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前言:《沉香屑·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成名小說。該小說講述了女主葛薇龍一家為了躲避戰事,從上海來到香港。原本不是很富裕的一家人,在香港待了一段時間,積蓄很快用光,家人決定回到上海。葛薇龍為了繼續留在香港讀書,瞞著父親向姑媽梁太太求助。

姑媽多年前執意嫁給富商老頭做小妾,與家裡決裂,後來丈夫過世,姑媽成了當地有名的交際花。葛薇龍在姑媽家裡認識並愛上花花公子喬琪喬,為了愛情,葛薇龍一步步走上墮落之路出賣自己,賺錢養著喬琪喬,甘願被喬琪喬和姑媽利用。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大部分人在討論這部小說,主要分析葛薇龍走上不歸路的原因,而我卻看到這個故事裡葛薇龍、梁太太和喬琪喬三個人不同的婚姻觀,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01姑媽梁太太:婚姻不過是一場交易,再富足的生活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虛。

梁太太的出場,是隨著葛薇龍的猜想出來的。“姑母自從嫁了粵東富商梁季騰做第四房姨太太,就和薇龍的父親鬧翻了。”後來,在梁太太和葛薇龍的交談中,梁太太挖苦道,“我是你傢什麼人?——自甘下賤,敗壞門風,兄弟們給我找的人家我不要,偏偏嫁給姓梁的做小,丟盡了我孃家那破落戶的臉。嚇!越是破落戶,越是茅廁裡的磚頭,又臭又硬。”

短短几句話,道出梁太太的婚姻觀,別人介紹的窮人家我不要,我要自己選擇有錢人家,哪怕做小姨太也無所謂,“破落戶”幾個字表達了她對孃家人深深的不滿和不屑,以及她作為有錢人家太太的一種優越感。她認為孃家人又窮又固執,正是這種思想驅使她選擇自己想要的丈夫,哪怕那個人已經年過花甲、白髮蒼蒼,只要能給她富足的生活,對方什麼樣她壓根不在乎。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她已經將自己的一生抵押給畸形的婚姻,因為追求金錢而喪失了自己的青春和愛情,正常的情慾得不到滿足。當她的丈夫去世後又瘋狂的追求愛情,再富足的生活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的空虛。“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心裡的饑荒。她需要愛——許多人的愛。”

現實生活中的“梁太太”隨處可見。她們為了讓自己下半生過得輕鬆簡單,尋找另一半時只看對方的家庭條件,長相、人品、能力都是次要的,在她們的觀念中,只要有錢可以解決一切煩惱。我並不反對找對象時要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但一味地追求物質,只會被物質所吞噬。物質可以輕易獲得,但精神的富足卻很難。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02時代悲劇下的女子葛薇龍:只要你同我結婚,我願意付出一切,哪怕這個代價很大很大。

小說的開頭,我對葛薇龍還是挺欣賞的,有目標,有想法,為了讓自己能夠繼續留在香港讀書,不惜瞞著父母低頭向姑媽求助。從一開始,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處於什麼環境,她也堅信只要愛人是真心愛自己不會在乎她所處的環境,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外頭人說閒話,盡他們說去,我念我的書。將來遇到真正喜歡我的人,自然會明白的,決不會相信那些無聊的流言。”可以看出,她對愛情、對婚姻還是充滿期待的。

可是,葛薇龍在姑媽的豪宅裡享受奢靡生活,穿衣吃飯有下人伺候,讀書上學有專車接送,她享受這一切。經過幾個月的侵染,她讀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的初始目標開始動搖。“三個月的工夫,她對於這裡的生活已經上了癮了。她要離開這兒,只能找一個闊人,嫁了他。”她心裡很清楚,要找一個既有錢又合心意的人壓根不現實,但她又不願意成為梁太太那樣的完全物質主義者。這時候,她把目標鎖定到喬琪喬身上。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葛薇龍自己也說,她知道她為什麼這樣固執地愛著喬琪。這樣自卑地愛著他,最初,那當然是因為他的吸引力,但是後來,完全為了他不愛她的緣故。葛薇龍對喬琪喬的愛,從一開始便帶有目的性,到後來漸漸變得不甘心,再後來徹底深陷其中,哪怕愛得卑微也在所不惜。

“唸了書,到社會上去做事,不見得是她這樣的美而沒有特殊技能的孩子的適當的出路。她自然還是結婚的好。”葛薇龍之所以會一步一步走向悲劇,

一方面是沉迷於愛情,另一方面是社會環境所迫。在葛薇龍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葛薇龍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葛薇龍”們擁有很少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嫁人是她們唯一的出路。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03花花公子喬琪喬:婚姻不過是多了一張紙,誰也拴不住我的心。

少女時期初讀《第一爐香》會對喬琪喬這樣的男主角著迷,他能說會道長得也好看,還能讓梁太太抓狂。長大後再讀,便能看得更透徹,他不過是在一個不被重視的家庭中長大的、渴望被關注的、可憐的孩子罷了。

喬琪喬一開始並沒有結婚的打算,面對薇龍的追問,喬琪喬說,“我是不預備結婚的。即使我有結婚的能力,我也不配。我在五十歲以前,不能做一個令人滿意的丈夫。”喬琪喬對於婚姻、對於自己是悲觀的,一句“我不配”道出了內心的心酸與無奈。

後來,他對梁太太說的一番話,更是表明了他的婚姻態度,“我沒有婚姻自主權。我沒有錢,又享慣了福,天生的是個招駙馬的材料。”

後來,在梁太太的一番慫恿下,喬琪喬終於答應迎娶薇龍。只不過,對於他來說,婚姻不過是多了一張紙,誰也拴不住他的心。他和薇龍結婚的原因,梁太太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我看你將就一點罷!你要娶一個闊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點的門戶,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幾千萬家財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驕縱慣了的,哪裡會像薇龍這麼好說話?處處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

你要錢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錢做什麼?

當然,過了七八年,薇龍的收入想必大為減色。等她不能掙錢養家了,你儘可以離婚。在英國的法律上,離婚是相當困難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對方犯奸的證據,那還不容易?”

他從一開始對這段婚姻就抱著目的性,既要有錢,又要自由,能同時給他這兩樣東西的,只有薇龍。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接下來談談《沉香屑·第一爐香》中他們三個人的婚姻觀,帶給我的幾點思考:

1、不要低估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人老早就把這個真諦總結出來,時刻警醒著我們。薇龍一開始也相信自己不會受到環境影響,可短短三個月時間,她吃也吃了,穿也穿了,想要回到曾經的生活,已然是不可能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糟糕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說的:

1.會影響你的三觀。

2.會影響你的思考能力。

3.會降低你的智商。

深以為然。

薇龍在梁太太和丫鬟們的薰陶下,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力,面對一個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和應對。當她發現喬琪喬和睨兒勾搭時,她第一想到的辦法就是:逃。逃回上海,逃回自己的家,逃回自己的世界。

好的環境可以成就一個人,糟糕的環境可以毀掉一個人。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2、帶有目的性的婚姻失了那份真誠,終究沒有幸福可言。

無論是梁太太還是葛薇龍,亦或是喬琪喬,對於婚姻,打著各自的小算盤。婚姻不是算計,而是坦誠相待。

大家都覺得薇龍可憐又可悲,我反倒覺得她從頭到尾都很清楚自己處於什麼境地,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就像她最後說的,“我跟她們當然有區別,她們是被迫的,我是自願的。”

從一開始她對喬琪喬的愛或許就有目的性,初見喬琪喬時,薇龍正因為盧兆麟的緣故,痛恨著梁太太。喬琪喬是她所知道的唯一能夠抗拒梁太太的魔力的人,她這麼一想,不免又向喬琪喬添了幾分好感。

一段真摯的感情裡,摻雜不了那麼多的想法和目的。帶著某種目的性開始的感情並不是愛,本質上是一場利益的交換。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3、真正的愛情是雙方情感上的交流,不是一味地依附對方。

薇龍在這段感情中是卑微的,從頭到尾她都想著如何依附喬琪喬。可是,在愛情中,越是愛得卑微,對方越是不重視你。

趙薇與富商黃有龍結婚後生下女兒,名氣、財富、地位都有了,在一般人看來,她完全可以在家當全職太太,過著安逸的生活。可趙薇並不依附丈夫,除了精進演技,還學習拍電影。2014年她拍《致青春》,成為首位導演處女作票房過億的華人女導演。除了影視,她還涉及商業、投資,成功地佔據娛樂版和財經版。

真正的愛情是雙方情感上的交流,相互獨立又各自成長,不成為彼此的負擔又鼓勵對方。

紀伯倫說:婚姻就是兩個相愛的強者同舟共濟,以便一道戰勝歲月征途上的風風雨雨。

《沉香屑·第一爐香》:三個不同的婚姻觀,帶給我的4點啟示

4、女孩子除了嫁人,還有很多更好的選擇,嫁人不是唯一出路。

梁太太和葛薇龍,還有丫鬟睨兒們,都指望嫁一個好人家,讓自己的下半輩子好過。那是他們那個年代環境所迫,實屬無奈。

如今,我們在一個很好的時代,女性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擁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完全可以靠自己獨立,不再像葛薇龍們那樣無從選擇,除了嫁人,我們還有更多選擇。

可是,偏偏還是有很多女孩子想不勞而獲。很典型的一個現象就是結婚時,女方以不結婚要挾或者以肚子裡的孩子為籌碼,要求高額的彩禮,很多普通家庭為了讓兒子結婚傾家蕩產。這樣的婚姻,又有何意義?

結語:

薇龍為了得到所謂的愛情,不惜出賣自己,用這樣卑微的方式愛著。梁太太為了更好的生活,也是一樣。這種畸形的愛情並未讓她們得到快樂和幸福,反而讓她們迷失自我。在以男性為主體的社會里,女性只能依附於男人生活,她們的內心世界早已完全交付於男人。無論是出身名門,還是小門小戶的丫鬟在男權社會中想要求生真的太難。她們只能用高昂的代價,換取那用淚水浸泡的金錢,依附在男人身上。

看完《第一爐香》既覺得惋惜,又覺得悲哀。惋惜是覺得薇龍原本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上完大學,找一份工作,哪怕那個工作收入很少、會很受氣,但至少可以靠自己獨立的活著,不用依附於他人。悲哀是覺得梁太太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也是害人者,一步步把自己的親侄女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何其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