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17世纪的清军入关可以说是东亚历史上色彩浓厚的一笔,很多历史转折由此而生,但如果满清不入关的话,那整个东亚的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首先是大清自己,如果不入关定天下,满清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势必还会入关劫掠,抢夺人口和财富,用来开发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毕竟从1628年到1644年,八旗军已经入关了劫掠了六次之多,像第五次直接打到了济南城下,一共掳掠了人口46万有余。再这么劫掠下去,倒也不是问题。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可以说东北地区除了冬天冷以外,是资源丰富,要啥有啥。中国的优质煤矿,东北就要占一大份额。另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皮草资源,东部沿海还有珍珠一类奢侈产品,可以说是一个“聚宝盆”了。即使大清厉兵秣马玩贸易,自身的资源也能使他们过上“小康生活"。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另外当时满清贯彻的政策是和蒙古和亲,在1644年之前,大清便已经收拢了所有的科尔沁蒙古,并在继续争夺喀尔喀蒙古的控制权。如果满清不入关,会更早的和沙俄发生交流,就是打仗也好,贸易也罢,其力度必然是要大于后来统一了中国的大清帝国的。因为总体资源的减小,满清会更倚重和沙俄的贸易,兴许还会获得更多的毛子军火。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由于同时期西北地区的卫特拉蒙古建立的准格尔帝国也在崛起,最后必然会跟大清争夺漠北蒙古的控制权,而短时间内关内是没有实力干涉北方争端的,所以到时候很有可能是沙俄这只大尾巴狼夹在中间搞事情,意图削弱满清和准格尔,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没有内地庞大的资源做支撑,清帝国想干掉准格尔可以说是非常困难,最有可能是两败俱伤,不过这并不影响大清成为辽国一样的区域帝国。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再就是关内局面,首先李自成和黄巢是一种类型的人,所以这个新的大顺王朝根本不可能站得住脚,一旦落败,就是张献忠和南明反攻的机会。

如果清军不入关,左良玉去打马士英必然不会被终止,纵然左良玉死了,他儿子和手下将领也会继续东进,而以左军的实力,干掉马士英的部队是不成问题。到时候大明倒是有可能慢慢复国,不过会出现唐末汉末那样的军阀割据,接踵而来的便是更为混乱十几年。再加上明代的经济制度比唐代的还差,所以大明覆灭的速度会很迅速。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军阀割据,会有一个新的王朝诞生,然后根据历代中国王朝的规律,这个新王朝如果能长时间存在,势必会在前四代对准格尔和大清发动战争(中国王朝的特点),在吸取了宋代军制和明代财政的弊端后,想必这个新王朝是可以创下和大清帝国领土相当的扩张伟业。

不过这一切都要抢在沙俄入侵东北亚之前完成。之所以沙俄会在17和18世纪放慢对东北亚的渗透,原因就是东亚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清帝国。一旦这段时间内没有一个超强的统一帝国诞生,那么对俄罗斯的遏制将会是非常艰难的。届时两败俱伤的准格尔和清帝国,都将是沙俄嘴边的两只肥羊。

另外要提一下郑芝龙,没有清军入关,大明政府也管不了他,那他必然还是东亚东南亚的海洋领主,西方的殖民势力若想获得新的利益势必会和郑氏集团发生冲突,这也会刺激郑家集团海军的进步,倒是可能会为中华帝国的海防事业做了功绩。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历史会怎样改写?


所以说如果清军不入关,应该在百年之内,东亚的发展历程会变得更加多样有趣、更加难以捉摸、更加令人堪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