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三)

俗話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除了前面兩篇所介紹怕聖人、怕道士之外,還怕佛家弟子與佛經。

眾所周知,西漢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其開闢西域,成不世之功。而佛教也得以經西域傳入我國。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吸收中國傳統文化,與我國民間宗教融合,形成新的內容和教派,其中特別是將佛經中的地獄觀念和鬼神觀念世俗化,成為民間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人們所接受。正因為如此,佛教與鬼神觀念結緣甚深,出現各種各樣的佛教與鬼魅的傳聞軼事。在此,我們僅從鬼怕佛經與佛家弟子的角度,敘述一下佛教在民眾心目中的威力和尊嚴。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三)

首先,鬼怕佛經。我們先來看這樣一樣故事,據《太平廣記》卷三二五引《冥報記》記載:“司馬文宣,河內人也,頗信佛。元嘉元年,丁母艱,弟喪數月,望旦,見其弟在靈座上,不異平日,回遑嘆吒,諷求飲食。文宣試與言曰:‘汝平生勤修行善,若如經言應得生天,或在人道,何故乃墜此鬼中。’即沈吟俯仰,默然無對。文宣即夕夢見其弟雲:‘生所修善,蒙報生天,靈床之鬼,是魔魅耳,非某身也,恐見疑怪,故以白兄。’文宣明旦請僧轉首《楞嚴經》,令人撲擊之,鬼乃逃入床下。”這個故事說的是用《楞嚴經》打鬼,鬼便逃走了。這裡所言之《楞嚴經》,其全稱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唐代的般刺密帝所翻譯,一共十卷,主旨是用來闡明心性本體,其文義非常精妙,屬大乘秘密部。據佛家所言,這本書“無法不備,無機不攝”。因此,用這一經書來打鬼,那真非常合適,換言之,鬼怕經書,亦是理所當然的事。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三)

其次,鬼佛家子弟。《太平廣記》卷三一八引《靈鬼志》記載這麼一個故事:

周子長,居武昌五大浦東岡頭,鹹康三年,子長至寒溪中嵇家,家去五大數里,合暮還五大。未達,先是空岡,忽見四匝瓦屋當道,門卒便捉子長頭。子長曰:“我佛弟子,何足捉我。”吏曰:“若是佛弟子,能經唄不。”子長先能誦《四天王》及《庶子經》。誦之三四過,捉故不置,便罵之曰:“武昌痴鬼,語汝,我是佛弟子,為汝誦經數偈,故不放人。”捉者便放,不復見屋,鬼故逐之。過家門前,鬼庶不得入,亦不得作聲,而將鬼至寒溪寺中過。子長便擒鬼胸雲:“將汝至寺中和尚前。”鬼擒子長胸,相拖渡五丈塘,西行,後鬼謂捉者曰:“放為,西將牽我入寺中。”捉者曰:“已擒不放。”子長復為後者曰:“寺中正有禿輩,乃未肯畏之。”後一鬼小語曰:“汝近城東逢禿時,面何以敗。”便共大笑。子長比達家,已三更盡矣。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三)

這個故事描述的是鬼不僅怕佛經,而且也害怕佛家弟子。鬼怕佛家弟子,其實就是害怕佛教的威懾力。據宋代《類說》卷四五記載:“佛教上屬鬼宿。暗則佛教衰。”可見佛教與鬼神觀念是密不可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將佛教比喻為鬼神天空中的星宿,星暗則說明佛教衰落,相反的亦說明星亮則佛教興盛。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三)

此外,佛教徒亦能為鬼超度,使之早日投胎人世。據《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後集卷二記載:“太常寺丞賢良周啟明,一日製撰三十六類孤魂文,皆指迷超脫之語。每夜展誦,鬼神來前不去,寺丞叱之。鬼曰:‘我等荷得指迷超脫,故遞相告來聽法,侍郎不必疑心。續修設大齋,誦此戒文,鹹皆超脫,不復再來。”佛教徒既然可為鬼超脫,也可不為其誦文超脫。鬼為了早離鬼魅世界、重投人世,勢必有求於他們,正因如此,鬼多少有些害怕佛之弟子了。

因此,所謂鬼怕佛經與佛家弟子,怕的不僅是其背後的等級秩序,同時也是有求於佛門弟子為其超度。放在社會當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