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补齐“三农”领域短板之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7个“一号文件”。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重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创造条件使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真正成为城市市民,为留在农业内部的从业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推进土地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创造条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承包权的转让等都要尊重农民意愿。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是必须明确的底线。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更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细致规划、长远布局,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从业者的人力资本。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应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新产业发展、农民在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新的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乡村治理结合起来。

2月24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定必胜信心,尽锐出战、发起总攻,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和生态环境治理等“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加快改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管理,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突出抓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坚持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一起抓,把稳就业和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抓推进、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

春耕在即,农时紧迫。要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生产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科技进步,强化生产支持保护。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坚持分类施策,加快推动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生猪、肉牛、中药材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切实提升冷链物流规模效应和供给能力。

李平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3期“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