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袁世凯的“二陈汤”的陈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在北洋时期的军阀当中,陈宧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了。他既不属于南方军事派系,也不属于北洋系。袁世凯称帝之前,为了控制南方,在川滇黔安插自己的势力,特地挑选了陈宧去四川“会办军务”。并在北洋军中抽调李炳之、伍祯祥、冯玉祥三个混成旅随陈宧入川。当陈启程前,还带着三位旅长去谒见袁,并行了跪拜礼。

致死袁世凯的“二陈汤”的陈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陈宧出生于湖北安陆县,家中有母亲和哥哥。幼时曾因哥哥用铁器打击他的头部,致其晕厥而发誓离家投奔其舅父,在武昌自强学堂读书。十岁时就读安陆东学院,十五岁考中秀才,第二年转廪生。一八九七年中拔贡。时年二十七岁。

陈宧的叔祖陈学棻曾任清学部尚书,在其推荐下,河南林学政(开谟)请他代阅试卷。每月给膏火银十六两。

一九零零年,陈宧在荣禄手下任管带。八国联军进京,在混乱中曾拾得十三点七万两银子。自己不取一文而交给荣禄,使荣禄“大惊失色”。

陈学棻死,陈宧回安陆老家探望母亲,不吃其哥哥的一顿饭。只寄宿于一所庙宇里。

一九零四年,四川总督锡良,突然汇给陈宧八百两银子,请他到四川。他即刻将七百两银子交给哥哥和母亲。自携一百两坐臭干鱼船前往成都。见到锡良后方知是林开谟推荐了自己。锡良当时就安排陈为四川讲武堂提调。

其后陈宧随锡良到云南、到奉天。

在奉天,在陈宧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锡良为他捐了个四品京堂,保举他为二十镇统制。并派他赴德国考察陆军。

陈宧在锡良的提携下,一路顺风顺水。辛亥革命后,陈宧又成为黎元洪的幕僚。后随黎入京,成为袁世凯的智囊,深受袁的器重。

袁世凯对北洋之外的军人特别看重的第一个是蔡锷,其次就算是陈宧了。对蔡锷,袁是始终不放心。而能够放心的将陈放出去,独挡一面。可算得上信赖有加了。

这次陈前往四川,曾请袁世凯面授机宜。袁让他修茸明朝藩王府殿址。并说“你与芸台(袁克定)谈一谈。”

陈宧前去会见袁克定,这位“太子爷”并不拿正眼看他。当陈宧正欲扫兴退出的时候,忽见袁世凯的一位家人向袁克定传话:“总统叫大爷与陈大人換帖拜把子”。袁克定听了这话,立刻赶着陈宧叫二哥(陈字二庵,排行为二)。闲聊之际,陈宧问到有关于袁氏兄弟时,这袁大公子将眉头一皱,手一挥说道:“别提他们了,都不是好东西”。

一九一五年三月十日,陈启程的一日,北京的文武官员都到车站送行,沿途军警密布,铁路两傍和月台上人山人海。一句话,袁世凯给足了陈宧面子。

陈宧到了成都之后,每日忙于彷照北京宫殿去修皇城。他说:“我是替老大(袁克定)当差的,将来他也许被封蜀王,我不能不替他准备好王府。”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陈宧与蔡锷休战反袁,宣布“四川独立”。对袁世凯打击很大。后来有人说是“二陈(陈宧、陈树藩)汤(汤芗铭)”要了袁的命。其实,当时袁的北洋派都站在他的对立面。若为大势所趋,不是三二个人所能改变的。

一九三九年陈宧死,“身后一钱俱无,棺敛皆为戚友所资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