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她作為魯迅的髮妻,被其明媒正娶進入周家。然而,她一生都未能和魯迅體驗過夫妻生活,作為傳統婚姻和新思潮碰撞下的犧牲品,她的一生何其悲涼。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我是魯迅的髮妻

魯迅一生最大的悲哀,也許就是錯生在了這個時代。作為擁有新思想的年輕人,魯迅卻出生於舊社會中,他就像一個叛逆期的孩子,不斷的挑釁著傳統的神經。正因為魯迅的叛逆,也牽連了周圍的眾人,其中他的髮妻,也在“受害名單”內。

如果不是許廣平在文章裡寫道:魯迅原來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親家長輩叫她“安姑”。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原來魯迅還有一位髮妻,而她的名字就叫朱安。這位在歷史上存在感極低的原配夫人,默默的陪伴魯迅數十年。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1878年,朱安出生在浙江紹興的一戶商人家庭,因其祖上有人做過知縣,所以家庭條件一直都很好。作為出生在舊社會的女人,她從小就接受三從四德的教育,並且以裹小腳為美,是個十足的舊社會女性的縮影。

朱安從小的教育讓她一直憧憬著,能有一段“美好的”婚姻。然而,她卻不知道,父母已經為她定下了一門親事,對方也是文化家庭,祖輩也在京城當官,門當戶對,還算體面。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朱安就在這種忐忑和期待中,等待了一年又一年。然而,這個周家公子,因為在日本求學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禮。他始終不願意回到家中,接受母親為他指定好的包辦婚姻。直到1906年,母親以病重為藉口,才將周家公子騙回家,並且倉促地完成了這場婚禮。

不幸的婚姻

圍繞著朱安和魯迅的不幸,也正是從這時開始。一個是舊社會造就的女性,她操持家務、節儉持家,空下來就做做針線,做菜的手藝也不錯。另一個則是新思潮下的男性,他有文化、有理想,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在這種完美外在的粉飾下,掩蓋了兩人之間的巨大鴻溝。朱安裹小腳、不願意讀書識字、還喜歡抽大煙;而魯迅則熱衷於寫作、崇尚婚姻自由,是一個獨立自強的男人。也正是兩人間的巨大反差,才註定了這段婚姻的悲慘結局。

魯迅的一生都沒有和朱安體驗過真正的夫妻生活,但魯迅也從做出對不起她的事情。只有當魯迅納自己的學生許廣平為妾,並生了一個孩子後,朱安的內心才真正地放了下來。

早自努力光大門楣,汝父增色,亦一洗我一生之恥辱也。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直到魯迅死後,依然沒有放下對朱安的責任,他讓許廣平照顧好這個女人。而朱安則在1947年6月29日,一個人孤獨的死在了家中。她從生到死都沒有實現的兩個願望,未能為夫奔喪,未能魂守夫旁。而她一生的兩個遺憾,也都是同一個男人造成的。

她一輩子未生育,拒參加丈夫葬禮,晚年由情敵供養,死後伶仃獨葬

小結

朱安和魯迅都沒有錯,如果說真的有錯的話,只能怪生錯了時代。如果再讓他們晚出生數年,也許魯迅和朱安會成為朋友、同事、同學或者陌生人。

(完)

【參考文獻:《魯迅與我七十年》、《我所記憶中的魯迅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