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商鋪的售價比住宅售價低?

吐槽能幫你減壓


商鋪為什麼有時候比,住宅價格低,說明這個社會投資是比較理性的,因為商鋪是完全市場化的,這樣一個市場,商鋪的價值,就是商業的價值,和住宅有所不同,住宅除了居住,他還有其他的邊際效益功能,戶口學區,這兩個東西,太厲害了,家有小孩總要上學,好的學校起點就高,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庭的共識,戶口就更別說了,這相當於每個地區和每個地區之間的一個特殊的護照,他帶來的福利待遇不盡相同,之所以很多人會在乎戶口。



商鋪就不一樣了,他只能做生意,只要有人租,它就有價值,沒人租了,租金降低了,它就價值也就降低了,單一性,還有一個關鍵問題,商鋪的佔用的資金比例高,槓桿高,稅費高,接手的人比較少,二手市場流通慢,導致了商鋪的增長乏力,又加上建設商業的樓盤比較多,每一個住宅都會配套一定的商業,而商業廣場,商業街,商住公寓,用滿大街都是,理論上是,供大於求,爛大街了。

當然好的商鋪,或者好的經營者更喜歡商鋪,因為商鋪賣給老百姓的價格,和賣給這些專業經營者的價格,是兩碼事,他們批量要,運營好,就可以把價格拉到最低,不論是租金還是售價,都是如此,之後他們通過運營,再次出租,賺取差價,所以商鋪一定是一個智慧,資金,信息,共同構成的一個產業鏈,老百姓購買商鋪,還是要看租金?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哦。


樂福居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座標是在上海,你看到了,商鋪是在58同城,那麼我來告訴你,造成這樣的現象是為什麼?,第一,在58同城裡面掛出的商鋪,一般都是租賃銷售比低的商鋪,他們一般的回本時間很長,很多人認為投資商鋪最好是20年至25年能回本是最好的,才具有投資的價值,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商鋪投資的時間比是多少了?很多已經超過了30年,或者是40年,在這麼長的時間才收回投資的本錢?,這是很多人都覺得不划算,這就是商鋪第一不好賣的原因。

第二,電商的衝擊大,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鋪經營困難,一條街望過去,其中就有很多店鋪在進行轉讓,原因是電商的衝擊大,實體店鋪裡的東西賣100元,而網上也可能五十六十就可以買下,這樣是投資店鋪的信心,進一步被壓縮。

第三也就是大家關心的土地出讓到期的問題,像一般的商業用地,一般是50年和40年二項五八上掛的很多商鋪,實際上的土地出讓大部分用了十多20年了,當下一個購買商鋪的時候還沒有收回投資,又要該交土地出讓金了,而商業用地的土地出讓金肯定是高於普通住宅的,而現在國家沒有具體的政策,商業用地到期了,是怎麼續費,價格幾何,續費的年限是多久?這些東西現在都是不確定的,所以又有多少人敢為不確定的事情買單。






第四點,就是銀行對商鋪的貸款和普通的住宅是有區別的,以我們這裡為例,銀行對普通住宅實行首付三成,按揭七成,貸款的年限,分為十年20年,最長是30年,可以根據購房者的能力資金對遠景的展望進行自由的選擇,同時還對貸款利率有一定的優惠,而對商鋪貸款只有一種方式,而且很不容易批下來,首付必須達到50%還款期限是兩種5到10年,而且貸款的利率在基礎利率上是要上浮10%,或者20%,最高達到過30%,這就需要購買商鋪者擁有寬裕的資金,同時能忍受房貸利率的提高,很顯然,這又是影響商鋪買賣重要因素之一。

第五點,商鋪的交易,稅費遠遠高於房產的交易稅費,以我們這個地方為例,商鋪的交易稅費一般達到了13%到14%之間,如契稅3%,營業稅5.55%,個稅1%,土地增值稅等等我就不具體描述了,也就是說100塊錢,你要上說13到14塊錢,如果你買一個商鋪,購買成100萬元,那麼這個商鋪一共上稅就要到13至14萬元,你看看上海的商鋪是什麼價格?那麼她要上多少稅?如此高額的稅收,也打消了購買商鋪的想法。綜上所述,現在商鋪買賣的劣勢,如此明顯,這也就是造成了商鋪現在比住宅售價還低的情況的原因,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對,請加關注,謝謝,我們一起學習房地產知識。


短腿兒叔叔


從投資的角度看,商鋪投資完全不及住宅投資回報率高


應該十年前的樣子。大部分人對於固定資產的投資基本都是商鋪。很少會把資金用在房產上,基本都是一家人有個一套住房,很少有人會考慮購買第二套。要不就是以舊換新。也就是說就算要再購買一套房子,都會把老房子賣了再買。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家有良田萬畝,不如有一個鋪”。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實體經濟逐漸被電子商務所取代。實體經濟越來越萎靡。造成了實景經濟發生的場景商鋪的投資價值越來越低。就像我家人在07年的時候在老家的縣城花90萬買了一個商鋪。但現在為止商鋪的價格基本沒有什麼上漲。年租金也不過3萬。而當初同一時間30萬買的一套住房,到去年為止價格已經上漲至80萬。

而且我說的僅僅是一個小縣城,對於很多一二線城市,對比會更加明顯。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成都。如果有成都的朋友應該知道,春熙路的正科甲巷裡有一個叫第一城商業樓。當初我在做實體生意的時候,在第一城租過一個店面,位置一樓。11年的時候,租金3萬一個月。不要認為高,在春熙路的位置,當時還算人氣好。所以3萬正常。而且我租的這鋪子,是當初房東差不多花了400萬左右買來的。應該是零幾年的時候吧。所以就算月租3萬,它也要大概10年才收的回本金,如果是貸款購買的話。10年還收不回來。但是到了12年底,整個第一城就做不下去了。房東直接把房租降低至4000每個月我都不想租,最後讓我不給錢,只要把物業水電費交了就行。但最後我還是離場了。因為周圍商家都走了。到現在為止鋪子也沒租出去。所以這個房東也賠慘了。

想想如果當初用這筆錢去購買住宅,按照成都現在都房價至少翻個三倍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現在商鋪真的越來越不值錢了。所以很多商鋪的價格比住宅的價格低也是非常正常的。這個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供需關係。供大於求,價格肯定降低,當然我個人在這裡並不是要表達說投資商鋪沒有價值。就比如現在流行的小區底商就比較火。而且價格也還是很高。投資價值也還是有的。


MR瑞


商鋪的價值跟住宅完全不同。商鋪不在於居住性,在於能不能以良好的價格租出去。至於能不能租出去,完全在於租這個商鋪能不能賺到錢。

舉例說…一個商鋪年租金100萬,如果租下來能年賺150萬,肯定有人租。如果是租金1萬,租下來不賺錢,也不會有人租。

什麼樣的商鋪好租,能賺錢呢?我也不知道,例如繁華的北京西單,長安街以北,繁華無比,商鋪能貴上天。長安街以南的人保大廈,以前叫啥子廣場,開啥子買賣都不火……最後人保整租辦公了。……有人說,這就是風水。

簡單說,商鋪租不出去,根本不值錢。因此比住宅便宜不稀奇。特別是電商興起的時代,一鋪養三代的說法已經不行了。

實體商業不景氣,商鋪也不行了。………投資商鋪需謹慎。


飛刀47號


首先,商鋪是40年產權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住房是70年產權的,而商鋪卻只有40年產權,就會給很多人造成一個誤解,覺得購買商鋪並不合算。

其次,實體店被電商嚴重衝擊。近幾年,由於淘寶、京東等一系列的大型電商平臺的興起,導致很多實體店鋪倒閉、關門。很多人由經營實體店改為經營網店。

綜上所述,就會出現你所說的有些地方的商鋪售價比房價還要便宜了。


洞見報告


房屋的定價一般有兩種定價方式:一種是需求定價法,即定價時不考慮成本,只考慮市場同類產品價格和意向購買者的需求定位,這種定價法一般佔據主流,99%的商鋪都是此類;另一種定價法即成本定價法,把房屋的土地、建安、管理等各項成本費用合計後,再確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從而確定銷售價格,80%左右的住宅都是此類。

市場上99%的商鋪售價與成本無關。如果認真查詢下資料可以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商業的土地成本是低於同地塊的住宅土地成本的,商鋪的建設成本也往往也遠低於住宅成本(商業綜合體除外),所以如果從成本角度考量,商鋪價格低於住宅十分正常,且更符合成本規律。

但正因為商鋪是一個投資品而非剛需品,所以商鋪價格中的水分是非常大的。一套住宅單方成本8000,正常售價1萬,如果漲到1萬2,可能顧客就會有所猶豫甚至放棄;但一間商鋪,每平方單價是3萬還是3萬5,根本感覺不到多少區別。

當市場需求旺盛時,一些地段好的商鋪能賣出天價而且供不應求,而且往往售價跟租金收益根本不匹配(2%都實現不了);但當市場需求低迷時,很多商鋪往往有價無市,即便是出租後也是在租戶間擊鼓傳花,轉讓費高企,不知道誰來接最後一棒;還有一些規模巨量的商鋪(如大市場、大商城類),銷售難度非常大,實際上其成本很低,即使只賣三四千一平米也不會虧,關鍵是要走量,因此一旦市場不景氣開發商低價傾銷也是很正常的。


合肥老李


首先在任何一個地區商鋪的成交量一定是比住宅成交量要少,因為現在受電商的一個影響,實體生意並沒有像之前那麼好做了,價格利潤空間體系越來越透明化,所以開店很難再經營,很多店面都會存在這種空租現象,所以賣家並不是很高。

58同城的數據是不真實的,58同城發表的帖子一般都是同城中介發表的,中介的套路很深,就是為了成交套取更多的,有需求的客戶的聯繫方式,所以價格壓到最低,等你打電話過去諮詢的時候跟你講店鋪已經賣完了,我再給你介紹旁邊那家的店面。

還有現在這種店面,喜歡一拖二形式去出售,你買一樓的,二樓的一定也要買下來,一二樓算平均的價錢確實會出現比住宅要便宜的情況,一般情況會是期房,周邊入住率不高,配套欠缺的店面,自然價格不會高。


長生說房


商鋪看純租金回報,住宅看增值回報。


牟哥投資


為什麼有些商鋪的售價比同地段住宅售價低呢?

1、商鋪是投資品,我們要看回報率,如果是沒什麼人流量的地段,生意很難做,商鋪很難出租出去,商鋪的回報低,售價自然就低了;但有些商鋪地段好,人流量大,不管買下後是用於自己經營還是用於出租,都有很高的回報,所以這種情況下商鋪售價就比住宅貴。這其中差距主要來源於回報高低。

2、有些商鋪受淘寶等電子商務衝擊大,很多人都習慣在網上買東西很少逛實體店,導致商鋪的收益率大幅下滑,商鋪不賺錢了,買的人少,售價自然會低了。

3、商鋪在二級市場轉手的交易成本比住宅高,這也是造成價格倒掛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評論點贊加關注!謝謝!


南京樓市動態


再來一把火(房產稅)本來就虛弱的實體經濟也就滅火了,房產稅其實叫地產稅才正確,因為增值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但土地是國有的,通過移花接木名稱就聽起來順耳了,說起來也更加合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