,雍正皇帝最信任、倚重的皇子是胤祥。胤祥在雍正繼位前後,是對雍正有很大幫助的,其幫助雍正繼位、穩定朝局、推行新政等事是做出很大貢獻的,因此胤祥在雍正是有著極其高的地位和影響的。後來胤祥則是為朝政操勞過度而死,胤祥死雍正是很難過的。

而本來就受到雍正皇帝不滿的胤祉,在胤祥的喪禮上,不僅去的晚,而且臉上也沒有難過之色。這就增加了雍正對他的不滿。雍正覺得,胤祥不重視胤祥,就是不重視自己,畢竟雍正和胤祥關係極其親密。



胤祉的種種都讓雍正皇帝不滿,又遇到了胤祿彈劾胤祉之事,雍正的不滿程度積壓到了此時,最終以此為機,將胤祉奪爵幽禁。後來胤祉就去世於其幽禁之所。


中孚鑑


說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那他就應該是“御前免跪”、得以善終的!怎麼又被雍正囚禁至死了呢?很顯然,提問者是把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了……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胤祉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胤祉這個人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編聖賢書”。整個所謂“九子奪嫡”期間,胤祉基本上就是在組織一群文人編書,沒有過多涉足皇子之間的爭鬥。暢春園那場戲,胤祉更是第一個向剛剛即位的雍正帝下跪行禮,算是表示支持雍正帝上位,對雍正帝控制局面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也正是這一跪,為胤祉換來了“御前免跪”的恩典!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胤祉最終是以誠親王之尊得以善終的。

真實歷史上的胤祉

真實歷史上的胤祉,前半生與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一點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組織一群文人編書,但這位皇子的心思恐怕也不只是在編書上。史籍記載,胤祉在弓馬騎射、書畫丹青方面的造詣都不低,通俗說就是文武雙全!加之齒序又較長,胤祉是一眾兄弟中最早封王的。彼時除了胤祉之外,只有序齒皇長子胤禔被封為了直郡王,包括雍正帝在內的其他皇子,最高爵位也只是貝勒而已。由此也可見,胤祉還是頗受父親康熙帝待見的!

但胤祉是個聰明人,上有皇太子胤礽和庶長兄胤禔、下有一群能力同樣出眾的弟弟,如果公開去爭儲,恐怕也只能是撞一個頭破血流……所以,胤祉選擇了“不爭”。所謂“不爭”其實也並不準確,胤祉更多地是“順其自然”——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也不刻意去搶,一切以討好皇帝老爺子為第一要務。看到康熙帝有粉飾太平的需求,胤祉立馬組織了一大群文人,開始編書。此舉在康熙帝看來,有利無害,既可以為“康熙盛世”粉飾太平,又沒有與宗室、朝臣結黨,不犯忌。

可事實上呢?胤祉此舉更多地還是一種變相的“結黨”。編書離不開文人,那麼中國古代文人的“未來”在哪裡呢?先科場、後官場,加之搭上了誠王爺的順風車,這些編書的文人不少後來也都躋身官場,甚至不乏高官、疆臣。著名的代表莫過於陳夢雷、李紱等人了,翰詹科道的清流中更是有不少人也出身誠邸……如此一來,胤祉雖然“不爭”,可無形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黨!說胤祉是彼時清王朝真正的“清流領袖”恐怕也並不為過。

再者,胤祉這個人也並不是真的完全“不爭”。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廢之後,皇長子胤禔急於上位,甚至不惜暗示康熙帝殺掉胤礽,因而犯了康熙帝的大忌。為了“加把柴火”,胤祉隨即便向父親康熙帝舉報長兄胤禔以巫蠱之法魘鎮胤礽,此舉直接導致了胤禔被革爵幽禁……胤祉的小心思不言而喻,彼時皇子中除了皇太子胤礽和直郡王胤祉,只有他一個郡王。搞掉大哥和二哥,作為老三和彼時唯一的郡王,他是最有希望的!說白了,胤祉的內心根本沒有那麼“淡定”。可康熙帝何等聰明睿智之人,難道看不出胤祉的這點兒小九九?雖然沒有處理胤祉、事後還將是晉封為了誠親王,但胤祉在康熙帝心目中卻已經徹底出局了……

胤祉因何開罪雍正帝

平心而論,在整個所謂“九子奪嫡”期間,胤祉雖然攻擊過胤祉,卻沒有和潛邸時期的雍正帝撕破臉,二人的關係總體上還是比較和諧的。那麼,胤祉到底因何開罪了雍正帝呢?

所謂“清流領袖”的身份

前面說到了,胤祉雖然“不爭”,卻事實形成了自己的一派勢力,在清流中的影響力頗深。那麼,問題就來了。清流這種東西是個什麼玩意兒眾所周知,明王朝的權相張居正就曾經提出過“遠清流、重循吏”。歷朝歷代,清流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沒有能力做實事,卻又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甚至不惜死磕到底!毫不誇張的講,明王朝之所以會亡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東林黨”的那些個清流!

雍正帝即位之初便開始著手推行“雍正新政”,新政想要順利推行,清流“添亂”的事情就不能讓他發生!可這幫“不幹事、專添亂”的清流卻掌握在胤祉的手中,這就是胤祉開罪雍正帝的原因所在。說白了,雍正帝不是因為個胤祉有仇,而是為了提前除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雍正帝最初並沒有打算“法辦”胤祉,僅僅是將他打發去了遵化,為康熙帝守陵、變相隔絕了他與朝中清流的聯繫了事。

與怡賢親王胤祥的關係

雖然胤祉與雍正帝的關係總體還算和諧,但與雍正帝的死黨、怡賢親王胤祥的關係卻糟糕到了極點!早在康熙年間,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彼時追封敏妃)去世,胤祉卻在這位庶母的喪期內公然剃頭,為此還受到了康熙帝的責罰。喪期內剃頭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卻反映出了一個現實,胤祉與胤祥的關係相當惡劣。即便不衝已故庶母的面子,兄弟的感受多少還是要顧及的,可胤祉卻公然做出了這樣的事情,足見二人的矛盾幾乎已經是公開的了。

雍正年間,辦胤祉的兒子弘晟、胤祉因為“索賄”等罪名遭到彈劾,這背後有沒有胤祥的影子,恐怕真的很難說。畢竟彼時的胤祥在雍正帝面前何等地位眾所周知,他想要針對胤祉,雍正帝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是嗎?雍正帝為了安撫胤祥,也只能是將胤祉革爵、幽禁。當然,這同樣也是雍正帝內心想要的結果。或許也正是因為胤祉本身並沒有什麼太過出格的舉動,雍正帝於雍正八年二月又恢復了他的誠親王爵位。

胤祉的結局如何

就在胤祉被恢復親王爵位短短三個月之後,胤祥去世,雍正帝悲痛不已,給足了胤祥死後哀榮,不僅給了胤祥家一頂“鐵帽子”,而且額外還多給了一個寧郡王爵位。胤祥的怡親王園寢也被雍正帝全面升格,超過了清朝歷史上所有親王園寢的規制!按理說,這個時候胤祥不在了,胤祉如果低調一些、本分一些,或許也就得以善終了。可胤祉偏偏沒有!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僅沒有絲毫哀榮,而且還遲到、嬉笑不斷,此舉徹底激怒了雍正帝!不久之後,在雍正帝的授意或默許下,莊恪親王胤祿等人上書彈劾胤祉,雍正帝就坡下驢、將胤祉再次革爵、幽禁,這一關就是一輩子……雍正十年,胤祉死於幽禁之所,雍正帝下旨以郡王禮治喪。

從雍正八年雍正帝恢復胤祉的親王爵位來看,彼時的雍正帝應該沒有打算將胤祉幽禁終生,否則他完全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也可見,早年間雍正帝打壓胤祉,這裡面多少也還是有胤祥的因素在其中的。再聯繫胤祉死後的郡王級喪葬待遇來看,雍正帝對他似乎也沒有那麼“敵視”。要知道,雍正十二年長兄胤禔去世時,雍正帝只給了他一個貝子級別的喪葬待遇,遠低於胤祉!

既如此,為何雍正帝還有將胤祉幽禁終生呢?個人認為,很可能還是為了“提前除害”。試想,胤祥剛死,胤祉便如此這般來了一通。將來雍正帝駕崩了呢?胤祉既是新皇帝的三大爺、又是親王,他會不會給新皇帝添亂?這個真的很難說!與其如此,倒不如將他幽禁終生算了,以免不必要的麻煩。當然,與胤祥的感情也是一個原因,胤祥去世了,雍正帝悲痛不已,可胤祉卻嘻嘻哈哈,雍正帝心中作何感想?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提問者完全是將電視劇《雍正王朝》和真實歷史混為一談了。真實歷史上的胤祉遠沒有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那麼“無用”和“淡定”。胤祉之所以倒臺,完全是因為他背後的清流勢力。雖然沒有公開“爭儲”,但胤祉卻形成了自身的一派勢力,而這派勢力恰恰又是歷朝歷代皇帝最忌憚的清流,其實這就已經註定了胤祉的結局……無論誰當這個皇帝,都很難容得下他!當然,與胤祥的關係惡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雍正帝即位之後視胤祥為股肱,得罪了胤祥等於就是得罪了雍正帝,這對於胤祉而言無異於是雪上加霜,他的結局淒涼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愛新覺羅·胤祉,是康熙的三阿哥,能文能武,康熙非常喜愛,封為和碩成親王。他沒有參與儲位之爭,雍正一上位之後就對三哥進行排擠,把他關到了景山永安亭直到死去,連他的兒子都被關在宗人府。可是他一生鑽研學術,從來不關心政治,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下場呢?

胤祉從小就非常聰明,騎射功夫很厲害,所以康熙經常帶他一同去打獵,讓他掌管了鑲紅旗,舉辦的大型祭祀活動都允許他參加。最重要的是,他文學功底很好,編纂了《律歷淵源》。可能是因為他比較孤傲,在38年妃子去世期間剃頭,違規,被康熙處罰,這件事也被雍正和妃子的兒子十三弟記在心裡。他經常組織很多人進行編書,但他的心思恐怕並不是在編書。根據記載,他文武雙全,並且排序又比較靠前,是所有兄弟中最早封王的,除了他,只有長子和他同樣,像雍正等人都沒有他們高,能看出他很受父親的喜愛。

胤祉知道上面有長兄壓著,下面還有很有能力的弟弟們,如果公然的去爭位置,肯定是沒有好下場,所以他決定“不爭”,說白了就是都可以,能得到是好的,得不到也不爭奪,總的戰略就是要“孝順”皇帝。知道皇帝要粉飾太平,他就馬上找了許多文人,開始寫書。這個舉措在皇帝看來,並沒有什麼壞處,既可以幫皇帝,跟宗室等也沒有什麼衝突。

但其實,他這個做法是一種變相的結黨,編書的是文人,在古代的文人將來都會科考,當官,成為皇帝的幫手。這些文人後來也確實都當了官,甚至還有高官。如此一來,他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形成了自己的一黨,說他是當時的“清流領袖”都是沒問題的。

而且他也不是不爭,在康熙47年的時候,皇太子廢除,長子急著當太子,就想讓父親殺了太子,使得皇上非常生氣。胤祉也趁機向父親坦白兄長進行巫蠱之法。他的心思大家是都明白的,當時就只有他一個郡王了,他的內心其實根本沒有那麼淡定。康熙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意思。雖然沒有處置他,事後還封為了王,但其實他在皇帝的心中早就出局了。

康熙去世,四皇子成為了下一任皇帝,雖然胤祉表面上沒參與奪位,但是他私下的行為被雍正都看在眼裡,他雖然沒有對三哥出手,卻罰他去給父親守陵,在這期間,胤祉的嘴也沒歇著,一直在說雍正不好,都被他身邊的耳目告訴了雍正,雍正也全都記在心裡。

後來朝中爆發了腐敗案,在審查的時候發現胤祉也參與其中,於是將其降為郡王。後來雍正最器重的弟弟去世,他非常悲傷,在出殯的那天,胤祉居然遲到了,並且他臉上沒有任何悲傷的情緒,要知道那可是雍正關係最好的兄弟,當年他破格把弟弟的媽媽升了兩級,跟康熙葬在一起,就能看出他對這個弟弟有多喜愛了。

一想到這,雍正就非常生氣,徹底把他禁於景山,沒兩年,胤祉就去世了。


春秋亂舞


胤祉實際上是參與了爭儲的。

九王奪嫡其中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

老三是個文人阿哥,看似未參與爭儲,實際上有以下幾點的表現,導致老四胤禛囚禁了老三。

1。舉報老大使用巫蠱之術魘陣老二胤礽。

這樣就直接把老大打下去了,老二已經半傻了,他是老三自然希望最大,這是他的出發點。

2。胤祉有自己的文官集團。李紱、陳夢雷等人都是他手下的人,後來李紱更是官至直隸總督,位列封疆。他通過編書,也形成了自己一派的勢力。

3。胤祉在老十三葬禮上嬉笑打鬧,對十三阿哥毫無哀思。

這一點徹底惹怒了老四雍正皇帝。老十三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也是雍正坐穩皇帝位置的絕大忠臣。老十三為保證雍正位置坐穩,打壓其他勢力,直接重新帶領以前帶兵的將領為雍正保駕護航,這對雍正是莫大的幫助。所以對老十三胤祥不尊重,就直接得罪了雍正。雍正氣憤的將其革爵、幽禁終生。


小胖帶你讀歷史


照例,先認識一下胤祉,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後來雍正皇帝的三哥(異母),其人自幼聰慧異常,騎射功夫也是一級棒,康熙對其喜愛有加,時不常的就帶他打獵歷練,爾後胤祉被任命掌管鑲紅旗大營,國家級別的祭祀活動也都讓他參加。最重要的是,由於他文學功底深厚,康熙還讓他編纂《律歷淵源》全書。後來他還編輯了一套《古今圖書集成》,可能由於其孤傲,他在康熙38年因為在敏妃(允祥的親媽)喪禮期間違規剃頭(清朝有個規矩,有長輩去世,小輩的要在100天內不剃頭用以表示對死者的尊敬),被康熙處罰。而且這事兒被雍正和其十三弟允祥也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後來,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成了下一任皇帝是為雍正帝,雖然胤祉明面上沒有參與九龍奪嫡,但是私下裡他搞的小動作胤禛也都明鏡似的,所以在他上臺後,雖然沒對這位三哥大打出手,卻也罰他去給老爹康熙守陵,在守陵的過程中,胤祉的嘴就一直沒閒著,一直嘟囔雍正的不好,這一切早就被他身邊的耳目報告給了雍正,當然,這些都被胤禛記在了"小本本”上。

後來,在雍正朝又爆發了貪汙腐敗案,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雍正發現這個皇三哥也收受過貪官們的賄賂,鐵面無私的雍正自然對其印象更差,罰了俸祿並將其降為郡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胤禛最器重的老十三允祥去世,雍正悲痛欲絕,在允祥出殯的重要日子那天,這個胤祉竟然到場晚了,而且胤祉作死的是,雍正發現他的臉上一點悲傷的情緒都沒有,要知道允祥那可是雍正最鐵桿的兄弟,當年他不顧成法,破格把允祥的老媽敏妃連升兩級,直接入葬到了康熙地宮中,要知道這種情況在整個大清朝都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啊!

(此為胤禛最愛的老十三允祥畫像)

想到這,雍正氣的暴跳如雷,新賬老賬一起算!下令宗人府把胤祉一擼到底,並且將其圈禁於景山,禁止其一切出行的權力,就這樣,不到兩年,胤祉便憂鬱而亡。


老豬的碎碎念


只因為一個人,原來的皇十三子,後來的怡親王胤祥。

雍正和胤祥關係好到什麼地步,電視劇裡表現出來的還不到三分之一吧。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和胤祥較好,兩人互相和答的詩作,雍正全部留著視若珍寶,後來還刊印出來;胤祥被康熙圈禁的原因後世無從考證,就是因為雍正登基後掩蓋了這段歷史,估計應該是和雍正有關,替雍正背鍋了;雍正登基後立即將胤祥從一個無爵皇子晉升為親王,後來變成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還讓胤祥再挑出一個兒子當郡王,這種殊榮清朝只此一人;再然後,雍正朝的國家政務基本就是他和胤祥在處理,胤祥身上的職位包括各個要害,人事,財政,軍務等等,基本上就算半個皇帝了;最誇張的是,這哥倆互相都乞求過上天用自己的命為對方續命。還有很多事情,就不一一列舉了,可以說皇帝和臣子和兄弟能像雍正胤祥這樣的,縱觀二十四史,也是不多見的。

鋪墊了這麼多,終於回到問題上來,胤祉曾經在胤祥生母死後不到百日就剃頭,胤祥的生母算是胤祉的庶母,胤祉需要為她服孝,而古代禮儀中服孝期間的諸多禁忌之一就是不能剃頭,否則就是對死者的不敬。其次,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面無戚容,就是看不出來悲傷,結果被雍正看到了,雍正對於胤祥有多好前面說已經了,因此這個本來不算很大的過錯,在雍正這裡被無限放大了,這也就註定了胤祉的結局。


大黃扯點歷史


這個問題似乎是把正史和電視劇《雍正王朝》混在一起了。有必要先梳理和澄清一下。

從正史上看,在康熙朝號稱的“九子奪嫡”的儲君之爭當中,皇三子胤祉肯定是參與奪嫡的九個皇子之一。說他沒有參與爭儲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但是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最終被圈禁而死(非“圈禁至死”)卻是歷史事實。

而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的皇三子胤祉也是參與了九子奪嫡的儲君之爭的,只不過在一擊不中被康熙“一眼看穿”之後,就不再積極參與奪嫡之爭,而是信奉“識時務者為俊傑”,成了觀戰者,當然,也能看作是“韜光養晦,和氣同塵”等待機會。當機會不再,皇四子胤禛得到皇位登基的時候,他也的確是第一個俯首稱臣的皇子。

電視劇當中的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的待遇還是還是不錯的,封親王御前免跪,算是雍正對他“跪的好”的肯定和獎賞。

所以,這個問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康熙的皇三子究竟幹了什麼事讓雍正不依不饒,最終被圈禁而死呢?

這倒是可以在正史中找到答案的。

首先,在康熙朝,三阿哥胤祉也是奪嫡之爭當中的一方實力。

康熙皇帝在中國的皇帝這個圈子當中,除了在位時間最長之外,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生了一大堆兒女,這在歷代帝王的圈子裡也是數一數二。康熙一生生了三十多個兒子,存活下來的兒子就有二十四個,可謂是“高產皇帝”。不僅如此,康熙的兒子們幾乎個個優秀,按照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三阿哥胤祉算是康熙的優秀的兒子之一。總得來講,這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子,也是深受康熙喜愛的兒子之一。

從歷史記載的三阿哥胤祉的行為上看,這個“讀書的皇子”對儲君之位也是有覬覦之心的,只不過三阿哥胤祉不像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那樣“心急火燎”和“迫不及待”。他更像是在一旁等待機會的“狐狸”。伺機而動。但是,他也是非常的謹小慎微。做事比較隱秘,也比較膽小。

對於三阿哥胤祉來講,他的奪嫡的最佳機會來自於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失德”被廢,太子之位出現了難得的“空缺”,這對於康熙的諸多優秀的皇子們來講是“難得的機會”,因此皇子們紛紛“粉墨登場”。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如果細細的梳理,其實是可以分幾個集團或者派系。分別是以太子胤礽為首的“太子黨”,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前,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其實都算是太子胤礽的心腹。而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算是一個“鬆散聯盟”。三阿哥胤祉看似是個中立派,但是他有“讀書人,清流的後臺”這個背景,勢力也是不容小覷。

在大阿哥胤褆自認為太子被廢之後自己這個大阿哥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選”的心態下,極力在康熙面前誣陷太子,落井下石,趾高氣昂的以“準太子”的姿態對弟弟們呼來喝去的時候,其他的皇子們對大阿哥胤褆的做派都是十分反感的。可是這個大阿哥似乎是“利慾薰心”,居然慫恿康熙殺了廢太子胤礽,大阿哥的這個非常過分的舉動,終於激怒了康熙,康熙明旨“沒有立大阿哥胤褆為太子的意思”,並對胤褆的行為痛加斥責。這個時候,三阿哥胤祉看到了機會:老二胤礽被廢,如果趁機幹掉老大,那麼他這個老三就成了實際上的老大,這樣一來,他距太子之位就很近了,加上他本身的才情能力和口碑並不差,幹掉大阿哥對他來講就是“好機會”。

在這個背景下,三阿哥胤祉選擇了不失時機的落井下石,他向康熙舉報了大阿哥胤褆“魘鎮”太子的行為。大阿哥胤褆就此被康熙“削爵圈禁”。三阿哥胤祉扳倒大阿哥的目的達到了,但是,他自己也被康熙訓斥,並且三阿哥胤祉的這個“落井下石”的行為,讓他失去了其他皇子的信任,這裡面也包括四阿哥胤禛。

三阿哥胤祉一擊不中,,便立刻收斂鋒芒,看起來似乎是“專心著書,心無旁騖”,但是,諸皇子其實已經對他開始提防。這是胤祉最終的悲慘命運的根源。

四阿哥胤禛本身就是一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在他做了雍正皇帝之後,本來就對三阿哥胤祉並不感冒的他,對這個唯一比自己大的,又有“前科”的“三哥”就更加反感,經常指責允祉的行為和言論,並且毫不掩飾的給允祉戴上了“虛偽的偽君子”的帽子,他在允祉“申辯”的奏摺裡毫不客氣的說允祉“一直就是個虛偽的人”。這讓允祉和雍正之間從猜忌到心存芥蒂,再到允祉感到委屈而心生怨憤,允祉對待雍正的態度也是越來越糟。

造成皇三子允祉最終被“削爵圈禁”的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允祉在雍正最為信任和倚重的,也是感情最深的十三王爺胤祥病逝之後,悲痛萬分的雍正得知允祉在胤祥的葬禮上無辜遲到,並在葬禮現場毫無悲傷的態度時,雍正被徹底激怒,他認為這是允祉在和自己叫板,對允祉積怨已經很深的雍正,不僅懲罰了允祉,還把允祉的兒子們一起懲罰了。允祉和他的兒子們都被削去爵位廢為普通宗人,允祉被圈禁,不久就死了。

說到底,皇三子還是有讀書人的通病,就是“心思太重”而“膽量太小”。只能搞一些背地裡的小動作。這些小動作不僅可以讓他發洩不滿 ,還可以讓他“萬劫不復”。


步武堂


在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這場奪位爭鬥的最終勝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他成功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伴隨著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當年那些參與了“九子奪嫡”、與他爭奪皇位的康熙皇子們也隨即迎來了“末日”。

這其中結局最為悲慘的當屬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這兩位在“九子奪嫡”期間給雍正以極大困擾的政敵,被雍正議罪圈禁、迫害致死,並且還被削宗奪爵、逐出宗室,就連名字都被改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同為“八爺黨”成員的十阿哥胤䄉,雖沒有被雍正直接打壓致死,但是終雍正一朝,他被圈禁在高牆內,失去了整整十三年的自由,直到乾隆登基之後才被放出。而與他有著同樣境遇的還有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他先是被罰去看守皇陵、後又遭到了幽禁,最後直接被雍正下令圈禁了起來,也是在乾隆朝才重獲自由。

至於大阿哥胤禔、廢太子胤礽,這兩位在康熙朝時期就被康熙皇帝下旨圈禁起來的皇子,雍正則是依舊將其圈禁,直至這二人死在禁所之中,也沒有獲得釋放。

除了上述幾位康熙皇子之外,還有一位在雍正登基後也遭到了雍正的殘酷打壓與迫害,他便是三阿哥胤祉。

這個時候或許有朋友會說:“你說的不對呀,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對於三阿哥胤祉不是非常的敬重,不是還賜予了他御前免跪的恩典麼?”當然,這僅僅是影視作品的演繹,歷史真相卻是恰恰相反,胤祉非但沒有獲得任何的封賞與恩典,反而是他的下場和結局同其他皇子一樣的悲慘。

“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

雍正如此對待這位飽讀詩書、一心鑽研學術的“文人”阿哥,按照雍正自己的話說,是他的這位哥哥自始至終沒有與他“同心同德”,特別是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期間,頗為耐人尋味的表現,也讓雍正對其產生了深深的戒心,更是很難讓人相信他是真的沒有“奪嫡之心”,而這也最終導致了胤祉的悲劇結局。

三阿哥胤祉,可以說是康熙皇子中,發展最為全面的一位。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三阿哥胤祉並不陌生,整部劇之中,胤祉最大的功績以及最為亮眼的表現就是組織陳夢雷、李紱等一眾飽學鴻儒,前後歷時十多年的時間編制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算是在文化領域留下了一份“不朽之基業”。

而在歷史上,主持編修《古今圖書集成》確實是胤祉的一大功績,當然,除此之外,胤祉參與編修了另外一部大作,即將當時新進的律呂、曆法、算法三者合為一體的《律歷淵源》。

而這也充分展現了三阿哥胤祉卓越的文化水平,稱其為康熙皇子中讀書最好、學問最深,是一點不為過的。

然而,歷史上的三阿哥胤祉的“本事”並不僅僅如此,在康熙皇帝的安排與培養下,胤祉可謂是得到了全面發展。

這一點從康熙安排胤祉參與編修《律歷淵源》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先是主動的親自承擔起教授胤礽基礎數學和幾何的知識,之後又安排了意大利傳教士德格里傳授其律呂的知識,這也使得胤祉在學科領域上,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做到了中西結合,古今並用。

而在滿洲人傳統的騎射方面,胤祉同樣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在所有的康熙皇子中,也堪稱佼佼者。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之時,還被奉命統領鑲紅旗出征,親赴戰場進行鍛鍊。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在外出離京期間,也曾多次安排胤祉代為署理國政,培養其理政能力,其表現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認可。

可以說,胤祉接受到的是康熙皇帝給予其全方位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在文化、科學、軍事、政治等領域,胤祉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養, 再加上他資質較好且勤奮好學,因而在也取得了令康熙所滿意的發展成績。

勘破“魘鎮之案”,讓胤祉就此捲入了“九子奪嫡”之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而在這之後,以大阿哥胤褆以及八阿哥胤禩為首的一眾皇子,便開始落井下石,繼續打擊已經被廢黜的太子胤礽。

這其中,大阿哥胤褆的表現可謂是最為活躍,他在八阿哥胤禩等人的支持下,不斷的向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甚至向康熙皇帝諫言,要除掉太子胤礽以絕後患:

“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儘管康熙皇帝對於胤褆和胤禩等人持續性的打壓太子的行為予以了堅決的抵制和批判,但是其囂張的氣焰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壓制,反而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而這個時候的太子胤礽不僅因為被廢黜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康熙皇帝的盛怒以及“八爺黨集團”的不斷打壓,也讓其出現了明顯的意志消沉情況。

面對此情此景,之前一直沒有參與任何政治鬥爭的胤祉果斷決定站出來,準備要拉自己的這位二哥胤礽一把。

其實一直以來,胤礽和胤祉的關係本就非常的密切。

康熙十三年(1674年),伴隨著太子胤礽的出生,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因難產去世。於是康熙皇帝安排當時非常得寵的榮妃馬佳氏,在撫養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的同時,也要照看一下自己的這個沒媽的嫡子。馬佳氏是非常欣然的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安排,之後她可以說是做到了盡心盡力,視如己出,以至於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後,都是先將其送出宮外養育多年後,才重新接回身邊。所以,胤礽和胤祉,都是由榮妃馬佳氏撫養,兩個人自幼的關係便非常交好。

而康熙皇帝也看到了胤礽與胤祉之間的親密關係,所以早期康熙皇帝安排胤礽差事的同時,也會安排胤祉隨同辦理,甚至可以說康熙皇帝如此全方位的培養胤祉,也是為了未來更好的輔佐胤礽。

這個時候的胤祉,見到從小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二哥胤礽遭遇到了如此的困境,進而為其感到了擔憂,同時胤褆、胤禩等人的做法也引得了當時為人一向正直的胤祉的極大不滿,於是胤祉決心要儘自己的力量幫助胤礽扳回局面。

功夫也不負有心人,經過胤祉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魘鎮”太子的直接證據,即標寫著胤礽生辰八字的針扎小人,也稱“魘廢之物”。

胤祉此舉不僅僅是挽救了胤礽,同時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康熙皇帝以巨大幫助。

此時的康熙見到了皇子之間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而已然是全無忠孝禮儀和人倫綱常,並且朝局也因為太子的突然被廢而變得動盪,所以這個時候的康熙也有了想要復立胤礽的想法,只是苦於“朝令夕改”,恐引發朝堂議論,將自己陷入不利的輿論境地。而此時,這件“魘廢皇太子之物”的出現,無疑讓康熙找到了一種“剛打瞌睡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的感覺。

於是,康熙皇帝先是下旨將“魘鎮之案”的主謀大阿哥胤褆削宗奪爵、圈禁終身,隨後又將太子胤礽此前的異常行為和不端做法,全部歸咎於這件“魘廢皇太子之物”,甚至不惜將已經被他處死五年的索額圖搬了出來,再進行了議論批判,還為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為的就是為胤礽開脫。

而這個時候胤祉明顯感覺到了康熙心態的變化,於是順水推舟,進一步幫助胤礽。

一來,他長時間的陪伴著胤礽,並對其進行了開導,使得其重拾信心。

二來,他教授胤礽撰寫“懺悔錄”,並要其主動向康熙檢討,承認錯誤,請求康熙的諒解;

三來,他又在康熙與朝臣面前,經常性的談及胤礽的病情,在將責任推卸到大阿哥胤褆“魘鎮”詛咒的同時,表明太子胤礽此時的狀態已經完全恢復“正常”。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對於胤礽予以了原諒,並且頂住朝臣們的反對,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復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此期間,胤祉的表現可謂是居功至偉,於是康熙在復立胤礽的同時,也晉封胤祉為親王爵位,以示對其的褒獎。

而也正是這件事情,讓胤祉算是徹底的參與到了“九子奪嫡”的進程之中來了。

在此之後的胤祉,幾乎採取同雍正如出一轍的策略。

歷史上的雍正,在“九子奪嫡”期間採取了“爭是不爭,不爭是爭”的策略,實際上就是“隔岸觀火”,坐等“兩敗俱傷”,看著“太子黨”倒臺、“八爺黨”解體,在所有競爭對手“自取滅亡”的情況下,完成了彎道超車,從而順利登上皇位。而在整個過程中,他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迎合康熙,將自己的奪嫡之心完全隱藏,進而給康熙留下了一個非常印象。這也成為其的制勝法寶。

然而,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做法與雍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胤祉是緊緊跟隨並且迎合著康熙皇帝的想法。

這一點在“二廢皇太子”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伴隨著“託合齊會飲案”的爆發,康熙皇帝準備第二次廢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這一次,胤祉表沒有像此前“一廢皇太子”之時那樣,為胤礽進行申訴和辯護,而是將自己置身其外,並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廢黜胤礽之後,還表示了理解與支持。

於是,康熙皇帝對於胤祉這樣識大體的舉動頗為滿意,非但沒有因為他與太子胤礽的關係親密而對其進行懲治,反而賞賜其白銀五千兩以資鼓勵。

其次,胤祉並沒有想著直接參與奪嫡之爭,而是在辛勤的編書。

前文中也說到了,這個時候的胤祉可以說全身心的投入到編書的事業之中,以此將自己完全置身於政治鬥爭之外,同時還通過編修《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不僅收穫了康熙皇帝對其的讚譽,更是在朝臣們心中樹立了極為正面的形象,算是就此積攢了一定的政治資本。

再次,胤祉在這一時期與眾位皇子都保持了非常和諧友好的關係。

儘管正是因為胤祉通過勘破“魘鎮之案”,將大阿哥胤褆“送”進了宗人府,並且也是他積極幫助胤礽使其得以復立,按理說他應該“八爺黨”集團的最為可恨的“敵人”,然而,在此之後,胤祉快速修補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關係。特別是與“八爺黨”中的十四阿哥胤禵,胤祉與他的關係是愈發的密切,以至於在後來的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帶兵平定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中,胤祉給予其重大的支持和幫助,使得胤祉本人在其他皇子中間,有了非常好的人緣,同時也樹立了一定威信。

反觀這一時期的雍正,因為其在“一廢皇太子”期間有著從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到支持康熙與太子胤礽這樣的翻轉表現,遭到了“八爺黨”一眾皇子的極度鄙視,以至於在其登基之後,依舊普遍對其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由此可見雍正與其他康熙皇子之間的關係之緊張。

而也正是因為在“九子奪嫡”期間的如此行事,讓雍正對於胤祉不僅是極度的不滿,甚至還有這一份巨大的擔憂。

“九子奪嫡”期間的胤祉,雍正一樣,都被冊封為親王爵位,生母同屬於“四妃”之一,同樣在朝中協助康熙署理政務,同樣沒有任何為人詬病的“政治汙點”與“政治把柄”,在資歷與資質上,他們兩個的條件幾乎是一致的。

在康熙皇子所有成年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以及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已經被康熙圈禁,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法理傳統,身為三阿哥的胤祉,相較於雍正實際上更具有法理性的優勢。所以從合法性的角度來說,胤祉的存在無疑是對於雍正皇位的威脅。

與此同時,胤祉與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之間的關係,相較於雍正來說,是更加的交好與和諧,這就使得不管是胤祉自己坐上了皇位還是其他皇子登上皇位,胤祉都能獲得最好的結局,繼續保持著極高的權勢和地位。

或許歷史上胤祉並非如此所想,也或許他就是真的確實沒有“奪嫡之心”,可是既然有如此的“可能性”,那麼必然就會讓性格多疑的雍正感到焦慮,而這也就註定了胤祉的悲劇結局。

雍正朝時期被兩度幽禁,胤祉鬱鬱而終。

雍正登基之後,隨即開始對於胤祉的打擊,儘管並沒有將其的親王爵位廢黜,但是卻安排他與十四阿哥胤禵共同守衛皇陵,這是在剝奪他手中一切權力和職務的同時,將其調離政治統治的中心,不讓其發揮其影響力。

而這,僅僅是雍正對其打擊的開始。

雍正二年(1724年),胤祉之子弘晟獲罪,進而被雍正剝奪了“世子”之位罷黜為閒散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又被雍正以索賄治罪,從親王降為了郡王爵位,只不過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重新加封其為親王。

但是,伴隨著怡親王胤祥的去世,胤祉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同樣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距離他重新獲封親王僅僅過了不到三個月,與雍正皇帝關係極為親密的胤祥去世了,之後,胤祉被莊親王胤祿等人彈劾,說其在胤祥的葬禮上“毫無憂傷”之情。雍正與胤祥之間的感情自不用說,本來就陷入巨大悲痛之中的雍正,聽聞胤祉以如此不敬的行為對待胤祥,心中的憤恨是可想而知的。

而實際上,這也是胤祉第二次因為胤祥的事情而開罪君王了。第一次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的喪葬期間,胤祉就因違反制度理髮,而遭到康熙皇帝的處罰。這一次,胤祉又在胤祥的葬禮上表現欠佳,雍正是新賬舊賬一起算,就此下令將胤祉的爵位廢黜,並將其全家一同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中。

就這樣,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終年五十五歲。


雍親王府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原因很簡單。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胤祉有沒有爭位的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能讓雍正感受到威脅的點,那就只好“防患於未然”了。

胤祉通過自己的表現建立了一個賢能的形象,胤祉在文學和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他曾主持編纂了《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兩部著作。此外,他對科學非常感興趣,康熙還專門找來外國傳教士幫助他學習科學知識。胤祉是一個文武全才,他的騎射非常厲害,他曾在一次圍獵中與康熙進行比試,兩人旗鼓相當。康熙十分中意胤祉,將他封為誠郡王。

胤祉在讀書人中威望很大,胤祉負責修書,與翰林院的讀書人們打成一片。所以也自然在讀書人中頗有影響力。反觀雍正,推行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將讀書人得罪個遍。讀書人對雍正越恨,雍正對胤祉也就越不放心。

自古王朝挑選繼承人,無外乎立嫡、立長、立賢。其中,立賢是最主觀的。雍正即位一直眾說紛紜,究竟是康熙認定他是那個適合接班的“賢君”,還是雍正用手段奪位,可謂鬧得滿城風雨。而立嫡立長都是順理成章的事。論嫡,嫡子二阿哥胤礽早被父親康熙圈禁,雍正只要不釋放就沒有威脅。而論立長,雍正是四阿哥,上面有胤禔、胤礽、胤祉三個哥哥。胤禔胤礽被圈禁了,在外面的只有胤祉是他哥哥,這個是天然的“原罪”,雍正自然能感受到威脅。


費曼世界觀


胤祉,康熙的第三子,封誠親王,眾多皇子中比較有才華的,史書上說他性格溫和,知書達理,在幾十年的皇子生涯中,陪康熙徵過噶爾丹,但用武方面僅這一次,他的長處在於文化領域,需要皇家成員的祭祀活動一般都由他出面,一手毛筆字寫得好,當年康熙的《功德碑》就是胤祉寫的,更熱衷於編書,胤祉在熙春園編書,一待就是23年,對權力、帝位不太感興趣,就像個書呆子,這使得他在皇子中成了異類,為人處世方面非常欠缺。

胤祉,康熙三子,生母榮妃馬佳氏,封誠親王。

既然無心爭權奪利,順大勢而流即可,於是他跟太子胤礽走的很近,本來成年後只封了個郡王,因與太子和睦讓康熙倍感欣慰,升為和碩誠親王,就此胤祉打上了太子的標籤。康熙晚年的奪嫡鬧得人心惶惶,康熙生前直接處理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雖然胤祉也是太子的人,但胤祉並不參與爭儲,所以胤祉安然無恙。

胤祉歷時28年主持編成的《古今圖書集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類書。

但這其間發生一件事卻給胤祉日後埋下禍根,當然這也是他咎由自取,文人嘛,比較灑脫,平時不想有太多束縛,胤祉也就有點忘其所以,康熙38年,也就是公元1699年,敏妃死了,宮裡服喪百日,在這期間胤祉覺得頭髮長出來了影響自己形象,於是把頭髮給剃了,這一下子把康熙惹惱了,古人有“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的說法,在服喪期間不剃頭理髮是對逝者的懷念,胤祉剃頭是對死者極大的不敬,康熙把他降為貝勒。在遠處還有兩雙眼睛冷冷的盯著胤祉,是形影不離的兩兄弟胤禛和胤祥,死者敏妃正是胤祥的生母,胤祉不知道自己的隨性之舉已讓胤禛和胤祥心生痛惡。

胤祥的母親敏妃本來葬在這片康熙妃子墓的,她生前無任何冊封,級別等同於宮女,但死後狂沾兒子的光,被康熙追封為敏妃,胤禛即位為雍正,安葬康熙老爺子時,將敏妃憑空拔高2級為皇貴妃,起墳,跟著康熙的棺槨一起葬入景陵地宮,妃子從葬帝陵在清朝僅此一例,雍正乾的。

胤禛當皇帝后是為雍正,胤祉再次順大勢而流,率先以皇子身份磕頭稱臣保全自己,很快雍正清算了自己的政敵,胤禩、胤禟、胤䄉、胤禵,弄死的弄死,禁錮的禁錮,胤祉雖然是太子的人,但他沒參與爭奪皇位之事,並不在清算之列,可是他終究站在雍正的對立面,當年剃頭一事對其印象極差,於是略施懲罰,派去為康熙守陵,其實守陵這事不算差,給自己父親守陵也是應該的,胤祉守孝期滿也就回府了。

圖為和碩怡親王,胤祥畫像。

本來誠親王胤祉已明哲保身,親王生活也過得相安無事,可是在雍正6年胤祉牽連了一樁貪汙案。從雍正元年到雍正10年,朝廷一直在查當年山西巡撫蘇克濟引發的貪汙腐敗案,查了整整10年,發現的貪官都是一窩一窩的,抄家罷官的一個接一個,雍正相當生氣,只要查出絕不姑息,好了,胤祉牽連進來了,被查出曾收過蘇克濟銀子,雍正勃然大怒,將胤祉禁足於府上反思,降為郡王。僅過了2年又出事了,恰巧又是葬禮,雍正的好兄弟胤祥死了,在沉重的喪禮上,胤祉不但來遲了,雍正還覺得他臉上不帶憂傷,想起胤祉當年褻瀆胤祥母親的事,這次又不見痛苦,惱怒之下,認為其大逆不道,令宗人府奪其爵,禁錮於景山,2年後胤祉死於幽禁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