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乾隆的冷知識

說起乾隆,可以說故事非常之多,最有名的就是乾隆一生活了89歲,是歷朝歷代帝王之中最長壽的,而且他一生中寫出了四萬餘首詩詞,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關於乾隆的冷知識


圖注:年輕時期的乾隆皇帝!(大霧)

本期我們就聊聊乾隆作為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他不但經歷了帝王中都極為少見的五代同堂,而且一生中親眼見過愛新覺羅七代皇族,也算是非常值得吹噓的事情了。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春,74歲的乾隆皇帝正第六次下江南,在江寧遊玩,突然一騎八百里加急給乾隆送來了一個消息:在乾隆49年的閏三月初八,乾隆皇帝的長房、長子、長孫、長曾孫、長元孫出生了!(應為玄孫,但為了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清代改稱元孫。)

這可是滿足了乾隆皇帝五世同堂的心願!乾隆非常高興,馬上大宴群臣慶賀,並且親自給這個長元孫起名為載錫!

按照清代帝王家法,一般是上一字相同,下一字偏旁相同。

比如雍正的兄弟們名字的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的偏旁都是“礻”,雍正皇帝叫愛新覺羅·胤禛,大阿哥叫愛新覺羅·胤禔等。當然,自從雍正即位後,他的兄弟們都不能叫胤了,於是改胤為允。而到了乾隆這一輩,他們名字的第一個字是“弘”,下一字以“日”為偏旁。

等乾隆稱帝后,規定他的兒子們都要使用“永”字,孫子們使用“綿”字,曾孫們使用“奕”字,而元孫們使用“載”字,再下一輩來孫們都使用“奉”字……

之所以這麼定下來名稱,根據《清宮詞》註釋記載:因為乾隆的皇六子永瑢曾經繪製了一副《歲朝圖》進獻給孝聖皇后(即崇慶皇太后),乾隆看到後很開心,於是御筆題了一句”永綿奕載奉慈娛“,乾隆覺得自己這句話寫得太好了,於是命令以後就按永、綿、奕、載四字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

關於乾隆的冷知識

圖注:外號“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而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他們的名字都是來源於乾隆皇帝的這句詩詞,只不過到了道光皇帝的時候,道光皇帝嫌“奉”字不好聽,於是把“奉”改成了“溥”,這就是大清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名字的來歷了。

我們接著說乾隆皇帝,自從乾隆皇帝第一個元孫誕生後,乾隆皇帝就盼望著自己能六世同堂,能活到一百歲!

雖然說乾陵皇帝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為了不超過在位六十年的康熙皇帝的記錄,主動把皇位禪讓給了兒子嘉慶帝,自己稱太上皇,但其實朝政大權還是在自己手裡。

關於乾隆的冷知識


圖注:老年時期的乾隆皇帝!(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在嘉慶三年(1798年)的時候,88歲的乾隆已經把皇位禪讓給了嘉慶帝三年了,這一年剛剛十四歲的載錫就被安排了婚事,希望他能早日完成乾隆皇帝六世同堂的願望。

在這一年的秋天八月初九日,恰逢清代開國皇帝皇太極忌辰,於是乾隆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八月初九日作》。在這首詩裡,乾隆表示:

本日恭值太宗文皇帝忌辰,敬念太宗紹統至今百七十餘年。予為太宗元孫,仰企音容,真如在天上也。予仰防昊慈,祖佑備膺,諸福十全,刻璽四得名堂。憶髫年親侍聖祖,荷防恩眷逾常。今年躋八十有八,精神康健,猶日勤訓政,本支繁衍早,已慶得元孫。一身親見七代實自古帝王未有之盛事。——《御製詩集》

意思是:從皇太極稱帝到現在已經一百七十餘年了,自己作為皇太極的元孫,今天八十八歲還身體健康,而且自己這一支因為繁衍生息的好,自己都已經有了元孫了。

乾隆自己小時候見過爺爺康熙皇帝,現在又有了五代同堂的元孫載錫,這從上往下算,自己竟然見過七代人,這可是自古以來的帝王都罕見的盛事!

而且乾隆的元孫載錫這個時候已經十三歲了,剛剛已經完婚,乾隆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覺得很有希望活到一百歲,看到第八代來孫的誕生,這個時候就不是一身親七代,而是一身親八代,這可是六世同堂的壯舉!

關於乾隆的冷知識


圖注:《清人畫弘曆歲朝行樂圖像》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詩曰:

仰望如霄上,俯臨欣目前。

一身親七代,百嵗待旬年。

顧謂元兮勉,喜瞻來者連。

自知不知足,又願庶應然。

可惜的是,正在準備盛大操辦自己九十大壽,然後準備再加把勁活到一百歲的“十全老人”,沒想到再第二年,也就是嘉慶四年(1799)的正月裡就壽終正寢了,享年八十九歲,而被乾隆寄以厚望的愛新覺羅·載錫生下他的兒子,也已經是乾隆去世四年之後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